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念其实很容易理解,但如果要说真正的理解,那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如果成绩考得比较差,父母这个时候如果具备共情能力的话,那么就会对孩子说我觉得你应该也尽力了吧,只是这次没有发挥好。具备共情能力的父母,这时候会对孩子说想要玩具可以买,但必须是因为你自己喜欢,而不是看到别人有所以你就要有。

昨天去闺蜜家吃饭的时候,他家孩子不小心把碗摔了,毕竟都是孩子大家也就没怎么上心,没想到这时闺蜜的老公立马对孩子吼道:“你说你怎么这么没用,就连一个碗都端不好,你还能做什么事?”

闺蜜的儿子今年刚满四岁,按理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算碗端不好也是情有可原的,孩子的父亲批评了这种行为,或许小孩子下次会非常注意,但这样也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犯错不可怕更何况是这么小的孩子,关键要看父母怎样引导。

相信大家都会看到这样类似的场景,小孩子在路上蹦蹦跳跳,结果一不小心就摔倒在地,很多父母这个时候就会出不同的状态,有的父母会对孩子给予鼓励,然后让他们自己站起来,还有父母会对孩子大声呵斥,然后责怪孩子不好好走路。

孩子摔倒之后父母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虽然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差别,但对孩子成长产生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之所以父母会有这样不同的表现,是因为“共情能力”不同。

什么叫“共情能力”,和“同情”有什么区别?罗杰斯曾这么定义:“所谓的共情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共情能力也被称作移情能力,它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共情能力意味着超越自身而去理解别人的能力。

概念其实很容易理解,但如果要说真正的理解,那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如果成绩考得比较差,父母这个时候如果具备共情能力的话,那么就会对孩子说我觉得你应该也尽力了吧,只是这次没有发挥好。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回答就能发现,对于孩子而言没有什么信息含量,同时也没有对孩子传递负面情绪,但却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己被理解,所以下次孩子也会更加的努力,共情能力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同理心。

很多人容易把“同理心”和“同情心”弄混淆,生活中同情心比较常见,但同理心的人比较少见,举个简单的例子:看到路边乞讨的人我们会产生同情心,但却很难产生同理心,因为没有过乞讨的体验,所以无法用自己的经验衡量对方喜怒。

“共情能力”对父母而言到底有哪些好处?

共情能力的好处就在于,拥有共情能力的人可以明白对方的情绪,却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然后给出比较中肯的建议。

就拿我们前面举的例子来说,如果孩子走路时摔倒了,父母这个时候如果对孩子进行呵斥或者批评,那么就相当于直接否定了孩子的情绪,所以也就很难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共情能力能够帮助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同时快速的察觉到孩子内心的情绪,具备共情能力的父母能够更好的与孩子沟通,只有当孩子发现自己被关注和理解,他们才会卸下内心的防备。

举个简单的例子:逛商场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买玩具了,孩子就会对你说妈妈我也要买玩具,父母这个时候就会有两种不同的表现。

不具备共情能力的父母就会拒绝孩子的请求,同时没有任何理由;具备共情能力的父母,这时候会对孩子说想要玩具可以买,但必须是因为你自己喜欢,而不是看到别人有所以你就要有。

共情这么好,那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共情能力”?

通过上面的讲述,大家都看到了共情能力的好处,很多父母认为共情能力都是天生的,所以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共情能力,这句话其实也没有错误,但共情能力却可以通过练习从而习得。

父母如果想要培养“共情能力”,那么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那么具体方法如下:

1、不要用自己主观意识判断正误

生活中父母一定要记住,永远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正误,孩子站在自己的立场说出他的想法和观点,父母需要做的不是把自己的经验直接套用,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告诉你要交生活费,父母如果看到其他孩子只有50元,这个时候就给孩子50元,而不是直接问孩子需要多少钱,那么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选择用其他的方式,这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2、自己不确定的情况要询问清楚

当孩子告诉你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如果对孩子进行许诺,那么就一定要说到做到,当自己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向孩子询问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偏差,这样也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

可以询问孩子“你是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我这样解释是正确的吗?”,如果经常运用这种方式和孩子沟通,那么孩子也能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亲子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睦。

3、有话直接说清楚不要揣测对方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事情地方隐瞒,那么这个时候需要做的不是揣测对方,而是想办法找个机会和孩子好好聊聊,因为我们并不清楚孩子经历了什么,所以就不能妄加揣测。

不确定到底发生什么事情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孩子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要能够理解孩子,如果父母不能体谅孩子的想法,那么孩子也不会坦诚地把内心想法说出来。

共情能力对父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共情能力理解为互相尊重,只有学会了尊重孩子,那么才不会对孩子随意批评和指责,所以“共情能力”也就意味着懂得倾听和换位思考。

本文由作者小苏原创首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大家​积极点赞分享给更多人,解密育儿烦恼,给孩子最贴心的守护和陪伴,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