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2019研究生考試網上報名結束,報考人數隨即確認。據媒體稱,截止10月31日統計,全國報考人數爲285萬,較去年增長47萬,同比增長19.7%。

  從歷年的數據來看,每年考研的人數都呈上漲趨勢,2019年報考人數毫無疑問創歷史新高。

  

  

  如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高,讀研、讀博已經成爲大勢所趨。尤其是知名企業對學校和學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成爲簡歷上的硬性條件。

  有一些同學大學畢業可能直接選擇了就業,但在進入社會一段時間之後意識到學歷的重要性,會重新考慮返回學校繼續深造。對於某些專業來說,學歷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薪資待遇和福利待遇。無論是私企還是國家單位,想要向高層奮鬥,學歷高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在考研成爲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時,有一些不同的聲音出現了,來自於已經成爲博士生的人。這到底是爲什麼呢?一起來看看網友們的說法。

  

  @網友一:

  剛讀完博士,大多數同學都已經快30歲了,畢業的時候終於拿到一張博士畢業證。這時候纔開始進入社會工作,而與我們同齡的其他大學生在畢業之後就參加了工作,工作的年限都已經有6年左右,在行業內基本上已經混到了中高層,薪資待遇都比較高。也都有了自己穩定的家庭,而自己纔剛博士畢業,畢業生起薪待遇很低,而且還有來自於生活的壓力很大。

  

  爲什麼會有博士生提出反對意見呢?不提倡考研博是出於什麼心態?有網友針對此進行了分析:

  

  @網友二:

  我分析覺得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這位同學在讀博士的過程很辛苦,自己畢業後的就業發展方向並不好,以及承受的壓力太大,所以對讀博這件事情產生一定的牴觸情緒。再加上沒有讀博之前,可能對讀博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依靠讀博士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可能過度高估了自己的願望,心裏產生了巨大的落差。

  第二種原因就是出於一種謙虛的心態。認爲即使是本科或者專科畢業的學生,只要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一定能有所作爲,但這並不代表他否認學歷對一個人的發展影響。

  

  考研考博只是爲了找工作?

  

  @網友三:

  其實無論是本科畢業生,專科畢業生,還是研究生博士。畢業後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爲了能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這纔是讀書真正的事實所在。每個人對工作好壞的定義不一樣,適合的工作類型也不一樣。有的人想要進入大企業裏就職,無論是小職員還是高管都無所謂。

  而有的人就想要考公務員或者是老師,覺得這類型的職業工作性質很穩定,而且可以去一些縣城發展,工作節奏和生活節奏緩慢,日子過得相對悠閒。

  

  一邊是現實,一邊是夢想,該如何權衡選擇?

  

  @網友四:

  很多人其實選擇讀博士是一種被迫的方式,因爲大學本科畢業就業難,所以並不是自己愛學習才選擇讀書,而是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得不選擇繼續深造。

  如果有些同學能在本科期間學好專業知識和自己的特長技能,那麼在畢業之後也能找到一份謀生的工作。如果在畢業之後找到的工作,薪水福利都很不錯,很多人都會選擇放棄讀研讀博。

  

  俗話說,"大四不考研,天天像過年。"沒有了學業壓力,課程也不多。除了校外實習,其他時間完全屬於自己享受青春。然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大學畢業就停止學習的步伐了,伴隨着研究生的不斷擴招,走上考研之路的大學生們每年持續增加,不懼壓力,咬牙拼搏着。

  他們之中有的人是爲了實現名校夢想,有的則是爲了繼續鑽研學術,還有的爲了畢業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目標、夢想、充實、提升,成了大部分人學業道路上的催化劑。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繼續讀研讀博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