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源於一個飯局的一個故事:

前幾天參加了一個飯局,席間談到進口藥價格太貴,很多人喫不起只能等死。有一個外行朋友就突發奇想的問我:如果這個藥在病人體內不代謝,或者代謝少大部分原形排出,或者代謝產物仍然有活性,能不能從尿裏面用化學、物理方法回收藥物再喫下去?

我說這位朋友您不是外行,真敢想!

如果救命的藥在病人體內不代謝,或者代謝少大部分以原形排出,或者代謝產物仍然有活性,理論上是可以回收藥物的。而且多數情況下,尿藥濃度是高於血藥濃度的。

尿液中提取藥物是常見的做法。比如從尿液中提取尿激酶等,用於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溶栓治療,多年前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了。

藥物進入機體後,有兩種消除方式,一種是不經過代謝直接以原型藥的方式隨糞便和尿液排出體外,另一種是大部分藥物在體內經肝腎代謝後,再以原型和代謝物的形式隨二便排出體外。所以說尿液只要存在活性藥物,理論上就能被回收。

實際難度較大

能回收是理論上的情況,而且藥物必須是原型排出,如果發生了氧化、還原、水解、結合等代謝變化,那麼藥物性質就發生了變化,想要再還原回原藥,造價可是非常高的,肯定不亞於購買的價格。就算是原型藥回收,提純的過程也花費巨大,而且質量、濃度、療效等均無法控制,實際要比這個難實現的多。

藥品能用到臨牀上,可不是隨便就能使用的,也要經過一系列的研究及臨牀驗證,再獲准上市給病人使用的。即使病人自行將藥物從尿液中提取出來,其療效和安全性也無法保障。

綜上,從尿中回收藥物,理論上可行,但實際造價太高,也不安全。只是想想罷了,很難實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