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2018年的尾巴上,是不是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長吁短嘆?還沒踏進過夜店,就在保溫杯裏泡起了枸杞。還沒來得及編好歲月靜好的朋友圈,卻猛然發現毒雞湯纔是最真的自己。還沒攢夠房租,就已經被雙十一掏空了錢包……

  但你也知道,儘管總把喪掛在嘴邊,但沒有誰真的甘心自暴自棄。無論在過去的一年裏淌過了多少泥沼,我們都希望你能鄭重又豁達地告別昨天。雖然悲傷和快樂都不會久留,但還是想認真過好這一天啊!

  在這場名爲「小日子」的展覽中,我們請來了14家日曆品牌、2位藝術家,想和你一起梳理有關時間的靈感,在誠實有形的浪漫裏,好好對待新的一年。

  先劇透4家入選的獨立設計品牌。

  會開花的中國傳統色日曆

  開花歷

  開花歷的名字並非故弄玄虛,作爲腰封的種子紙真的會長出“立體”版本的時間!

  由花藝設計師孟昭然主理的MENG FLORA推出的開花歷年年人氣,2019年做了諸多升級。鐳射的摩登外表下藏着一派古典詩情,他們翻閱了大量古籍資料,以中國傳統色串聯起四季花植。

  △三宅一生、萬寶龍等品牌也是MENG FLORA的客戶(Photo by Kinfolk )

  將花植與傳統色一一對應並不容易,四時風光變遷、自然中的色彩之微妙很難以精準的現代色值概括,而古來不少顏色的名稱和由來皆已失傳,但他們也在考證整理的過程中有了不少意外收穫。

  如“焦紅”和“蕉紅”的微妙區別、“藕合色”在不同朝代的深淺明暗如何變遷……

  不少珍稀植物也因此被“徵用”,如對應銀色的骷髏花在被雨水打溼後會由白色變爲透明,顯出晶瑩光澤。

  △一月陬月、二月柳月、三月桐月、四月桃月、五月榴月……其實中國農曆中每月都有對應的植物名字

  石竹紫、飛燕草藍、槐花黃綠……翻頁間記錄着古人有關陽光、雨露、大地和風的細膩感觸,優美生動的名字悄然放大自然對時間流逝的暗示。

  他們驚覺古人與自然的美好關係,由此衍生出的色彩文化精深美好,跨越階層、與人們衣食住行相互勾連,而這種感性和智慧卻如《延禧攻略》中的傳統色彩被輕描淡寫成“莫蘭迪色”一般,在快時代裏漸漸消弭。

  △孟昭然曾在法國學習攝影,色彩飽滿的花植照片大部分出自團隊的原創。

  值得一提的是,折線撕頁的設計不止是爲了讓強迫症心滿意足,更會讓這一年有一部中國傳統色卡留存。

  孟昭然認爲日曆應記錄時間和數字之上的信息,而在自然中拾得的千般姿態、在轉瞬即逝的“偶然”中傾注心意,便是每一天的活在當下、活出自己。

  史上最全的平成日劇編年史

  一劇一句 日劇歷

  十位好朋友組成的年輕設計團隊「好嗨森」爲2019年憋了個大招——史上第一本以日劇主題的日曆誕生!

  每日一部高分日劇、一組簡潔生動的插畫、一句扎心金句。黑白配色乍一看斯文冷靜,充滿了認真勁兒的細節裏,透出密密層層的溫暖心意。

  資源收集、臺詞整理、插畫、平面設計、日語翻譯……各懷絕技的成員們配合無間,童叟無欺地一一重溫了入選的365部日劇,花費一年多時間“磨”成了這本跨越30年的平成日劇編年史。

  即使身爲資深日劇粉,多達365部的資源要是動真格找起來,絕沒有想象中容易。爲了衆多冷門佳片,他們不僅踏破了外網,也親赴香港和日本的影碟店人肉。

  △日期和劇目的對應間安插了不少彩蛋等你探索,諸如“夏天就應該《螢之光》"這樣日劇粉之間的季節性暗語,也融入其中

  至於坂元裕二、宮藤官九郎等大神級編劇的密集毒雞湯,則在克服了選擇恐懼症後謹慎票選。

  △如今已成長成考據黨的團隊,也在頁面間將每部劇的科普婉婉道來。爲了日曆的儀式感,最後還是忍痛做成了撕頁設計

  日劇總顯得親切且包容,像成人世界時時可供把玩的萬花筒,誠懇地記錄時代的變遷,也永遠站在最前端,用敏銳的觀察力給出有關人們生活方式的多元側寫。

  翻頁間像一部濃縮的人生劇場。

  那些日劇金句往往比名人名言還要一針見血,因其姿態平和舒展,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的縫隙裏時時閃光。

  △贈品海報也很用心哦

  

  把每一天戴在手上

  手環日曆

  

  手環日曆由薄薄的12頁和長長的“29-31天”組成,每一條撕下來都可以作爲當天的備忘錄戴在手腕上。當然你也可以隨心所欲地塗鴉,或是單純地發泄情緒,只不過可能會泄露你的心事和可愛。

  2018年第一次推出手環日曆時,設計師賀榮凱並沒“寄予厚望”,「因爲是平面設計師最擅長做的產品」,所以就試着做了一個。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在2018年快要結束的這陣,突然收到了好多粉絲和朋友的“催更”。

  「一個朋友的朋友告訴我『這輩子都想用這個日曆』,還有上個月收到一封郵件:請做2019年的手環日曆吧!保證買10本」,於是他又拉着搭檔把2019年日曆做了出來,還完善了字體、節日和節氣信息,封面也從去年的變成一隻應景的小香豬。

  △圖源微博@sssRoll阿-感、帶帶ROXMAKNEE ,由大氣設計提供

  雖然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專業是視覺傳達設計,賀榮凱倒沒想把這本日曆做得多酷炫。好用好玩是它的出發點——每一頁紙背塗有特製膠,沾水就能粘住,不當作手環也能貼在手賬或日記本里;不撕下來的話,也可以在整頁上畫出每月的計劃表和時間線,用來管理日程和工作進度都很方便。

  手環日曆是大氣設計自有品牌ATMO的第一個產品,最近他們又做了無人機風扇,和「一百二十個贊」印花T恤。

  △把官方微博“大氣設計”被盜點的120個贊,

  整理出內容並做了一件沒什麼卵用的衣服。

  看似有點無厘頭,實際卻暗含合理的野心,他們希望在提供設計服務之餘,能從自己的角度觀察生活與文化現象,創造自己的註解,「所以過程中大概會出現一些奇怪的作品吧 hh」。

  日曆裏重燃的傳統文化

  妙手回春歷、識天認時歷、雕刻時光歷

  

  

  這個花布袋裝着的日曆是文創品牌「妙手回潮」參展的三款設計之一,也是他們最早的一次翻新傳統曆法的實驗。

  以24節氣與72候爲基準的農曆,是古人劃分時間與農耕的尺度,五天爲一候,三候爲一個節氣,六個節氣爲一季,四季爲一歲,他們就是這麼數着,勞作着度過一年。時間的流逝被寓於自然的變化和人的感知中,這是公曆裏所沒有的細膩、溫暖和智慧。

  比如立冬的第二侯 ”地始凍“,意爲這五天泥土的水分開始結冰,地會變硬,提醒人們出門小心不要摔跤。

  

  翻開這本妙手回春歷,你能看到對應的四季邊框、物候插圖和節氣字體,它們豐富緊湊地簇在一起,彷彿有種能把人拉回過去的魔力。

  但其實成品出來前,誰也不知這本日曆能做成什麼樣,「最初百度百科連72候都沒有,我們是在一篇碩士論文裏看到的,又去翻閱了許多古籍」,讓設計師吝凱欣慰的是,24節氣在2016年成功入選世界非遺,妙手回春歷也正是官方申報的材料之一。

  △識天認時歷,在農曆基礎上又加入二十八星宿和十二支神。這套相傳由舜帝發明,記載於易經之中的天文曆法是古人認識時間與自然的源頭。

  有了這樣的反饋,吝凱更加大着膽子去做,第二本識天認時歷乾脆直奔中國計時源頭;第三本與鳳翔木板年畫合作的雕刻時光歷,因爲製作工藝複雜,足足用了一年時間刻版,套色和印刷。

  △與鳳翔木板年畫第二十代繼承人邰立平合作,是中國第一本手工雕版日曆。

  說沒擔心過市場是假的,但吝凱更相信得有人淌這趟渾水。「如果說只存在於專家或資料層面上,那不叫文化,最多算知識,文化應當是普世的」。這幾年有不少非遺傳人找到吝凱,希望他真能有辦法妙手回潮,把祖祖輩輩留下的手藝變成市場接納的新東西。

  雕刻時光歷算是一個開始,雖然未來吝凱也沒多少把握,但他常常用魯迅的一句話激勵自己: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除了各有風格的紙質日曆,我們也陳列了兩位藝術家的創作,以更多元的面向,表現一些有關時間的思考。

  Color Practice-BLUE

  by 許卓爾

  克萊因藍的大圓盤在明黃色的牆上兀自彰顯着存在感,熒光綠的邊角氤氳出霧氣。

  藝術家許卓爾的作品「BLUE」像是介於自然物與人造物之間的存在,言簡意賅的同時,有讓人禁不住想去解讀的神祕。

  她試圖用材料去詮釋自身之外的存在,譬如時間、空間的虛無,以及真實存在的物質,與個人的內心世界相互迴響和激盪,這種“氣韻”似乎很難用語言或者畫筆去表現。

  △2017,第二季青年藝術家公社駐留邀請展,長城腳下的公社X ArtDepot藝術倉庫

  「我想大多數人都是迷戀光的,它們既抽象,又帶有戲劇化的特質。」

  「BLUE」營造了一個處於真實和虛構之間的“過渡世界”,色彩和光影化爲風景的要素,交由你任意解讀,天空、水、或是空間、生命、光。

  突兀的色彩隨霧氣暈散,並不以激烈的姿態和場域發生衝撞,而是包容地等待着融入、或是期待引發新的解讀、某種新的關係的成立。

  △2018,深圳藝術雙年展,羅湖美術館

  以色彩、光影作爲調味使它富於感染力。來自時空本身的原料,由此被組成了一個醒目的、內容豐富的巨大發問。

  偶置—未用過的刀/1分46秒/等你降落

  by 於洋

  走進美術館前,你大概會先注意到玻璃櫥窗裏的這個圓。藝術家於洋用30把刀在松木上刻出痕跡並它們留在了木頭中,這是他用雕塑裝置來探討時間的系列作品之一。

  △「偶置—未用過的刀」展覽現場

  這也是很有趣的一點,在空間、材料和形狀三個元素外,雕塑又和時間產生關係。於洋偏愛木頭,這次參展的三個雕塑裝置都以木頭爲主。大學時的木雕工作室鍛鍊了他對木的製作能力,也培養了他對木的感知。

  △「1分46秒」展覽現場

  △於洋作品

  偶發和物性是於洋創作的關鍵詞,常常是先有了材料,纔有後來某天生髮出的靈感。像是他曾經得來一塊尼泊爾紫檀,直到好幾年後在路邊揀回一塊石頭,才合在一起做成了雕塑。那是一塊被孩子踢來踢去,最後留在路邊的石頭,於洋當時覺得可惜就帶了回去,然後用檀木鑿洞夾住了它。

  △「等你降落」展覽現場

  這種情緒和“物性”之間達成的美妙共振,也讓於洋放棄了曾經一度想成爲觀念型藝術家的念頭,「我還是覺得生命在物質中的展現比觀念更重要,也更自由,我們看到這個世界,感受到了什麼,聽到什麼,看到什麼,觸摸到什麼,這個纔是重要的」。

  新的一年,希望大家也擁有這樣柔軟的心,好好地生活和感受。

  除此之外,我們還你準備了來自故宮、國家地理、果殼、單向歷、聯邦走馬等衆多老朋友。

  展覽名稱:「小日子」最美年曆展

  時間:2018年11.16-2019.1.7

  地點:情緒美術館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798藝術區 01商務樓105(7-Eleven斜對面)

  選一本日曆,

  刷新自己的2019吧!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Ins上最火的博主們在上海開間公寓,會是什麼模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