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 云

茶,作为节日访亲走友的礼物,历来是中国人的首选。中国有几千年的茶饮历史,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茶在中国已经成为无法替代、文化深厚、健康长寿的饮品。一个简简单单的茶字,人们竟然也会用古老的拆字法,把其拆为“二十加上八十八等于一百零八”来寓意人的108岁长寿。所以,对于长寿的老人,我们经常会说:“祝您老福至茶寿!”

客来敬茶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红茶或咖啡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待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当然,在喝茶的时候,有些细节也是应该知道的。比如,我们该如何对客人表示尊重呢?

《礼记》中说:“尊壶者,面其鼻。”这里鼻的意思其实指的就是茶壶柄。在茶馆里和朋友小坐,如果你以茶壶柄面对朋友,是表示礼貌和尊重;而将茶壶嘴对着朋友就显得很不礼貌了。

这种情况下,朋友有可能会认为你不懂规矩,这还是了解你的朋友,认为你无知就行了。但是,如果是不了解你的朋友,那么问题就有点儿严重了,他会想你是明知故犯,有什么过不去的就直截了当地打开窗户说亮话好了,为什么要如此拐弯抹角地弄个茶壶来说事呢!这样的喝茶结果定是不欢而散的。

除了表示尊重外,你会悄悄地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吗?

那就让我们来说说屈指代跪礼。说起来这个礼节,是清朝年间的某个酷夏,素喜微服私访的乾隆爷和几名随从到了江南名城苏州。他们信步走进了一家看上去生意很红火的茶馆,只想小歇片刻,饮上壶解渴的茶水便继续前行。不想该茶馆里人来人往,生意火爆得很,伙计们忙得脚后跟翻了天也招呼不过来。干渴已久的乾隆见此情景就拿起茶壶亲自倒起茶来,随从们见到主子的举动,惊恐万分地想依照平日的做法跪下谢主龙恩,却又怕暴露皇上的身份,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不跪下又违反了宫中的礼节,或许会被扣上一顶对君王不敬的罪帽。怎么办呢?

随从们也不愧是跟在乾隆身边见多识广之人,一名随从急中生智地迅速伸出右手,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放在桌面上形成双膝跪下的姿势,朝乾隆轻叩了几下。其他随从见此情景,如释重负地纷纷效仿,以谢龙恩。兴致很好的乾隆见机智的随从们能够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如此意趣十足的举动,既顾及了当时的场面,又不失礼节,不觉龙颜大悦。事后,此行的一干人等都得到了乾隆的嘉奖。

都说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就会株连九族,但是,“君”毕竟也是人啊,所以在所有人的精心伺奉下还是高兴的时候更多一些,而且这位“君”祖上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一高兴就要进行不同层次的赏赐,因而但凡有点儿志向的人还是愿意离“君”近一些,这样通过借势就可以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志向了。

慢慢地,这种礼节传入了民间。最先是在广东一带流行,后来也就蔓延开来了。人家替你倒茶,你伸出手指叩击一下桌子,算是表示敬谢之意。最早的时候,喝茶的广东人遇到对方添水,如果是一个人,就伸出一根手指做一个屈指代跪的动作,两个人一起就伸出二根手指,全家老小都到场时,就会有长者伸出一手五根手指行礼。

不过,不论伸出几根手指,主要就是表达一个谢意,基本上统一为一二根手指,也不一定非要屈指不可,敲两下就算是意思到了;而且人们不管是倒茶水还是倒酒,都用到了这一礼节。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