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金钖

中国古代的文人喜欢植物来形容人的高贵品格,比如大名鼎鼎的“岁寒三友”,亦或者是“花中四君子”。历朝历代不少文人通过作诗写文赞赏植物,来表达自己对道德风骨的理解。

但是用动物比喻品格就感觉差了很远,比如狗是忠诚、牛是勤恳……说了半天好像于风骨没有半毛钱关系,很少有文人用笔墨歌颂这些人类的朋友。

可牛毕竟是耕地的,狗是看家护院的,这些伴随人类生息繁衍几千年的动物自有他们的内涵。再比如寻常不过的鱼,正是以它们为媒介发生的故事,更能活生生体现出名誉和操守,比寒雪中傲立的植物更加生动、更加形象。

一、吃鱼我自己买

公仪休在鲁国是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后来因为才学优异当上了国家宰相。他非常爱吃鱼,酷爱到鲁国权贵阶层都知道这件事。

有一天,公仪休正在和自己的学生讨论知识,有人上门送来了两条鲜活的大鲤鱼。公仪休婉言谢绝了,说:“吃鱼我可以自己买。”

学生不解地问:“老师不是非常喜欢吃鱼嘛,现在有人送来了,您为什么不接受呢?”

公仪休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才坚决不能收人家送来的。‘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他有求于我,所以才根据我的爱好来送礼。如果我因为两条鱼就收下,那么明天他就会送给我玉制的鱼盘,后天就是金子雕刻成的鱼形物件……如此下去,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就只能乖乖为人家办事,这样就难免会触犯到国家的法律。

如果因为犯法成为了罪人,不再是宰相,那他还会再送鱼给我吗?我还能快快乐乐地吃鱼吗?所以我就是再喜欢也坚决不能收。宰相的俸禄足够自己买鱼的开销了,想吃鱼就自己买,这样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学生听了点点头,“送礼的人投您所好,就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如果因为是自己喜爱之物就收下的话,难免会被别人所左右,毁了一生名誉,老师您做得对。”

二、我是傲娇的菜一品

某天,扬州的盐商给王安石家送来了两车黄花鱼。因为王安石当时正在宫里议事不在府内,所以王夫人只好代夫迎客。

有人看到这里相信一定会笑:王安石作为宋帝国的宰相,公职人员工资最高者,会缺两车黄花鱼?还有那些盐商也是,作为当时最有钱的职业之一,怎么送礼会如此寒酸?难不成每个鱼肚子里都藏着黄白之物?

其实还真不怪这些商人,因为王安石本人对私生活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比如他早年间在枢密使韩琦身边当秘书。那时候官员间宴饮成风,大家都很珍惜这种“团结同事”的机会,尤其是韩琦那个级别的,基本都是控制国家中枢的权势人物。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没办法进去,可是畅通无阻的王安石却压根没在宴会上露过面。

这让韩琦一度怀疑王安石这小子是不是看不上我们这帮老头子,天天去青楼与小姐姐们谈心去了?其实王安石下班回家就研究佛、道、儒三家著作,为日后跻身“唐宋八大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王安石虽然也清廉却好怼人,上文提到的公仪休遇到送礼的还知道“婉言谢绝”,而王相公则直接开启“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模式。比如有一次大夫查出他患有气喘病,开出的药方里有一味紫团山人参。我们虽然不知道这紫团山人参到底是什么人参,但听着一副高大上的样子。

这种人参在当时宋朝的京城也买不到,碰巧有位官员听说此事,就送了一些过去。他知道王安石平日非常抵触礼钱往来,就说:“这是治病的东西,健康要紧不必拘泥于小节。”

而王相公则说:“这什么破人参我一辈子没吃过不也活到现在了?!你的意思是我不吃它就得死吗?”

拉回正题,结合上面两件事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扬州的盐商或许就是专挑王相公不在府邸的时候才敢前来送礼。话说王夫人看着这两车黄花鱼纳闷,问到:“你们这是何意啊?”

商人们回答:“宰相也不喜钱财让我们没有了用武之地,不过我们发现他最爱吃黄花鱼,所以特意选了一批上等的,送过来表表心意。”

王夫人惊诧地问:“黄花鱼?!我和他一起生活三十多年了,我怎么不知道他爱吃黄花鱼?!”

商人们也很纳闷,说:“不会啊,上次宰相到扬州视察,我们请他吃了一顿饭。席上他只吃了眼前那一盘黄花鱼,其余的菜他看都没有看。”

王夫人听了哈哈大笑,说:“如果你们把黄花鱼换成青菜,他也只吃青菜。”

原来王安石为了推进自己的变法日理万机,吃饭这种不可或缺的杂事则能简单就简单,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于工作。所以吃饭也只吃眼前那一道菜,这样下来时间耗费最短。

在宋朝一品是荣誉头衔,实职最高的宰相也只是正二品。因为王安石吃饭只吃一道菜,在那些享受生活的同僚眼中属于异类,于是政敌们揶揄王相公为“菜一品”。为显自己文化水平高,他们将绰号改成不那么难听的“一品宰相”,却无意间彰显了王安石的伟大。

之所以出现这种事,归根结底是因为宋朝没发明餐桌上的转盘!

三、我悬鱼干在房檐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羊续的地方官,曾做过庐江、南阳的太守。他一世清贫,对请托受贿、以权谋私这一套从未染指,所以有时开销一大家人就吃不上饭了。没饭吃就得找饭辙,幸亏上班的地方离河水比较近,所以羊续不忙的时候就去河边钓鱼。

碰巧当地有一个年轻的钓鱼高手,一会儿上钩一条,过一会儿又上钩一条,速度比别人快得多。着急吃饭的羊续请教年轻人:同样都是钓鱼,为啥只有你能独秀?

高手回答:钓鱼最重要的就是心静,心里想着鱼却要不动声色。其次是地点,在光亮比较强的地方才能钓到容易上钩的鱼。什么鱼容易上钩呢?当然是最贪婪的。

因为它们不愿意到更昏暗、更偏僻的地方去觅食,不愿自食其力。看见鱼饵就容易让自己丧失判断力,为了吃就不再操心是否安全。

过了几年,那名钓鱼高手因为举孝廉制度当上了官。又过了几年,那名钓鱼高手因为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而触犯刑律,后被判处极刑。行刑前几日,羊续特意看望了他,高手悔不当初地说:“我善于钓鱼,却忘记自己也有鱼的秉性,会被别人利用。”

这件事深深震撼了羊续,他出任南阳郡太守后对官员奢靡成风,托请送礼这种事情非常不满,决定从自身做起,扭转这种风气。

下属们看到堂上坐着一位油盐不进的太守,心情自然是可想而知。既然领导不喜钱财,那总有兴趣爱好吧。有一个下属打听到羊太守经常去钓鱼,天真地以为他爱吃鱼,就送来一条南阳当地特产的白河鲤鱼。下属一是夸耀鲤鱼味道鲜美,二是再三重申鱼是自己钓的,没花一分钱。

羊续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如果一条鱼都不收,驳了下级面子将来工作不好交流;如果收了,会引发别人纷纷效仿。羊续再三推脱之后只好把鱼收下,却没有送到厨房,而是等人走后挂到了自家的房檐下。

过了几天,那人又来。神奇的是,这次送了一条比上回还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引到房檐下,说:最近不喜欢吃鱼了,上次你送的都晒成鱼干了,这次麻烦你把两条都拿走吧。

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的百姓纷纷称赞,封羊续为“悬鱼太守”。羊续悬鱼拒礼这件事是对送礼者的不责之责、不辱之辱,是明智之举。后世很多文人都作诗作词表达对羊续的崇敬,比如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曾经写到过:喜剩门前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外,闲阅床头几卷书。

俭以养德,吉庆有余。一条鱼引发的几则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人的风骨,更是现世的楷模,比深冬中的梅花、笔直挺立的松竹更加真实,更加接地气。

参考资料:

《廉洁品质培养与教育》

《王安石传》

作者:李金钖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