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晴,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安然坐定於圖們市之南。踏入月晴小鎮,時光突然就慢了下來。

十月末,旅遊的旺季已過,但月晴小鎮仍有來來往往的遊人。10公里之外的白龍村也持續熱鬧着。

村民金京南送走了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後,站在老宅門前,看着妻子把綠蘿蔔切成片再切成條,然後晾曬到太陽底下……熙攘的人羣,並未影響他們享受美好的慢生活。

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政策,讓一個個月晴一樣的小鎮富裕起來。圖們市順應時代的“工業立市、開放興市、旅遊活市、文化塑市”戰略目標,讓圖們人民過上了真正安居樂業的日子。

40年前,金京南和其他村民一樣,忙碌、疲勞,日子過得缺衣短食。

思變、想變,如何變?年輕的金京南憋着一股勁兒,卻無計可施。農村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金京南一樣的農民們身上上了一道發條。改革開放的春風,使圖們這座邊疆小城開始煥發勃勃生機。

1978年到1992年,圖們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1%,全口徑財政收入年均增長8.6%,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1.9%,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0.5%。

村民們已經不再爲喫穿犯愁,隨之而來的是一波蓋房熱。金京南花了3000元錢,買下了一座百年老宅。他計劃着把老宅裏的舊木料拆出來,在原地蓋一間非常氣派的新房。

人們的頭腦靈活了,眼界也開闊了。做小買賣、開工廠的人越來越多。

1992年到2002年,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圖們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2.9%,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0.9%,全口徑財政收入年均增長7.1%,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8%,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年均增長12.8%,圖們市總體上邁入小康社會。

物質生活富足了,民族文化變得越來越重要。金京南的老宅還沒等拆,就被保護了起來。金京南開始迎接一波接一波的專家考察。這座百年老宅的故事,在專家們一次次到訪後,漸漸清晰起來。

老宅是由朝鮮移民商人樸如根1891年修建的,1893年9月竣工,是典型的朝鮮族風格房屋,保留着較爲原生態的民居特點。其所用木材均爲長白山優質原木,通過木排沿圖們江運至,所用瓦片由對岸朝鮮用船運至。

金京南從一個拆房者,變成了文物保護者。隨着圖們旅遊產業的發展,百年老宅越來越受到關注。

圖們市政府打出“文化+旅遊”牌,利用白龍村原有特點,建設了具有鮮明朝鮮族建築特點的23座風格各異、用途別樣的朝鮮族房屋,形成仿古部落羣,被稱爲中國朝鮮族百年部落。

中國朝鮮族百年部落是集民俗飲食、傳統農耕生活、民俗表演娛樂爲一體的“農家樂”旅遊區,讓人直觀感受了近百年來朝鮮族農耕、生產生活、飲食、娛樂等原汁原味的民俗風情。

2017年,圖們市深入挖掘和弘揚“圖們江文化”,成功舉辦“2017中國圖們江文化旅遊節”“圖們江文化論壇”等系列活動和承辦2017延邊·韋特恩國際自行車旅遊節、第二屆圖們江朝鮮族端午民俗節、中國朝鮮族藝術匯演等多項文體盛事,提升了“圖們江畔第一城”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也爲小小的白龍村招攬了更多的遊客。

去年,一個外地遊客出價3000萬元錢,想購買金京南的老宅,金京南只是憨憨地笑笑。住在月晴,是一種生活。

來源:延邊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