[ 移居美國多年,對北美完善的國家公園及州立公園系統早有耳聞,卻從未真正真切的體驗過。直至2012年4月,和幾個好友頭腦發熱、一拍即合,無知無畏的一頭扎進了美國加州死亡谷國家公園的荒野中,突然從此開啓了我們從菜鳥到老驢的徒步進化史,且一發不可收拾。至今五年有餘,儘管各自生活瑣事纏身,作爲一個團隊我們保持了每年至少一次三天或以上長度的徒步穿越行程,領略了美國境內的高山、荒漠、冰川、湖泊和海岸。2018年回國探親訪友,受一位多年好友啓發,決定把過去和未來徒步的經歷與經驗拿到這裏,分享給更多的同好。若能對有興趣來北美徒步的驢友們有一二的幫助則最好,否則也權當對自己徒步愛好的一個記錄和總結。]

以往路線帖子:

在計劃這一年的徒步行程的時候,我心中一邊默默歷數我們曾經走過的地貌:沙漠、高山、冰川、峽谷、海岸,一邊思考還有什麼樣的地方我們尚未涉足過的。於是,腦子一抽,我選擇了“雨林”。於是,我的各位豬隊友們,出於對我計劃行程習慣性的信任,紛紛應和說“好啊好啊,聽着不錯,就是他了吧。”於是,我們一隊自認爲的“老驢”,又一次無知無畏的踏上了一場把我們虐的七葷八素的徒步之旅。至此我才體會到,哪裏有什麼老驢,在廣袤又變化無窮的大自然之中,我們都只能做心存敬畏的新驢。

地點:美國華盛頓州西北,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雷尼爾山國家公園 (Olympic National Park, Mt. Rainier National Park)

本次徒步團隊人員:

Chef(本人),原籍山東,IT民工。

Pet Rock,越南裔美國人,碼農。

CAMEL,原籍北京,碼農。

Dory,德裔美國人,跟本人同一個工地的IT民工。

徒步視頻

說到雨林,美國境內除了夏威夷的熱帶雨林,最著名的應該就是Pacific Northwest(太平洋西北地區)的溫帶雨林了。位於華盛頓州西北角的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背山面海,處於Pacific Northwest的核心地區,平均年降水量超過380cm,被認爲是北美大陸最“溼”的地區。整個園區大致分爲兩個部分,西邊的太平洋海岸線以及東邊的山區和雨林。我們此行路線High Divide Loop Trail就位於園區中部的雨林之中。線路從Sol Duc溫泉附近的步道入口開始,爬升至山脊,並圍繞Seven Lakes BASIn盆地地區一週,全程約19英里(30公里),累計爬升約3000英尺。(不過我們的GPS實際記錄的行程是25英里,4770英尺累計爬升,其中包含了因爲轉錯岔路多走的1英里左右。)

第一天

出發飛抵西雅圖,機場租車,在下午5點之前驅車至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管理處取徒步許可,然後開進步道起點的Sol Duc Campground紮營過夜。行程安排頗爲簡單,時間卻不寬裕,一路緊趕慢趕,終於在公園管理處關門前15分鐘抵達,順利取到了許可。介於奧林匹克國家公園是黑熊棲息地,我們還租了三隻防熊罐。

Camel和我在填表取許可

遊客中心裏陳列着600多歲紅杉樹的標本

管理處外是”Beaumont Cabin”,由探索這片區域的先驅者Elliot Beaumont於1887年修建居住

離開公園管理處,我們找到一家小館子喫了一碗熱騰騰的越南米粉,就直奔Sol Duc Campground營地而去。自從西雅圖開出來,一路上時陰時晴,此時靠近山區,已經下起了細雨。越往山區深處開區,雨下得越密。抵達營地時天已經黑透,雖然時間尚不算晚,但大概是陰雨天氣的關係,營地裏的露營者們都已經進帳休息,整片營地安靜的出奇。

在黑暗中開車轉了兩圈,纔在幾棵高大杉樹後面找到我們事先預定的那塊營地。營地非常寬敞,地面上厚厚的鋪滿了掉落的杉樹針葉,鬆軟的猶如羊毛地毯。我們趁着雨勢略小的幾分鐘搭起了帳篷,不過在這連綿細雨中,篝火只能免了。選了兩三顆臨近的樹幹,我們拉起一塊雨布,照例搬出路上買好的啤酒聊天暢飲,享受這一天的輕鬆時刻。(按照慣例,我們在地上潑了一圈啤酒,敬給這次沒能加入我們的隊友Speedy Gonzales)

第二天

清晨醒來,天上仍舊飄着毛毛細雨,不過終於可以一覽營地的全貌。才發現我們的營地,位處一個斜坡之下,背靠一條小溪,整片營地被參天的的紅杉樹林掩映覆蓋,樹幹上攀附着青苔,四周散落生長着蕨類灌木,所有草木經過雨水的沖洗和浸潤,靜靜發散着油亮的綠色,感覺彷彿剛剛經由這些綠色過濾並釋放的新鮮氧氣充斥我們四周,伸手就能抓得到。我端着相機在營地裏慢慢散了一圈步,一夜冷雨帶來的陰鬱氛圍似乎頓時就消散了十之八九。

我們的營地

四周的草木

被雨水浸透的營地裏實在不便生篝火,我們只好拿出煤氣竈燒水,喫了一頓熱騰騰的早飯,便開車到Sol Duc步道入口。

這一天的行程從步道起點開始,逆時針方向進環線,到Lunch Lake紮營,全程大約8英里距離,並不算長,但是海拔高度一路攀升,從大約2000英尺一直爬升到5000英尺以上,是我們計劃內最辛苦的一天。

步道起點

剛剛踏上步道沒多遠,我們已經一頭扎進了太平洋西北地區溫帶雨林的包圍之中,而清晨依然放緩的雨又如影隨形,悄然而至。一直以來,在我的想象中,“雨林”的關鍵字是“林”,網上的照片看了不少,高大的紅杉樹林下籠罩着密集的灌木,地面則被各種蕨類植物覆蓋。到了園裏才發現,雖然我之前的想象都是對的,但是“雨林”的關鍵字其實是“雨”。繞不開躲不過的雨時時刻刻伴隨我們左右,“雨”給我們的印象遠比“林”要深刻。這我們在到達園區之前沒想到的。

園區內接近4米的年平均降水量真不是蓋的,在如此豐腴的雨水澆灌之下,這片山林呈現出的是我們前所未見的另一番景色。整片林區幾乎看不到一點裸露的土地,大樹、灌木、爬藤、矮草、青苔、菌類和落葉,由上至下把整個園區包裹的嚴嚴實實,即使是小溪裏露出的石塊上,也覆蓋着一層綠色,像是蛋糕上撒着一層細密的抹茶粉。我們從未被如此豐富如此有層次的綠色包圍過,竟一時無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