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錯時經營、隨季改變、抱團取暖......島城一些商家正在悄然改變!

實體店

網店的衝擊、高企的房租,近些年,實體店的日子過得如履薄冰。

商鋪經營面積有限,如何放大有限空間,讓寸土寸金的店面創造更多的利潤,成爲商家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島城小商家又是怎麼做的呢?

1

隨季改變 夏天賣冷飲,冬天賣羽絨服

天氣轉涼,又到了板栗飄香的季節,一家家羽絨服專賣店、羊毛衫專賣店也開門迎客。

店鋪在秋冬季節熱賣板栗、羽絨服,到了夏天店鋪空着嗎?七八月生意紅火的冷飲店現在關門嗎?

答案當然是“NO”。

季節性商品決定了經營店鋪的“候鳥性”,它會遵循時令的變化、自身的利益和消費者的需求來做出改變。

普陀區船廠路63號一家20多平方米的店鋪,最近貼上一張新的橫幅,“以舊換新,款式新穎,訂做專賣羽絨服店歡迎您”。

店鋪牆面上,掛着五顏六色的羽絨服,店裏,工作人員正踩着縫紉機,趕製訂單。

    

而在幾個月前,這裏還是一家冷飲批發店。“半年賣冷飲,半年賣羽絨服。一年房租6萬多,如果租一整年,我們房租也賺不出。 ”羽絨服店老闆說。

    

在定海環城南路開店的餘老闆,現在也在做羽絨服的生意,夏天店裏做棒冰批發。“開店十幾年了,每年都是這樣。現在房租越來越貴,加上水電費一年五六萬,如果單做羽絨服,半年沒生意,太不划算! ”

    

定海區西園街和海山路十字路口附近的冷飲批發店,每年的經營時間是4月初到9月底,之後會租給別的經營者。店主蔣老闆說,一般會出租給賣板栗的。

    

據統計,全市上百家冷飲批發店,大多數在秋冬季都會租給別的經營者或者自己賣些別的東西。

    

眼下,定海解放西路上的“佳慄來”板栗店正香氣四溢。老闆李軍行告訴記者,板栗店的經營時間爲9月中旬到明年三四月,之後會租給賣烤鴨的。

                    

2

錯時經營 早上賣早點,中午賣漢堡

有的店鋪隨季節變遷,有的店鋪早晚賣的東西不同。

香港電影《千杯不醉》有一個場景,米高(吳彥祖)的法國餐廳因經營慘淡面臨關門,馮小敏(楊千嬅)白天租用米高的餐廳做咖啡館,晚上餐廳繼續由米高經營法國西餐。

同樣的店面,不同的時間,店鋪風格迥異。

面對高昂的租金,島城一些小商家也在這樣做。

普陀區東海中路的存豐食品店,巨大的藍綠色招牌上,寫着“存豐食品,專業定做各類大油包、大麻餅、糰子”。

每天早上,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存豐食品工作人員將糖糕、粢飯糕、米糕、包子、糰子、豆漿、茶葉蛋等擺放好。

    

到了中午,早市退去,早點全部下架,漢堡、雞肉卷、炸雞、烤腸、奶茶、果汁等登場。存豐食品招牌下,賣的卻是“洋快餐”。

    

存豐食品經營部一位工作人員說,他們一般從早上5時經營到11時,之後會租出去。“我們一般會經營到晚上七八點。別的存豐食品店不是這種經營模式,我估計其他門店整天生意都很好,這家可能早上生意比較好,中午讓我們賣別的東西。 ”下午3時,在售賣漢堡的一位工作人員如此揣摩。“不過到了中秋節,月餅銷售旺季,這裏一整天都在銷售存豐的手工月餅。 ”這位工作人員說。

    

早上賣早點,中午賣漢堡,這種經營模式已經持續多年。

    

一店兩用,這間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店最大程度地發揮了它的價值,光顧者總是絡繹不絕。

    

周圍店鋪幾經更換,該店經營10年,屹立不倒。

    

錯時經營,降低房租成本,這或許是這家實體小店能夠活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抱團取暖 一家賣蔬菜,一家賣排骨

節假日拼車回家,週末拼喫拼玩,“拼客”已經成爲頗爲流行的一種節約生活方式。

應對日益上漲的經營成本,島城一些小型商家興起了“拼店”經營熱,多個老闆合併經營。

今年2月,普陀區東海中路蒲灣一區菜場改造升級爲舟山市菜籃子惠民店(普景農貿市場),改造後,菜籃子店和農貿市場二合一,成爲一站式“菜籃子”商品採購平臺模式下的首個示範點,農貿市場以售賣水產品爲主,原市場銷售活鮮、冰鮮、豆製品等20多家經營戶保留,其他經營戶,有的開始拼店做生意。

之前在菜市場賣蔬菜的袁文女就是其中一名。

    

兩個月前,她操起老本行,自己開店賣蔬菜。

    

如何降低成本?她找到之前在菜市場賣排骨的一位經營戶。兩個人一拍即合,在原菜場附近開了一家老百姓菜店。

 

20多平方米的店裏,一邊擺放着菠菜、白菜、土豆、花菜、白蘿蔔、豆芽等,另一側放着冷櫃,擺着案板,案板放着排骨。“一年房租6萬多,合租挺好的,既可以分攤房租,降低成本,還可以相互搭配促銷,增加不少人氣。 ”袁文女說。

下午5時,老百姓菜店人潮湧動,買菜的、買肉的,小店生意非常紅火。

    

正在購菜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改造後的市場以售賣水產品爲主,菜籃子店裏只有一處售賣豬肉,去晚了都買不到排骨,平日經常來這裏買排骨,順帶買點蔬菜。

                   

4

巧用空檔 門牌廣告不撤,穩定市場定位

定海環城南路352號的蘇州陽澄湖大閘蟹店已經營業十幾年,紅紅火火的招牌上,“陽澄湖大閘蟹”六個白體大字從年頭掛到年尾。“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秋菊爭豔,閘蟹滿黃”……招牌下的電子流動走字屏上,各種廣告語輪番播出。

3.6兩公蟹樣品、4兩公蟹樣品、3.2兩母蟹樣品……店裏的大水缸,每個都貼着標籤。

    

店主沈老闆是江蘇蘇州一位大閘蟹養殖戶,每年9月到次年元旦來舟山售賣大閘蟹,其他時間則回蘇州養大閘蟹。

    

這麼長的空檔期,如何利用店鋪?

    

沈老闆說,這麼多年,在大閘蟹未上市的時段,店鋪基本上都是關着的。

    

也就是,一年8萬元的租金,只能靠這幾個月出售大閘蟹來支撐。

    

店鋪裏十幾口盛閘蟹的大水缸,想要挪動一次不容易。如果不挪動,水缸佔據店鋪大部分面積,其他經營者也不會同意。“雖然店鋪一直關着,但廣告招牌一直在,這樣無形中形成品牌,穩定市場,攬下顧客,等到大閘蟹上市,顧客也會直奔而來。 ”

    

今年他在店鋪空檔期租給一個朋友賣飲料、菸酒,但是有前提,廣告牌不能拆。

    

業內人士表示,大閘蟹屬於高利潤行業,商家一般希望擁有穩定的市場定位,窗口和門面牌子是其維持穩定市場定位的途徑,若這樣的店鋪經營業務換來換去,消費者都會被搞混,那樣的話,等到大閘蟹上市後,半年的租金也許都無法彌補因經營項目混亂而流失的消費者和營業額。

             

5 多元融合 實體書店賣文具、房屋中介涉足家政……

生存壓力加大,單一的經營內容已無法滿足店鋪生存發展的需要,島城很多店鋪紛紛開始多元化經營。

隨着網絡購書以及電子書的盛行,不少實體書店步履維艱,走向多元融合。

普陀區沈家門樹人書店,開店已有20多年,近年來,店主方老闆在一樓開闢大塊區域售賣文具等文化類用品。“文具已經佔據整個書店銷售額的50%。 ”方老闆說。

純粹賣書的書店,已經難覓蹤跡。賣文具,成爲很多書店的選擇。

    

定海區環城西路的博士林書店,也已開店20多年,店裏專門開闢一塊區域用來專門賣文具。

    

“整個行業都在走下坡路,不管什麼類型的書,都不好賣,我們總要想法子,儘可能做到不虧錢。 ”店主說。

    

不僅實體書店如此,島城房屋中介從業者也紛紛將觸角伸向房屋租售以外的其他領域。

    

從業者們普遍採用的方法是在鞏固房屋中介的基礎上拓寬領域,兼營與中介相關的其他業務,提供多種內容的中介服務。

    

船務家政、培訓介紹、換證做證、實習啓封、房產汽車、二次抵押、民間借款、轉貸融資……

    

定海區東關路有20多家房屋中介聚集,很多房屋中介提供其他業務。

    

一家中介老闆張女士介紹,除房屋租售外,他們還兼營家政服務。“房租漲了,廣告費用也漲了,有租房、買房需求的人卻不多,如果還不尋求改變,恐怕就很難撐下去了。 ”

只要合理利用資源,

小小的店鋪就可以發揮更多的作用,

實現更大的價值。

來源:舟報集團新媒體

記者:馬可雲

編輯:陳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