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於420μmol/L,女性高於360μmol/L,即稱爲高尿酸血癥。一般與遺傳、性別、年齡、生活方式、飲食習慣、藥物治療和經濟發展程度等多種因素有關。

高尿酸血癥的危害不可忽視,可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腎結石、痛風性腎病和慢性腎功能衰竭,此外,還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心梗和腦梗等其他危害。

因此,無論有沒有痛風,高尿酸血癥都要及早干預。目前西醫治療高尿酸血癥主要用抑制尿酸生成和促尿酸排泄兩大類藥物,雖然降尿酸效果顯著,但是副作用也不小,患者長期服用的依存性較差。

中醫認爲,高尿酸血癥與腎氣不足、脾失健運密切相關,加之飲食結構不合理,風、痰、溼、熱等邪氣的作用,導致高尿酸血癥發病率逐年上升。而中藥具有整體調節、多靶點治療的特點,並且毒副作用小,經許多學者且多年對中藥及其有效成分的大量研究後發現,它們有很好的降尿酸作用。主要有如下五類:

一、寒溼痹阻型:

症狀:肢體關節疼痛劇烈,紅腫不甚,得熱則減,關節曲伸不利,局部有冷感,舌淡紅苔白,脈弦緊。治以溫經散寒、祛風化溼。

方藥:溫經散寒湯:川烏6克,肉桂10克,白芥子6克,獨活12克,羌活12克,黃芪30克,炒白芍15克,雞血藤30克,當歸15克,萆薢15克,甘草9克,細辛3克,土茯苓30克,乾薑10克,薑黃12克,水煎服。附桂丸、頸腰丸口服。

二、溼熱痹阻型:

關節紅腫熱痛,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下牀活動,日輕夜重,舌紅苔黃、脈滑數。治以清熱除溼,活血通絡。

方藥:清熱止痹湯:公英20克,地丁20克,夏枯草20克,虎杖15克,防己12克,連翹30克,蠶沙12克,赤小豆20克,薑黃10克,秦艽10克,滑石20克,海桐皮12克,靈仙15克,澤瀉15克,山梔12克,半夏10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甘草6克,水煎服。熱炎寧、敗毒丸口服。

三、痰阻血瘀型:

症狀:痛風歷時較長,反覆發作,骨節僵硬變形,關節附近呈暗紅色,疼痛劇烈,痛有定處,舌暗有瘀斑,脈細澀,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絡。

方藥:祛溼逐瘀湯:丹蔘30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當歸15克,羌活15克,秦艽12克,地龍15克,牛膝20克,川芎15克,沒藥12克,香附12克,生甘草6克,全蟲10克,蜂房12克,烏梢蛇12克,白芥子10克,殭蠶10克,水煎服。逐瘀丸、金烏丸口服。

四、血熱毒侵型:

症狀:關節紅腫痛,病勢較急,身熱汗出,口渴心煩,舌紅苔黃,脈數,治以清熱解毒,涼血利尿。

方藥:涼血止痛湯:七葉一枝花20克,水牛角15克,羚羊粉1克,生地30克,紅藤20克,川牛膝15克,金錢草30克,土茯苓15克,金銀花30克,丹皮12克,黃柏10克,虎杖15克,赤芍15克,路路通15克,地龍12克,生甘草9克,水煎服。清開靈、珍珠丸口服。

五、肝腎虧虛型:

症狀:痛風日久,關節腫脹畸形,不可屈伸,重着疼痛,腰膝痠軟,肢體活動不便,遇勞遇冷加重,時有低熱,畏寒喜暖,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數或沉細無力,治以補益肝腎,除溼通絡。

方藥:滋補肝腎湯:狗脊20克,川斷15克,補骨脂15克,骨碎補12克,獨活15克,防風12克,川芎15克,秦艽12克,當歸15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杜仲12克,川牛膝15克,茯苓12克,雞血藤30克,細辛3克,肉桂6克,人蔘6克,甘草6克,寄生20克,水煎服。補腎丸、壯元丸口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