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小藍字加關注!

       如今,在渭南城區的大街小巷,一個個高清攝像頭像天眼一樣,全方位監控着城市的每個角落;重要路段街面、車站廣場,警燈閃爍,公安民警全副武裝進行巡邏,晝夜守護着城市的平安;大小社區裏,隨處可見戴着紅袖章的義務巡防隊員,排查消除安全隱患;街頭廣場上,能時時看到大媽們扭動腰肢、跳着歡快激情的廣場舞……一幅幅畫面體現着渭南的祥和、穩定、團結。

近年來,渭南牢牢把握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以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爲核心,把專項治理和創新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相結合,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全面推動綜治和平安建設各項工作,不斷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基本實現了發案減少、秩序良好、社會穩定、羣衆滿意的目標。

強化治安防範編織平安“天羅地網”

每當夜幕降臨,警用巡邏車不時在渭南中心城區大街小巷來回穿梭,一盞盞閃爍的警燈守護着萬家安寧……“每次上完夜班,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閃爍的警燈,心裏踏實了不少,這座城市越來越讓人覺得安心!”在渭南城區工作的湖南人王瑜告訴日報記者。

如何提升市民的安全感,社會治安防控是第一道考題。渭南以“立體化防控”作出了回答,既要防得全面,又要防得仔細,才能編織好平安之網。

近年來,渭南以點線面齊抓共管爲抓手,盤活警力,優化資源,確保社會面治安持續穩定。一方面,有效整合行業部門數據,接入高清治安卡口、視頻監控,形成信息資源的數據雲,實現了全市數字集羣無縫隙覆蓋,點對點調度、扁平化指揮、動態化布警。另一方面,實行三級網格化巡防勤務模式,設立巡區、點位,重要部位24小時屯警佈防、動中備勤,重大活動啓動軍警聯勤、武裝巡邏,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隨着社會發展,警力不足的問題逐漸凸顯。警力有限,民力無窮。渭南最大限度調動民力參與,將專職巡防、義務巡防等平安志願者隊伍進行整合,統一佩戴“治安巡防”紅袖章,民警帶隊、看門守棟、錯時巡防,在全市編織了一張“紅色安全網”。

在抓好巡邏防控的同時,渭南深入開展治安突出問題排查整治。按照一小區一個問題檔案、一小區一套整治方案、一小區一套整治措施的工作原則,在全市摸排出治安突出問題居民小區,逐一進行整治;以“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平安校園行”活動爲主線,開展校園及周邊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建立校園警務室370個,檢查校園及周邊,對發現的治安隱患及時消除,查封搬離校園周邊各類營業性娛樂場所及攤點60餘處,查處涉校治安案件20餘起;加強對重點區域、行業、重點羣體、重點人員、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的摸排覈查,源頭預防和減少治安風險隱患。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深入推進。把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覈之中,制定印發了《渭南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實施方案》,成立了由市級26個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財政劃撥專項資金,抽調專人組建辦公室。組織市縣兩級掃黑骨幹參加培訓,公檢法分系統舉辦業務能力培訓。積極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活動,通過印發張貼通告,懸掛橫幅,豎立電子滾動屏,發送手機短信,製作電視宣傳片,組建流動宣傳車,設立舉報電話、郵箱等,在全市形成了強大的輿論攻勢。加強信訪督查,建立問題清單,落實整改責任,明確整改時限,保證全部整改到位。可喜的是,渭南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公安系統績效考覈第三季度位於全省第一,半年綜合考覈排名全省前列。

如今,渭南防控體系融合了“人防、物防、技防”,實現防控力量佈局合理、防控機制運行高效、防控資源有效整合,實現了重大刑事發案下降,可防性、侵財性案件下降,公共安全事故下降,人民羣衆安全感和滿意度顯著提高。

“雪亮工程”鑄“天網” 社會治理初見成效

如今在國家貧困縣合陽縣,不論是身處車水馬龍的縣城,遊人如織的景區,還是偏遠散居的鄉村,隨處可見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千里眼”全天候守護着這片土地的平安穩定,這都得益於渭南高速度、高質量推進的“雪亮工程”建設。

去年9月,全縣7個鄉鎮多戶農家被盜。嫌疑人反偵查意識極強,沒有真實身份、沒有生物檢材,甚至沒有清晰影像。合陽縣公安局依託“雪亮工程”,從一段模糊的視頻圖像入手,在海量視頻數據中成功捕獲到嫌疑人唯一一張沒有僞裝的圖像,通過視頻大數據分析,成功將嫌疑人抓獲,破獲涉及韓城市、合陽縣、大荔縣的盜竊案件147起,籠罩在坊間的陰霾煙消雲散。這是渭南通過“雪亮工程”對犯罪分子進行精準打擊的一個縮影。

“雪亮工程”堅持從社會治理需求出發,以服務公安實戰爲導向,通過基礎視頻大數據深度應用,大力實施“視頻+”計劃,研發了視頻智能分析、車輛大數據、人像比對分析等6大系統,不斷拓寬視頻監控在指揮調度、打擊防範、治安管控、風險預知方面的廣泛應用。同時利用視圖雲計算分佈式框架、融合圖形處理技術,綜合“網上+網下”“前端+後端”“視頻+傳統”等手段,對各類違法犯罪做到情報同步分析、警種同步上案、指令同步落地,打擊破案能力明顯增強。

“雪亮工程”緊盯羣衆身邊常發小事,不斷拓展視頻監控的應用領域,積極爲羣衆提供出行引導、交通諮詢、失物尋找等各類服務,實現了視頻資源利用最大化,增強了人民羣衆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今年3月,合陽縣九龍派出所轄區一名羣衆李某不知去向,家屬向公安機關求助,憑藉僅有的一張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民警利用“雪亮工程”應用系統自動比對,很快就發現其行蹤。3月27日,一名羣衆不慎將錢包落在了出租車上,接到求助後,民警根據其乘車時間地點,應用車輛大數據系統,短短几分鐘就爲羣衆找回錢包。

據瞭解,渭南緊緊抓住全國“雪亮工程”建設重點支持城市的歷史機遇,注重頂層設計,加快各縣(市、區)“雪亮工程”建設步伐。合陽縣、富平縣“雪亮工程”已經實現了主城區、重點區域全覆蓋。臨渭區、蒲城縣、渭南經開區已進入實施階段,其他縣(市、區)也在加快推進中,整體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全市搭建完成了市級“一總兩分”平臺,公共視頻監控點達到1萬多個,建成35個公安檢查站和180個治安卡口,提升了社會治理工作的“科技指數”。

抓基層強基礎 築牢平安根基

爲了提高綜治工作系統化、規範化、制度化、現代化水平,渭南市按照“實體、實用、實戰、實效”發展思路,堅持把綜治維穩中心建設作爲政法基層基礎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已建立了高標準的市級綜治維穩中心平臺,全市11個縣(市、區)、126個鎮辦、部分村級綜治維穩中心掛牌成立,6個標準化綜治維穩中心已經投入使用,全市綜治維穩中心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提升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據瞭解,綜治維穩中心平臺,依託渭南市政府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將綜治信息平臺與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系統、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形成了互聯互通、共享共用的工作局面,使平安渭南建設得到進一步深化。

在加強和改進特殊人羣服務管理方面,渭南持續強化社區矯正工作。全市已經建成了4個社區矯正省級示範縣,累計接收社區矯正人員6480人,其中在矯1806人,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05%以內。加快推進“兩類場所建設”,依託市精神衛生中心,建設市級易肇事肇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收治中心,市綜治辦牽頭全力推動建設項目落地,預計年底建成使用。因地制宜推進病殘吸毒人員收治中心建設,11個縣(市、區)建成了病殘吸毒人員強制隔離治療中心,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全覆蓋,1—9月共收治病員418人次,蹚出了特殊人羣服務管理的“渭南經驗”。

廣泛開展平安建設系列宣傳活動,定期向全市410萬手機用戶編髮平安建設短信,定期向“兩代表一委員”、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通報工作情況。同時,加強綜治典型培育宣傳,大荔縣建立了平安建設督查通報制度,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開展集中宣傳攻堅戰,白水縣積極動員鎮村兩級和綜治成員單位開展平安建設宣傳,形成了多點開花、崇尚榮譽、共建平安的濃厚氛圍。

全力打造新時代“十個沒有”平安渭南升級版。市綜治辦組織召開了市級新時代“十個沒有”平安建設牽頭單位座談會,徵求意見建議,制定印發了《關於在全市開展新時代“十個沒有”平安建設的實施方案》。隨後,在全市召開了推進會,對我市新時代“十個沒有”平安建設進行再動員再部署。目前,各縣(市、區)均制定了實施方案,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毫無疑問,平安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街上從容的腳步,是人們臉上的笑容,是井然有序的交通,是寧靜祥和的氛圍,是甜蜜溫馨的夢境……在平安的背後,則凝聚了政法系統無數人的汗水。他們始終堅持民意導向,時刻以百姓期盼爲念,以羣衆利益爲重,立足平凡、胸懷偉業,把奉獻與忠誠融進平安渭南、法治渭南建設的進程中,守護秦東大地平安和諧,讓每一個渭南人都能感受到平安所帶來的歡樂祥和、溫暖幸福。 

來源:渭南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