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主辦的“2019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行。楊振寧獲“求是終身成就獎”,獎金三百萬人民幣。楊振寧是求是科技基金會成立二十多年來第二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是周光召。

楊振寧獲求是終身成就獎,背後是他難以被人超越的付出

求是獎是由香港實業家查濟民及其家族於1994年在香港創立的科技基金會頒發,是面向華人科學家創立的獎項。基金會始終踐行科技強國的初衷,在創立之初表彰過一些爲奠定國家科技實力做出傑出貢獻的科技元勳,近些年來也表彰從事原創性工作的基礎科研人才。基金會一直秉承“雪中送炭”的宗旨,倡導“科學精神,人文情懷”的核心理念。從基金會的官方簡介中可以看到,基金會“只求雪中送炭,不作錦上添花”。

楊振寧獲求是終身成就獎,背後是他難以被人超越的付出

楊振寧獲得求是終身成就獎,可謂是當之無愧、實至名歸。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在當今恐怕無人能及,弱相互作用下宇稱不守恆、楊-巴克斯特方程、楊-米爾斯方程等讓他的名字永遠在科學殿堂裏閃爍出耀眼的光輝。

楊振寧能夠獲得終身成就獎,在我看來並非是因爲他的學術成就讓其他科學家難以達到,而是因爲他依靠個人影響力、愛國情懷爲中國的科技事業無私奉獻了幾十載。作爲當今科學領袖的他,搭建了中國科技和世界聯繫的橋樑,直接和間接爲中國和世界培養了不計其數的優秀科技工作者。這和求是獎設立時增強國家科技實力、爲國家科技發展和經濟騰飛做貢獻的初衷是一致的。

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屠呦呦的團隊發現並提取出青蒿素用來治療瘧疾,這項成就在作出後二三十年內卻不爲很多人所知,青蒿素的專利也落到了外國人手中。屠呦呦的團隊拿到的第一個大獎就是1996年的求是傑出科技成就集體獎,十人合得獎金100萬人民幣。這其中就有楊振寧的工作,在求是科技基金會成立的時候,楊振寧就是基金會的顧問,負責基金會的運作及發獎等重大工作。屠呦呦的獲獎爲青蒿素的工作被世界所知有很大的幫助,楊振寧爲屠呦呦走向世界獲得拉斯克獎、諾貝爾獎有很大的助力。

楊振寧獲求是終身成就獎,背後是他難以被人超越的付出

作爲一名傑出的科學家,楊振寧獲獎無數,他也有着豐厚的薪水。按理說他應該有不少財富,可他的財富幾乎全部捐了出來。美國的房產變賣後捐給爲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的前身)籌集資金的基金會,在清華大學工作這麼多年,每年100萬人民幣的薪水全部捐獻出來。還請了姚期智等科學家全職在清華大學工作,張首晟、文小剛等傑出的科學家也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有過職位。楊振寧爲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的貢獻在可預見的幾十年裏無人能及。今天頒給楊振寧的終身成就獎,和楊振寧做的付出比起來顯得太微不足道,即使頒發十個終身成就獎也無法完成對楊振寧工作的肯定。中國人、海外華人應該感謝楊振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