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一項開放!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獲批

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持續加大。11月25日,中國銀保監會批准安聯集團和集友銀行在中國金融市場“安家落戶”,安聯(中國)保險控股將成爲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

多家銀行和保險機構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外資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的步伐會越來越快。下一步,銀保監會將在持續提升風險防範水平和監管能力的基礎上穩步擴大對外開放,支持外資更廣泛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發展。

此次獲批的金融機構

保險方面:

銀保監會批准安聯集團籌建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將成爲我國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公司將註冊在上海。

安聯集團表示,預計安聯(中國)保險控股將在2019年正式成立,並將在中國相關監管機構的指導和支持下,積極完成公司設立所需的各項籌備工作。作爲100%外資的保險控股公司,安聯集團將依託中國政府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擴大對外開放、鼓勵外資金融機構擴大在華投資的政策,提升安聯集團在中國擴大投資和發展的戰略靈活性。

銀行方面:

集友銀行1947年在香港註冊開業,是香港第39家領有執照的銀行。在對集友銀行的批文中,銀保監會要求:自該行接到批文之日起15日內到屬地銀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領取開業申請表,並按有關規定開展深圳分行的籌建工作。

中國證券報瞭解到,目前宣佈的金融業開放舉措,一方面是圍繞金融機構的外資股比限制展開,另一方面是圍繞外資金融機構的在華業務範圍展開。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近期表示,此輪銀行和保險業擴大開放有六大突破。

突破一:外資金融機構和中國國內投資者享有同樣的國民待遇。取消外資金融機構投資中資銀行金融機構股權比例的特別限制。

突破二:取消外資銀行開設分行或子行的等待時間,可以直接申請。

突破三:取消外資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的等待時間限制,不需要先開辦外幣業務,再開辦人民幣業務。

突破四:取消外資銀行只能設立分行或只能設立子行的單一選擇限制。

突破五:同時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入股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理財公司、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而且不設投資比例限制。

突破六:允許外資投資者直接投資人身保險公司,股權比例可以提高到51%,3年後,將取消這一上限,同時允許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的代理業務和公估業務。

接下來,外資參與中國金融市場發展還會有哪些舉措?多位專家判斷:一是進一步促進銀行、保險市場化改革;二是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活力;三是進一步落實外資保險、銀行機構開展的範圍。

促進銀行和保險市場化改革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

此舉是進一步加快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表現,對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華設立金融子公司或聯合成立金融機構有示範意義,同時有利於激發國內銀行業和保險業的市場活力,尤其對我國長期發展不足的保險市場有促進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

擴大開放將促進保險市場改革。開放政策落實後,外資保險業務尤其是壽險業務將加快發展。隨着外資保險公司對中國保險市場滲透度的提升,其審慎經營理念的影響將逐步擴大,長期保障業務發展方面的經驗將會外溢,從而促進中國保險市場的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川財證券分析師楊歐雯:

一方面,批覆外資保險機構設立申請是對早先金融業對外開放戰略的具體落實,尤其履行的是放寬外資金融機構的設立限制,體現了政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設立外資保險機構能夠給國內保險行業引入良性競爭,對於提高國內金融服務業的服務質量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提升A股市場活力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

一方面,國外的很多金融機構大多是“投行+商行”性質,且投行業務開展更多,經驗更加豐富。國外金融機構的引入,有利於進一步豐富我國資本市場的產品結構,有利於提升資本市場交易水平,同時也有利於企業藉助衍生工具實現直接融資。另一方面,更多國際知名投行的引入,對於未來吸引優質國外企業在國內上市有利,進而有利於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

金融開放有助於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活力,促進A股市場穩定健康發展。今年以來外資淨流入A股總體規模達2300億元。隨着海外長期資金的持續流入,A股市場投資風格將得以重塑,市場的波動率和換手率或將下降。更重要的是,這將提高機構投資者與境外投資者的比例,優化A股投資者結構和投資理念,進而推動資本市場長期良性發展。當然,A股市場的真正吸引力,仍將取決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相對海外其他資本市場的投資性價比。

川財證券分析師楊歐雯:

外資保險機構入股的直接利好,是給中國資本市場提供了增量資金,擴大了市場規模。同時,較早入華的外資保險機構,將爲其他外資機構樹立一個標準,其經營和利潤指標可能會成爲其他外資金融機構的重要參考。

落實在華開展業務範圍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何飛:

展望未來,中國金融業擴大開放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在具體准入條件上有望進一步完善負面清單,通過儘可能減少負面清單目錄繼續放寬准入。下一步,繼續放開外資金融機構展業範圍更值得期待。只有在拓展外資金融機構展業範圍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實現內外資公平競爭,最終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目標。

未來還需要做五件事:

一是要進一步堅持先試先行,給予上海、北京等金融業較發達的城市更多金融試點權,讓符合未來方向而當前存在不確定性的外資金融活動獲得落地試驗場所。

二是要進一步統一中外資機構開展金融業務的標準,着力培育公平競爭環境。

三是要進一步加快審批流程,提前做好項目儲備,儘可能縮短預審時間。

四是要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讓外資機構既來得了也待得住,以後還能夠做大,爲其他外資機構參與中國金融市場樹立典範。

五是要進一步做好風險管控,平衡好發展業務和防範風險的關係,形成“放得開、管得住”的金融業開放格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

目前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較爲有限。由於外資壽險公司目前主要藉助於代理人拓展業務,需要較長的培育過程,在短期內其市場份額提升相對有限。但隨着代理人隊伍的壯大,以及期繳保費的發展後勁逐步顯現,其市場份額將逐步增加。同時,根據外資公司在新加坡、印尼、香港等亞太地區的經驗,銀行保險也是其重要的拓展業務渠道,有助於提高其市場份額。另外,外資公司對保險科技也非常關注,有可能借助於保險科技的賦能,創新商業模式,促進保險產品的銷售,提升市場份額。 (責任編輯:趙雅芝)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