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植物

《詩經》中那亙古不變的美好愛情,

那灑脫飄逸的美麗辭采,

那環佩清脆的美妙音韻,

無一不美到極致。

而最讓人魂牽夢縈的,

則是那芳草萋萋、原野茫茫、水天一色的自然場景。

一打開《詩經》,

那些兩三千年前生長的種種植物,

便穿越時空,枝枝蔓蔓、纏纏繞繞地長在眼前,

長進心裏。

初識《詩經》那時年少

懵懵懂懂,不知其意

再讀《詩經》方知其美好——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

《詩經》與《楚辭》不同。《楚辭》似一位遊俠,懸壺濟世,書頁漫卷之間如見騰騰氣澤瀰漫,直讓人聞見老酒開壇飄蕩千年醉人的醇香。《詩經》似一位少女,除了家國天下,更多的是眷眷深情,它宛若山間溪泉,潺潺自流,經卷翻覆之際如見清露被初陽照耀,邂逅這一抹盈盈閃映着的翠色鮮亮,於是,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取名便有了“女詩經,男楚辭”的說法。

《楚辭》與《詩經》都是我國早期詩歌中的傑作,《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楚辭是浪漫主義的奠基之作,它們對後來的文學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今天暫不說《楚辭》,只論《詩經》,手捧一本《詩經》,吟唸詩中美好。【讀自然】走進《詩經》世界,領略中華經典,讓書香浸潤心靈

【讀自然】自推出以來,收到百來條音頻,有八歲孩童的稚嫩聲音、有漢化版花園故事、有川話版花友分享、有專業人士的傾情發聲、有70歲老翁的滄桑之嗓……“詩經”世界樸素、真切、生動,感情充盈飽滿,勾起我們心中的那一份嚮往與追求。

或嬉鬧、或怒罵、或決絕,風、花、雪、月、山水、陽光……旖旎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詩經》中有着愛恨嗔癡,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理解,看花開花落,伴晨鐘暮鼓,閱《詩經》滄桑美好!

·

·

·

音頻徵集令

朗讀時長

3-5分鐘

朗讀內容

《詩經》

(可聯繫小七獲取朗讀內容)

徵集福利

前15位發送音頻給小七的朗讀者,

可獲得武漢動物園門票3張,

並有機會參與線下朗讀交流會。

下面讓我們走進《詩經》世界

一起來認認藏在《詩經》裏的美好植物

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

——《小雅·苕之華》

苕:凌霄。

別名紫葳、倒掛金鐘、藤羅花。落葉攀援藤本,莖木質,表皮脫落,枯褐色,以氣生根攀附於它物之上。花期5-8月。

從讀到舒婷的詩開始,就一直想親眼看看凌霄花,舒婷詩中的它,一時間成爲攀附高枝的代名詞。其實,攀巖的凌霄花也很美,清人李笠翁曾評價凌霄花“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把它比喻成“天際真人”。

小編對於凌霄花更多的是份欣賞,欣賞它不懼生長環境的優劣,欣賞它何時都有向上的生命力,欣賞它胸懷一種凌雲之志的傲氣。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周南·卷耳》

卷耳

卷耳,又名蒼耳,石竹科卷耳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約三十公分,全株被細毛。葉對生,呈長卵形,春夏間開白色小花,果實爲圓柱形蒴果,嫩葉可供食用。

詩中,採摘卷耳的女主人公因思念而無心勞作,採摘了半天也不滿一淺筐,她愁思難當,於是乾脆將採摘的筐棄置在大道旁。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鄭風·山有扶蘇》

荷華

荷華,荷花。

作爲荷花故鄉的中國,有着讓中國人感到驕傲的獨特的荷文化。荷花的身份,在自然、社會、藝術各個領域裏,都有它獨特的標識含義。

對入世的君子,長於污淖而獨清於天時的荷花,可以映照一顆清虛正直,光明磊落,蕭雅高潔的心。儒家那些治世的賢者,無不在思慮天下人心利益交變的時候,依然保持一顆淡泊寧靜出於世外的蓮子之心。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縞衣茹藘,聊可與娛。

——《國風·鄭風·出其東門》

茹藘

茹藘:茜草。

茜草四五月發新芽,之後長綠葉,九十月間,在叢林坡地上,開不起眼的小黃花,子實之後,霜秋時節,在寒土凍地裏,挖出根鬚,淨土,晾乾,研磨成粉,發酵,然後便可以將巧婦手織成的白色絲綿布,浸入茜草的染缸,染成自然界裏最強悍的一種顏色——紅色。

將這種不死的印記印在旌旗上、衣妝上的,既是茜草的精魂,也是人心流遍全身的脈動。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召南·摽biào有梅》

梅,即梅子,《詩經》裏的梅,從收穫的情形看,指的該是可以入藥的梅果。

梅在漢語裏的發音爲去聲,輕聲吟讀,有溫軟含骨,剛柔相濟的意味。自然裏屬於薔薇科的梅,喜沿長江而居,早寒春上,雪影茫茫中,星花初現,粉白嫣紅,是長冬漸暖時,四季最先露出的迷人風韻。

詩中通過對梅子“其實七兮”、“其實三兮”、“頃筐塈之”的描寫來表現梅子逐漸成熟而由多變少的過程,梅子的成熟象徵着女子發育成熟,以梅樹果實的由多變少來表現梅樹生命力的由盛轉衰,以此對應女子青春年華的漸逝,從而來表達詩中的女子對愛情婚姻的一種焦急渴盼的情緒。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

——《召南·甘棠》

甘棠

甘棠:棠梨。

《詩經》裏的甘棠,指的是山野梨,又叫棠梨,大概拇指和食指圈在一起,就是一個棠梨的大小了,長在山坡土凹裏的棠梨,春天會開出美麗雪白的花,夏末時分,棠梨剛剛成熟時,掛在枝頭一叢一叢的,土褐色,是一種成熟了誘人的樣子,摘下來,放嘴裏喫的時候,酸甜酸甜的,而且核大肉少,喫起來有很沙的感覺。

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召南·.野有死麋》

白茅

白茅,白茅屬多年生草本,長根狀莖粗壯,春生芽,花苞時期的花穗稱爲谷荻,布地如針;根莖白茅根可入藥,具有涼血、止血等功效。

古代,白茅是潔白和柔順的象徵,閉上眼睛,可以想象一個潔白、柔順的女子,陪着你在秋涼的河岸長堤上散步,這是一種溫暖。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荇菜

荇菜:屬於淺水性植物,在我國的大江南北都有分佈,它生於池沼湖泊的平穩水域。莖細長柔軟而多分枝,匍匐生長,節上生根,漂浮於水面或生於泥土中。

葉片形似睡蓮,小巧別緻,白色黃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且花期長,是庭院點綴水景的佳品。

據說荇菜是愛乾淨的植物,看一片水域有沒有遭受到污染,就看荇菜能不能生長了。荇菜可以淨化水質,也是水環境的標識物,“荇菜所居,清水繚繞;污穢之地,荇菜無痕。”

《毛詩傳》就曾有“后妃採荇,諸侯夫人采蘩,大夫妻採蘋藻”的記載,荇最爲高潔,蘩則次之,萍藻粗賤。原來花草的貴賤,在古時候是和人的身份地位相等的。

籊籊竹竿,以釣於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衛風·竹竿》

《竹竿》是奇女子兼詩人許穆夫人的一篇思鄉之作,文中之竹,是她回憶和親人一起生活時,垂釣淇水之上,樂趣陶然的圖畫裏,連接父母兄弟姐妹的一種附着物,那種望着水面,淺笑和靜待當中無憂無慮的歡喜之情,是鄉愁溶在水面上時,安撫人心的影子裏對歲月流逝的不忍神色。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衛風·芄蘭》

芄(wán)蘭

芄蘭:亦名女青,莢實倒垂如錐形。

草本植物,又名蘿藦,俗名婆婆針線包,實如羊角。植物世界裏的芄蘭,則是有對生的心臟般的綠葉,延續生命姿態的是蔓生的柔韌的軀體——植物學裏,它屬於藤本,又有叫“蘿藦”的充滿了禪意的好名字。

芄蘭是山野上極普通的草,在深林山地的繚繞迷霧中間,它攀延褐色的岩石上,纏繞住入雲的古柏,微風吹過時,總會把一種深藏的決絕和自傲的身影隱藏在一兩片綠葉中間。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衛風·木瓜》

木瓜

木瓜,花期4月,果期9-10月。

詩中的“投”字、“報”字,這是善念的果實和欣喜的花,是相遇時知心的笑,是遇和愛的彈奏物,是琴鍵上可以彈奏的歡快流暢的音符,是木瓜的溫軟和美玉里的清涼和喜悅的平靜,是愛所能成型的元素裏起始的節拍。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將翱將翔,佩玉瓊琚。

——《鄭風·有女同車》

舜華

華:木槿花。

木槿,所謂“舜”者,朝開幕謝,瞬間之榮,來去匆匆。植物裏的木槿花,是仲夏夜的夢之花,朝開暮謝,卻並不憂傷,似乎迎着純淨的陽光,含有歡喜,似乎朝幕不是一舜,而是幾十個日日夜夜的循環。豔麗的花融在綠葉裏,和諧有致,是以高潔之姿,坐在你身旁的。

揚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

——《王風·揚之水》

蒲在史料裏有兩種解釋,一爲蒲草,植物學上稱爲菖蒲,又名劍水草,俗名蒲草;一種解釋爲蒲柳,多種在河邊住宅周圍,又名水楊。

詩中束薪、束楚、束蒲,指的是捆紮起來的柴禾。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在這樣傳誦千古的詩篇裏,蒲草由自然物轉化成人的情感的承載物,是真摯愛戀的悲情象徵,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堅韌的希望之情。

葛生蒙楚,蘞蔓於野。

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詩經·唐風·葛生》

江南郊外多見葛藤。浙江、江西一帶特產的葛根粉,即是由它的地下根莖洗練而來。秋日盛開的葛花秀麗,古人相信它有解酒之用;更古老的用途,則是將葛藤纖維織布裁衣,製爲葛布,清涼結實,是夏季常用的面料。

因爲枝葉茂盛而蔓延生長的習性,“葛”也常被用於形容糾纏不清的人情關係。如“糾葛”“瓜葛”,皆由此而來。

《葛生》所描述,一般即認爲是丈夫懷念亡妻,思念至深之句;以葛藤爲寄託,固然是因爲愛妻荒冢被其碧葉覆蓋,而另一方面,葛藤的綿綿不捨,確也很像難以自拔的愛情吧。

《詩經》裏許多都是與愛有關的主題

它們將天地萬物的一呼一吸融入到語言中

讓愛進入陽光雨露、青葉霜木之間

愛的多重語言以不一樣的姿態曼妙出現

從而擁有獲得抗衡時間的力量

植物作爲託物抒情的“主角”

在詩歌世界大放光彩

它不再是靜默無語

它有它的意象,你有你的情緒

走進《詩經》世界的美好

領略中華文化經典,讓書香浸潤心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