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褚一斌:褚橙公司計劃6年上市,做好父親褚時健未竟事業

澎湃新聞記者 林倩 姚曉嵐

9月22日,在雲南昆明舉辦的2019褚橙產品說明會間隙,“褚橙”創始人褚時健獨子褚一斌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

褚一斌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表示,爲了上市,去年就開始啓動公司結構整理,之後計劃6年內上市。

但是,褚一斌也指出,公司的規模、商業模型固化,還需要時間。目前內部的架構體系,應該說很社會化,要做一個透明的、清晰的、能看得懂的企業,這纔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企業。

他認爲,上市企業收入要穩定、要可控、有規劃性。這是一個企業對公衆投資者的一個很透明的交待。

“我們就按照上市的規程,它的一些標準、要求,跟着去走,但我心目當中最關鍵的是可控。父親從來都是這樣,如果沒有能力去擔待一個能夠對公衆投資者有說服力的一個東西,就不做了。”

在產品說明會上,褚時健夫人馬靜芬、褚一斌宣佈了新一季褚橙預售的開啓,從9月23日起,三個線上渠道(本來生活網、天貓褚橙水果旗艦店、天貓褚氏新選水果旗艦店)將同時開始預售。今年網上銷售渠道的預售價格爲褚橙特級果XL型5公斤168元/箱、褚橙優級果L型138元/箱,褚橙一級果M型108元/箱。該預售價格和2018年保持一致。

將在新基地建立農業技工學校

褚一斌在說明會現場也指出,在中國做農業,現在中國各個產業都飛起來,有些是甚至超過世界最高水準,但是農業在各個產業當中相對滯後。

“今天你們看到我們的團隊,農民兄弟是很缺乏自信,一個沒有自信的人,一個沒有自信的羣體,要突破創造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首先找好角度、方向、出發點,然後大家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漸把信心提升起來。”

褚一斌所稱的提升農民信心就是建立農業技工學校,據他介紹,褚橙已經通過跟保山市政府申請,在新基地保山市龍陵縣爭取今年內把學校牌子弄好,建立一個農業技工學校,覆蓋周邊三個縣。這三個縣都是條件最艱難的,但這部分農民兄弟都是很勤勞的,學員標準大概在45歲以下、18歲以上的農民,對其進行基礎培訓,不收學費,還發生活費。

“這對外輸出的是農業基地種植生產管理和技術,通過2年到3年的種植機生產管理的輸出,形成了最終的目標,產品管理輸出。”

而在這個過程中,地方政府提供土地,還提供所有的綜合環境投資。褚一斌表示,褚橙不涉及投資,只管管理,管理費用的收取很低成本,是形成利潤以後的分享,希望企業發展的基礎是在於盈利以後的分享。

另外基地端,根據褚一斌介紹,老基地對新基地的“傳幫帶”,新基地不斷創新試驗中,新老基地管理和產品上均有了長足進步和發展。

根據褚一斌的介紹,褚橙2018年的銷售額大概是兩億元左右。從2018年到未來兩年,不太會考慮把產值和利潤推上去,而是把品質推上去,“褚氏農業下面現在就兩個品牌,一是褚橙,一是雲冠橙,兩個鮮果類產品。從去年啓動雲冠橙,今年繼續做,未來2年到3年,它會逐步穩定,形成二線品牌,在未來可能還會有上線品牌。”

褚橙在2018年的成品達到了1.3萬噸,褚一斌預計,今年的成品規模在1萬噸左右。關於規模降低的原因,褚一斌解釋,是今年成品的標準提高了,今年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品質,整體成品率從原來81%-85%,控制到了老基地成品率60%左右,新基地50%左右。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每一顆橙子將使用糖酸檢測儀生產線進行快速無損檢測,只有內在品質達標的橙子才能進入市場流通。

要做到103分

此前,褚時健給褚一斌打過80分,褚一斌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我加上內部團隊、外部資源支持,我們要做到103分。這就是要在農業方面做到超越。

“我們趴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可能跟巨人一樣高。但是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身高再低,應該要有一點超越。”褚一斌表示,去年給自己打60分,今年爭取70分。

另外,也有褚一斌超越不了的,他認爲,在精神上、豐碑上,永遠是超越不了父親的。

談及父親給自己留下的影響,褚一斌認爲,影響最深的還是基礎的商業邏輯,作爲企業必須要堅守底線,堅守基礎的商業邏輯,不合理的利潤叫奢望,不要去做。

在2019版褚橙包裝視覺上,褚橙用微笑替代了原來褚時健較“苦”的形象。褚一斌表示,這更準確地表達了褚老“以成就事業爲樂”“以勞爲樂”的思想內涵,更好地發揚“褚橙精神”,也代表了褚橙整個團隊對父親“以勞爲樂”“以成就事業爲樂”的致敬和傳承。

展望褚橙未來發展,褚一斌稱,希望在企業的基礎穩固的狀態下,儘可能地做一些對企業、對團隊、對社會都好的事,良性的規模做得越大,這是企業的目標。但是首先要保持良性,就是說企業向上(善),一個上方的上,一個善良的善,兩個字一定要堅持,而且底線是善。

在產品說明會上,褚一斌最後強調:“一定把老父親留下來的事情做好!”

和百奇品牌的合作

另外,褚橙還在說明會現場宣佈了和格力高旗下百奇品牌的合作,推出兩款褚橙味道的餅乾棒即將開售。

上海江崎格力高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加藤巧在現場表示,雙方兩年之前就在接觸,後來得知褚時健不幸離世,感到非常遺憾。這次的合作雙方團隊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談及具體的過程,加藤巧稱,他兩年前來上海工作,在高盛發佈的研報中,看到褚橙的品牌,開始瞭解褚橙的發展歷史,一年半以前見到了褚一斌,兩家公司商談中瞭解到更多共通性。

“兩家公司都凝聚了創始人永不言棄的匠人精神,創始人對對產品的味道都有執着的追求,在營銷中都會有創新想法,兩個品牌都爲不同年齡階段的消費者所喜愛等。”

褚一斌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雙方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合作和計劃。

值得關注的是,褚時健的妻子馬靜芬也來到了說明會現場。

在上午10點35分之時,會議主持人打斷正在演講的嘉賓,這時馬靜芬在旁人的攙扶下,緩緩走進會場,坐到前排嘉賓席。主持人介紹稱,老人是一早從玉溪市趕來,因而來晚了。

馬靜芬認爲,農業方面的創業是很困難的,農業很大一部分要靠天,天沒辦法控制,所以是困難比較多,“但是我們有知難敢前進的精神,我相信傳承是一定會做得好的。請支持他(褚一斌)、幫助他的人放心,和他一起把這個事情做好,一定會成功。”

以下爲澎湃新聞記者與褚一斌對話實錄:

澎湃新聞:

這次跟格力高合作的餅乾產品是褚橙走出去的第一步嗎?洽談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褚一斌:

我們走了很多步,但這次合作是直接顯現出來。格力高是一個國際知名品牌,去年它的第四代傳人帶着團隊到我們企業介紹,提出希望跟我們合作。因爲我這個年齡段對百奇不瞭解,等對方把視頻資料各方面拉開了以後,我纔有印象在國外一些街頭曾見過這個產品。他們每年的銷量達到200多個億,應該說是一個認真的企業,而且經過了近百年的延續,應該是有它的優勢、長處,有它值得學習的地方。

澎湃新聞:那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合作或是計劃嗎?

褚一斌:會有。

澎湃新聞:這次爲什麼會發布新的包裝設計?

褚一斌:父親在前一代的那張照片上(看上去)比較苦,我對父親的理解他並不苦。如果一個人,從年輕十幾歲的時候就苦到九十歲,他生命力再強,如果他內心不幸福,他是沒有辦法度過那麼多年的。所以我的理解,父親的快樂是以成就事業,以勞爲樂,他的內心是微笑。所以我們今年選了一個微笑,但是很有力度的形象。

澎湃新聞:未來相關產品會遵循這樣統一的設計嗎?

褚一斌:對。

澎湃新聞:那以後還會做一些產品系列化?

褚一斌:爭取去做,但要匹配自己的能力跟匹配市場的需求。我們很謹慎地選擇產品合作方。在這一點上,我覺得一個企業,我們肩膀上那麼多重的任務,60分是延續,你想着做103分而去冒險,如果做不到60分,那就危險了。所以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很謹慎,要遵從一個商業邏輯,不能超越自己,把自己估計得過度過強。

澎湃新聞:在地方成立技校,培養一些人,這算是一種模式創新,以後會不會在其他地方也複製這樣的一個模式?

褚一斌:眼前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設想跟考慮。我們每一步要儘量走得紮實一些,先考慮一個點,做的過程當中各個平衡點建立以後,再考慮。

澎湃新聞:除了橙子之外,還會不會有其他的一些產品?

褚一斌:現在沒有,未來會有。

澎湃新聞:企業有上市計劃嗎?

褚一斌:有。規模是次要的,關鍵是標準。一個企業的執行力的標準。我們上市企業,我個人的一個判斷,收入要穩定、要可控、有規劃性。這是一個企業對公衆投資者的一個很透明的交待。如果你要做一個公衆公司,但是對公衆又不能有一個清晰的交代的時候,你就先別做。規模是一個次要的。這個我們就按照上市的規程,它的一些標準、要求跟着去走,但是我心目當中最關鍵的是可控。父親從來都是這樣,如果沒有能力去擔待一個能夠對公衆投資者有說服力的一個東西,就不做了。

澎湃新聞:對上市時間會有一些打算嗎?

褚一斌:去年結構性的其實我們已經啓動了,主要是公司結構的整理,然後一些投資機構會參與我們這個過程,我們需要他們的指導跟幫助。從去年開始啓動,之後6年內上市,我們需要在過程中把公司內部結構進行完善,在公司的規模上,公司的商業模型的固化上,需要時間。比如一個管理系統,我的設想就花兩年的時間,在公司內部能夠成熟地使用管理系統。目前內部的架構體系,應該說很社會化,我們要做一個透明的、清晰的、能看得懂的企業,不管從內部到外部,這個纔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企業。不能看的東西就證明不合理,最好提前把它排除掉。

澎湃新聞:褚老先生之前給你打過80分,未來有可能超過父親的成績嗎?

褚一斌:我加上我們內部團隊跟外部的資源支持,我們要做到103分。在農業這個方面就是要做到超越。在精神上、豐碑上,我們永遠是超越不了。但是在一個農業企業的經營上,我們不能辜負父親的希望。他在80歲以後,經過那麼多折騰,把這個棒交給我,我理解他心中的期望。

澎湃新聞:褚老先生到今天其實已經過世半年的時間,父親還有哪些精神在影響着你?影響最深的有哪些?

褚一斌:很多。他的基礎的商業邏輯,就是任何一件事,人往往經不起誘惑。我們現在很多人會說豬會飛,但是萬萬沒想到豬飛起來會摔死。你看互聯網的創業企業,死亡率太高。作爲我們企業,必須要堅守底線,堅守基礎的商業邏輯,不合理的利潤叫奢望,不要去做。

澎湃新聞:你平時在管理企業、經營企業過程中,也是一直遵循這種經營理念?

褚一斌:一直遵循。我那麼多年,我從20來歲從商,我沒有拋下過。

澎湃新聞:你對褚橙未來有何展望?

褚一斌:希望在企業的基礎穩固的狀態下,儘可能地做一些對企業、對團隊、對社會都好的事,良性的規模做得越大,這是企業的目標。但是首先要保持良性,就是說企業向上(善),一個上方的上,一個善良的善,兩個字一定要堅持,而且底線是善。

在這個過程當中,怎麼樣通過生產種植管理輸出技術,把公司所涉及到的規模做大一些。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培訓一部分農民兄弟,把他組合起來,把資源配置給他,讓他走一段以後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讓他獨立,讓他去擁有他自己的基地。這個就是我們心目當中的創新跟創業。我們後端還可以把他的產品疏導。

但是一個企業的設想,它必須要符合商業邏輯。在這個結構的搭建當中,企業要自己的立足點,我們的合作伙伴,也要有它的立足點,在這種基礎上你才走得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