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新生代小提琴家楊天媧(紅衣)向觀衆致謝(官方圖)

  曾憑藉《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專輯贏得德國回聲古典唱片獎“年度最佳新人獎”的新生代小提琴家楊天媧昨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音樂會。在演出前的採訪中楊天媧表示,儘管對音樂有着非凡天賦,但不願被貼上“神童”標籤 ,因爲這會讓人忽略她在音樂上的努力。

  從小被稱爲“神童”的楊天媧對音樂有着驚人天賦。早在幼兒時期,她對音樂的感知力就被發現,在老師提點她可以學一門“正經一點”的樂器後,她擁有了人生第一把小提琴。13歲那年,楊天媧錄製了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之後又在拿索斯唱片公司的幫助下錄製了薩拉薩蒂全套小提琴作品,也是世界上第一套完整專輯。

  圖說:表演時的楊天媧(官方圖)

  在歐洲求學的過程中,楊天媧放棄了很多比賽。她覺得藝術是無法比較的。音高音準是固定的,但是對於真正的藝術家來說,對於曲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問起爲什麼去學室內樂,楊天媧是這麼回答的:“室內樂是一個團體合作的過程,與獨奏不一樣。個體作爲一個部分,與其他演奏家一起交流。選擇學習室內樂是爲了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接觸古典樂。”

  楊天媧在成長,她對於音樂的理解也在改變。如果說被稱爲“神童”的楊天媧只是單純的按照老師教授的方式來進行演奏,那麼成長爲“大師”的她在技法的展現方面,更多了一份自己的思考。事實上,楊天媧並不喜歡別人稱她爲“神童”。聰慧如她,從剛接觸一部作品到完美演繹也是需要刻苦練習的,在她看來:“無論對於誰來說,練琴都是很苦的,被稱作‘神童’讓我覺得自己受的苦沒有被看到,被大衆認同。”(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實習生 葉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