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建築經濟、 建築經濟與管理

2018年11月9日,在由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市武進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高峯論壇上,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標準規範處副處長李小陽作題爲《標準化改革視角下裝配式建築標準體系的構建探討》,現將他的演講實錄分享如下:

各位領導嘉賓,下面我就標準化和工業化結合的題目跟大家做交流,我演講的題目是《標準化改革視角下裝配式建築標準體系的構建探討》,在座的專家都給我們“十三五”研究給予了很多的幫助,在此表示感謝,說的不對的也請各位專家指正。

我演講內容分四個方面:

一、工程建設標準工作環境

上午專家已經做了詳細的講解,我這裏再重複一下,首先就是習近平一直強調只有高標準纔有高質量,標準化在改革的形勢下也面臨新的形式,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希望和壓力並存的狀況。當前有兩種看法,重複、交叉、矛盾,另一方面在工程一線的工作人員也會在工作中感覺到標準比較少,不能滿足工程建設和監管需要。在十八大以來標準化工作逐步開展,國務院引發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住建部也印發了一系列的方案,五個功能,強制性標準守底線、推薦性標準保基本、行業標準補遺漏、團體標準搞創新,企業標準強質量。

在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裏面也提到重點改革的方向,是打破政府單一供給的標準格局,建立政府主導制定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健全統一協調、運行高效、政府與市場共治的格局。

二、裝配式建築標準概況

首先是美國的情況,在2010美國國標的標準戰略當中提到美國標準體系應該加強公衆利益,提高工業的競爭力,促進自由化的全球貿易體系,這個說法跟當前的貿易戰美國優先是不一樣的,因爲美國的標準體系提供目標和策略,他在標準體系也是強調美國優先,強調美國技術在全球的一個地位。美國在1976年公佈了《國家工業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聯邦政府住房和城市發展部也頒佈了《美國工業化住宅建設和安全標準》,PCI設計師系列手冊和跟混凝土相關的標準。

第二是瑞典,構建通用的部件,特別是把模數協調研究作用基本的工作,形成了瑞典工業標準,另外尺寸非常的標準化、質量化。

第三個是日本,日本頒佈了工業化住宅性能認定規程,各類住宅部件工業化、社會化生產的產品標準十分齊全,佔標準總數的80%以上,部件尺寸和功能標準都已形成體系,比如在《預製鋼筋混凝土結構規範》,他們制定了一系列的預製裝配式混凝土方面的標準。

總的來說國外裝配式建築標準有這麼幾個特點,雖然他們沒有明確的標準體系但是廣泛運用系統工程方法開展標準化工作。編制了關於鋼結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一系列的標準。

我們國家裝配式建築標準現狀,主要包括三大體系: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建築標準、鋼結構建築標準體系、木結構建築體系。我們認爲裝配式混凝土現在正在加快制定修訂,各地區和各省都在開展我們地方標準的制定,在逐步的完善。

但是同時我們國家的裝配式建築標準也存在四點不足:

第一個是現有標準大部分爲設計標準,對建築工業化全過程、全產業鏈而言覆蓋度不夠;

第二個部分針對傳統建築的標準也涉及了裝配式建築技術要求,但總體而言專業不全、規定分散、不成體系,與建築工業化聯繫不夠緊密,協調性不夠,給裝配式建造運維發生了一些偏差。已有一些關於建築部品的標準,但其通用性還不能滿足裝配式建築的需求;

第三是協同工作和精細化設計標準,這方面的標準也是比較欠缺的,因爲我們內裝部品化及裝內管線的協調接口標準也是缺失的。

第四是工程標準和產品標準之間銜接協調不足,這些都爲我們大規模可複製的發展造成了障礙。

三、裝配式標準體系的建設

思想來指導行動,我們在體系建設過程中一個旗幟鮮明主題突出一直貫徹的思想就是強調五個方面:

第一個是我們建立的標準體系應該由我們建築的產品體系相協調相一致的;

第二是要滿足當前標準化改革的要求,要滿足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要求。標準體系與技術體系、產品體系和管理體系相適宜加強標準的蟲抽規劃宏觀指導,注重對標準的實施與對標準實施的監督。加強標準與科技創新融合發展。

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建成了新型標準體系,有四個特點:

第一是覆蓋裝配式建築全過程、主要產業鏈;

第二是要具有系統性、協調性、先進性、適用性和前瞻性;

第三是以全文強制規範爲約束準則、以通用基礎標準爲實施指導、以專用技術標準爲落地支撐;

第四是要滿足我們市場標準和政府標準共同來構成這個體系。

在“十三五”期間,基本的技術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皆完成制定,標準體系對裝配式建築標準工作當中得到了發揮。在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堅持要有五項基本的原則作爲我們工作的基礎:

第一是堅持全面系統,重點突出,就是我們標準體系構建要覆蓋我們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的全產業鏈;

第二是堅持層次恰當,規劃明確;

第三方面我們要堅持開放兼容和動態優化,主要是強調我們的高端體系標準樹立,給我們新的體系留出自己的空間;

第四個方面是立足現實,創新引領,一定要滿足當前環境快速發展的需要,解決當前的瓶頸問題和迫切問題,同時也要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跟國際化接軌技術和標準的新進展;

第五個方面是堅持落實改革,協同發展。

在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們採取建設的方案,首先是對標準規範體系建設的方法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尋找適用的理論體系,第二是對現狀研究與需求分析,第三部分我們是分成了幾個子標準體系進行構建,混凝土、鋼結構、木結構、混凝土結構、建築設備等等,按照我們通行的專業進行標準體系的構建,藉助子標準體系結構進行我們系統的優化,最後形成全過程主要產業鏈標準規範的體系。

在體系建設的方面我們選擇了四個建築工業化的理論:第一個是系統工程理論;第二個是霍爾三維結構理論;第三個是過程管理理論;第四個是體系工程理論;霍爾三維理論把我們二維模式進一步拓展。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構建流程分析建立體系。

這裏面特別強調的是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體系也是一個動態的演化的一個過程。另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裝配式建築標準體系的需求進行了重點的分析和建模,我們分解了體系的使命,對需求描述與建模,分析了他的需求、管理、評價驗證,最後從四個方面對我們工業化建築標準真正的一個需求進行了分析,主要是基於現實問題的標準進行了一些基於要素識別的要素的分析,和對國內外情景的標準體系需求分析,最後是基於數學模型的需求進行了分析。

總的來說我們提出了需求是四個方面,基於現實問題我們認爲現行大量標準,雖然初步構建裝配式建築標準體系的基礎,但數量太多、要求分散,需要梳理、評估和提升。基於要素識別我們認爲應該遵循工業化的理念,推行模數協調和設計標準化內裝、機電和設備管線的模數協調及接口標準化。基於國外情景我認爲以通用部品部件爲基礎多部件建築通用體系。基於數學模型我們認爲體系不僅要覆蓋前期的建設過程,還要向後期的使用、維護環節輻射。

這是我們基於霍爾三維結構理論,提出標準體系框架,在標準化設計方面包括三個方面,一個是建築設計、結構設計、機電設計,在工業化生產方面我們強調部品部件生產還有輔材輔件生產,在裝配化施工方面我們強調主體結構施工、機電安裝、裝飾裝修。在運營與維護我們強調部品部件維護和改造加固技術。在造價與管理我們分裝配式建築評價、部品部件認證、裝配式建築定額、信息化管理。這是霍爾三維的模型,我們通過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運營與維護、造價與管理來構建的三維的體系。

總的來說,我們大的體系分爲兩大塊,一塊是核心標準體系,與裝配式建築直接相關標準的集合;第二塊是輔助性的標準體系,就是我們裝配式建築物通用的體系,在覈心標準體系裏面分基礎弓形子標準體系,以及我們其他的體系,混凝土結構體系、鋼結構體系、木結構體系、建築設計標準體系、建築設備標準體系、裝飾裝修標準體系、信息化體系等等。我們鋼結構標準體系子分類分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維護等。在圍護系統標準體系我們分金屬圍護系統、混凝土圍護系統、門窗幕牆、木圍護系統等等,這一系列裝配式建築共用的體系。

我們要在子標準體系建立以後進行集成,這個標準體系是我們最近一兩年在研究的一個新的理論,叫做體系工程理論,前面提到分解實際上是體系的使命五化目標向下延伸,分成一些體系。另一方面我們要開展基於底層標準化需求和單元要素資源的整合和調整,一個重要的原則就強調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我們要把貫穿施工運維這些底層的一線的標準化需求自下而上進行聚合,來考慮我們體系的構建。

下面以PC爲例給大家做一個子標準體系的介紹,我們的標準體系過程當中主要是根據標準的級別、屬性、標準化要素進行標準體系結構設計。其中PC子標準體系爲例,這個體系第一維度是分爲設計、施工、製作及驗收、運營維護、拆除再利用、信息化六大塊,每部分劃分爲三個層次,第一是全文強制規範,第二是通用技術標準、專業技術標準這三個層次維度。每一個階段都以裝配式施工方式爲核心,以我們的五化作爲目標。

這裏是一個我們裝配式混凝土體系表的一個總體的順序,大家可一看到,裝配式混凝土子標準體系是建立在基礎公共標準體系的基礎之上的,第一個維度是根據我們工程的一個過程來進行劃分設計,部品部件的生產,拆除再用等等維度劃分,大家也會感覺到有的會跨階段的我們就加了一個就叫做多過程的一個標準,有的標準可能不是單一的一個階段。

第二個維度就是在第一維度的下面我們分爲通用標準和專用標準層次,在表現方式上我們按第一維度和第二維度來劃分體系的,其他維度的作爲體系表中的屬性要素進行標註。在構成的子標準體系的同時我們圍繞裝配式標準的關鍵的因素要素設定主題標準子體系,目前研究制定了一個是裝配式體系裝配式主體結構主體要求體系,連接方式的主體標準體系,模塊模板主題標準體系。

這是一個我們標準體系的表,在第一維度以下的第二維度是按照標準的層級,第一個是強制規範,我們希望編制一個裝配式混凝土技術規範,目前也有這方面會放到我們規範設計裏面。第二是基礎標準,這裏麪包括我們混凝土標準可靠度的標準、製圖的標準、術語和符號的標準、抗震術語標準,還有分類標準,另外還有通用標準第一個方面最下一級就是我們的專用標準,包括團體標準,這個比較多,我們是專業標準是處於一種開放的模型。

最後我想強調的就是我們通過體系的建設,標準的樹,包括每一個樹枝和樹杈分好,具體的結果會根據我們技術產業的發展來逐步的進行成熟。

四、目前裝配式建築關鍵標準研製的情況

總的來說圍繞我們裝配式建築標準的需求我們國內的企業高校非常響應創新和市場的需要,其中“十三五”進入專項的項目就在編標準60餘項,第一個政府標準我們統一了一下大概在40%以上,團體標準也在40%以上,其他的是10%,是我們的企業標準,這也是符合我們當前標準改革的一個形式。這是一個簡表。

另外我再介紹我們做的兩個標準,第一個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及驗收規程》,目的是打造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的通用標準,我們目前的驗收規範相配套相補充,研發出一套適用於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發展趨勢與需求的工程驗收標準化技術。第二個是《建築工程信息模型儲存標準》,適用於建築工程全生命期利用信息的存儲、傳遞和利用的規範,這是國家的標準,我們想通過這個標準來填補我們國家應用技術的空白,使得我們各維度向前發展。

最後我想做一個小結,我想我今天做的這些工作只是基於裝配式建築標準體系初步的構想,屬於班門弄斧,使希望以後與我們的企業研究機構一起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提升,下一步通過跟大家共同的努力,通過制定標準逐步實現我們體系對裝配式建築全過程的產業鏈的一個全覆蓋,最後強調我們重要的觀點,我們一直是強調共商、共建、共享,和大家一起爲中國裝配式建築標準工作。謝謝。

建築革新最前沿!在這裏瞭解裝配式建築:

同樣是裝配式建築,新加坡卻能蓋得如此藝術!不得不承認設計的差距...

EPC模式+BIM技術+裝配式構件的新型建造模式,來這個項目一探究竟!

從奧地利出廠到德國安裝,這個家真的是“搬”過來的!

完爆豪宅設計的經濟適用房,一定會顛覆你對裝配式建築的認識!

萬科拉片式鋁模板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揭祕!4天一層,一學就會!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裝配式建築展廳,一站式瞭解裝配式建築行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