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與改革開放同生共長的人】黃志河:平凡的人生充滿陽光

尋人啓事

人物特徵:與改革開放同生共長的人

出生時間:1978年12月18日

(農曆戊午年十一月十九)

性       別:男女不限

邀       約:一起爲“不惑之年”慶生,

歡慶改革開放40年。

尋人熱線: 0596-2528110、2529681

郵       箱: [email protected]

名片

人物: 黃志河

個體戶

黃志河說“我很幸運,我與改革開放同生共長,在黨的陽光下沐浴成長,我感謝這個時代,如果沒有這偉大的時代,我很可能今天還在小山村過着窮日子。”

黃志河在蜜柚園察看蜜柚長勢

1978年12月18日,平和縣南勝鎮龍心村一間簡易的土坯房裏,一個男嬰呱呱墜地,40年來,他與時代同行,與改革開放同生共長。11月21日,經過多方聯繫溝通,筆者終於見到這位年近不惑的幸運兒。

黝黑結實的身板、陽光爽朗的笑容,讓人猜想不到他已步入不惑之年。在見面的幾個小時前,黃志河還駕駛着幾十噸重的木船在廈門輪渡附近海域收購海產。

憨厚且不善言辭的黃志河向筆者介紹起這份他堅持了近二十年的工作。1996年,初中剛畢業的黃志河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心,跟隨堂兄來到廈門打拼,成爲當年那波打工潮的一員。“在堂哥的幫助下,我找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特別高興。”可是好景不長,才半年,因特區發展需要,老闆經營的海上大排檔被停業整改,他和老闆都面臨一次重新選擇:“我老闆決定改做海鮮收購,他看我手腳麻利又肯幹,動員我繼續跟他幹。”

初來乍到,加上老闆對員工挺不錯的,黃志河便決定留下來跟老闆一道收購海鮮,誰承想,這一干就是近二十年。年輕的黃志河對工作上手很快,當時工資才三百塊,他在海上苦學半年,便學會了開船、收購海鮮,甚至下海捕魚,半年後他結束了學徒工作,獨立掌舵出海,工資翻倍,而且每年都有上浮。

雖說如此,可是海上生意也得靠天喫飯,1999年第14號颱風“丹恩”重創廈門,沿海一帶養殖的海產品蕩然無存,黃志河和他老闆一下失業了。年輕人總有拼搏的心,他決定租來漁船出海捕魚,但收入甚少。第二年,海域養殖業恢復後,他回到老闆麾下,繼續收購海鮮。正當黃志河準備放手大幹的時候,疾病卻盯上了他:“小時候不小心摔傷落下的病根,加上長期海上顛簸,導致我腰椎間盤嚴重突出,根本無法下地,更不要說出海。”

2000年,黃志河因病陷入困境,好在有一個好東家。“老闆二話不說爲我聯繫了廈門一位名望很高的骨科醫生,經過手術、治療,徹底地治好了我的舊傷,不但沒讓我掏一分錢,還讓我帶薪休養了半年。”從此,黃志河與老闆結下了勝似親人的感情。

養好傷後黃志河激情滿懷,日夜奔波在海上,手頭日漸寬裕。務實的黃志河隨後很快在廈門找到了他人生的另一半。2004年,黃志河與妻子步入婚姻的殿堂,當年就生下一女兒。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出海人無法照顧家庭。老闆看到他的難處,便支持這位老員工單幹。

“我在海產市場架起了小攤,經營海鮮兼批發,這對我來說算是二次創業。”夫妻倆起早貪黑,然而看似簡單的生意,其實並不好經營,而且,每天賺到一點小錢也都順手花在油鹽柴米上,手頭並沒有結餘,在市場競爭和生意風險的壓力下,黃志河最終還是迴歸到自己熟悉的崗位上,繼續跟老闆做海鮮收購,一干又是十餘年。

歷史似乎重演,2015年,颱風“莫蘭蒂”又重創廈門等地,把沿海的魚排吹光了,黃志河和老闆又一次面臨停業。但這次不同,經過這些年的經營,老闆的生意已小有規模,他並沒有遣散員工,而是給大家每個月支付35%的工資,約定第二年再回到他那工作。黃志河卻閒不住,重操舊業開始他第三次單幹:“我和妻子又在海產市場擺攤經營海鮮,添補家用。”

半年過後,老闆重新開張,又叫上黃志河和他一起幹,黃志河也毫不猶豫地回到老闆身邊:“三次嘗試,我覺得創業不易,而老闆人不錯,就不想再折騰,就一直幹到現在。”

黃志河介紹,他來廈門二十多年了,雖沒賺到大錢,但他很知足。現在夫妻倆加起來月薪過萬,日子安穩還略有結餘。2017年,小兒子出生了,現在一家四口在廈門過得有滋有味。“雖然我一家人沒有廈門戶口,也沒買房,但我享受到了廈門務工者的陽光政策,這些年孩子一直在廈門公立學校就讀。”

前些年,黃志河花了二三十萬元在南勝老家蓋起了一間三層樓房,六年前,又花了二十多萬元種下500多株蜜柚,如今每年都有幾萬元的收成。現在,黃志河平凡的生活越來越安穩,他滿懷感激地說:“我很幸運,我與改革開放同生共長,在黨的陽光下沐浴成長,我感謝這個時代,如果沒有這偉大的時代,我很可能今天還在小山村過着窮日子。”

☉羅龍海 黃水成 賴偉玲 李嘉琳 文/圖

本期編輯 方一凡 陳慧慧

值班主任 饒超毅

閩南日報社要聞部 誠意出品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