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稿

文图编辑:莹莹

交粮

文/郭保栋

芒种刚过,金灿灿的麦浪席卷了鲁西南大地 ,清风徐徐,滚滚麦浪、前赴后继。看着笑歪了头的麦穗。勤劳的村民们站在田埂上也乐的合不拢嘴了,又是一个丰收年。

随之而来一声叹息也随风漂远了:“又到每年交粮的时间了!”

鲁西南地区属于华北平原的重要部分,土地肥沃,成为国家重点粮区。记得那些年每年田里生产的粮食,有一半要无偿上交国家,不交粮是要受罚的,严重的还要请到局子里喝茶。只记得大人们对交粮这件事总有怨言,因为活在苦日子里的老百姓很少大关心国家大事,他们不懂得时代赋予农民“以农养工”农业政策的意义在哪里,总觉得自己很亏。辛苦了一年,丰收了的粮食还要上交给国家。

对于我们一帮懵懂的孩子来说,交粮却是一件兴奋的事情。因为年龄小,没出过远门,总要借每次交粮这个机会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总觉得那里会有不一样的旅程、不一样的玩乐。好玩的、好吃的在粮所门口等着我们。

记得每年端午过后,刚收完麦子没几日,村里的广播就响了,村长在撕心裂肺的喊着今年每个人的交粮任务。村民们听后,发几句牢骚,“比去年又多了!”

粮所收的麦子不能含过多水分和杂质,吃过交粮扣称亏的村民们都会把上交的麦子收拾的特别干净,这样就不至于在上称时跟工作人员吵嘴。

村民们天将亮便拉上上等的麦子到大路边晒麦子了,一条宽阔的黄土路上,一个挨一个的补丁很快就贴满了。也许村们总觉得自己的力气是最不值钱的把,总会交粮前去好好的收拾一下才肯装袋。正午十分大人们便匆匆的把本就吹的干净的麦子再过一次风,吹一吹麦秸、麦壳,再捡一捡没有打干净的麦穗头,生怕到了粮所在扣上几斤杂质,之前的辛苦就白费了。粒大饱满,金灿灿的麦粒收拾干净,打好包抬上地排车。村民们来不及吃午饭,便拉着地排车赶路了,去的早些排在前面,兴许能赶上回家吃晚饭的。去晚了还没等到收自己的粮食天已经黑了,收粮的人下了班,就只能在粮所过上一夜,等到天亮了再接着交。年少不更事的我们不管这些,一哭二闹着跟着去交粮,大人们扭不过,也只能让我们骑在地排车的麻袋上,跟着车子奔向粮所了。

骄阳似火,炙烤大地。村民们个个光着脊梁挥汗如雨,卖力的拉着车子往粮所方向走去,时不时停一停用湿透了的毛巾擦拭着流进眼里的汗珠。看着身后浩浩荡荡的车流,赶超着移动向最近的粮所,碾压过的黄土路上,荡起遍地狼烟。

老远就开始排队了,一排排的地排车从粮所内,整齐的排向一眼望不到头的远方。我们下了车在队伍的夹缝中嬉闹、玩乐。大人们坐在自家的车旁,焦急的排着队等待着,焦躁的蝉声催的让人心烦,人们拿着草帽或者毛巾来回的甩着,感受着来回甩动时带来的一丝凉风。年轻人几个人围在一起打打够级,下下象棋。胡侃乱编的吹吹牛皮。年龄大些的,几个人聚在一起,地下画个方块,搁起大方来。时不时抬头看上一眼我们这帮孩子,喊上一句“别跑远了!”

我们这帮疯野的孩子,玩的口渴了,便跑过来拎起大白色塑料水壶,灌上几口从家里带来的甘甜清冽的凉水。再接着去疯去野,等玩累了,便躺在车下面阴凉处睡上一觉。

交粮是最劳神费力的,燥热的天气下,往往每次交粮都要排队到很晚才能排到自己,评级、下车、过称,开好收票。乡亲们便像手拿着宝贝一样,小心的把票据收好。

接下来就是要面对一个更大的劳力工程了。粮所的唯一一台转运带是不会给农民们用的,只是个摆在那里的形象工程。你必须安照工作人员的指挥,在昏黄的灯光下,把装了百十斤麦子的麻袋,顺着一块不足一尺宽的斜坡木板扛到五六米高的粮垛上。看着这一尺来宽的斜木板,脚力好的男人们踩上去腿都打颤。更不用说女人了。留给她们的,也只有帮男人们把麻袋分装开来,或者是帮自己男人把麻袋抬上肩膀。

要上粮垛了,男人们先扎好马步,卯足了劲一个猛甩,百十斤的麻袋猛一下甩上肩膀,起身立脚稳稳的站好,深吸一口气,便往斜木板冲去。几个来回下来,男人们都累的直不起腰来。而我们这帮孩子,就是呆呆的站在旁边,看着体力弱的大人们谁又从斜板上掉进麦仓里,然后便是前俯后仰的哈哈大笑一番。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的经济的繁荣发展,2006年1月1日起,国家停止了延续了2000多年交粮制度,农民再也不受交粮之苦。近几年农民每年种地还能得到了国家相应的粮食补贴。忙时务农,闲时外出打工。辛劳的农民们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过起了安定幸福的小康生活。

稿件管理:野狼

稿件审阅:胡常珍

简评:本篇文章形象、生动地描述出了交粮的起因,经过,以及给孩子们带来的别样的乐趣。在如今,农民们过上富足的生活都是党的政策好,作者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与向往!

作者简介:郭保栋,笔名,北土, 曾用名,萧寒,毕业于绥化学院中文系,公司经理,近年来作品曾发表《中国汽车用品报》等杂志以及网络公众平台,[心梦微刊]编辑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投稿、咨询,请添加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zxm49750302

乡村十月征文

时间:2018.10.1日开始至2018.10.30日结束。

乡村十月,桂花飘香,鱼肥稻黄。中乡美新推出的中国乡村公众微信公众号与中乡美文化公众号及中乡美平台实施的各项改革,以快捷新颖的模式与作者搭建快车通道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中国乡村微信收稿公众号的上线,不仅优化了平台资源管理同时也方便作者投稿,查询与浏览每日刊发的作品内容。促进了中乡美这次改革进程的必要性。

投稿方便啦,加上微信只管投,每天都有专职人员一天一次的收稿与咨询。(收稿时间:每早八点至九点半。咨询时间:每晚八点至十点。)

中乡美各大选稿基地的编辑人员也即将搬到了公众收稿微信上定居,为这次《乡村十月》中乡美各大选稿基地群员、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作者提供服务与互动 (中乡美所有编辑人员均不参加比赛,只提供服务)。

大赛即将历时一个月(10.1—10.30),加中国乡村公众微信:zxm549750302 复制黏贴然后“一触即发”,充分体现方便快投的轻松。

所有参赛者均以中国乡村公众收稿微信报名投稿为准,直接把参赛作品发到收稿微信的小窗口即可。

大赛事项:

一、征文主题内容:

围绕乡村十月风情,乡村十月家事、农忙与乡情相关主题为大前提。题目自拟不做特别限定。

二、奖项:

1、散文:一等奖一名,奖金3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2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1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50元(字数限制800字内,包括标点符号)。

2、微小说、小故事:一等奖一名,奖金3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2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1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50元(字数限制800字内,包括标点符号)。

3、诗歌:一等奖一名,奖金300元。二等奖二名,奖金各200元。三等奖三名,奖金100元。优秀奖五名,奖金50元(限8--25行内)。

三、征稿格式:

《乡村十月》征文+原创首发+标题+正文+作者简介(100字以内)+高清照片。

四、大赛规则:

1、凡参赛作品打赏按百分之五十发放作者稿酬。

2、所有参赛作品阅读量达到500以上,为入选门槛。评选按阅读量、打赏、留言及评委打分的综合评定获奖名次的胜出。一个阅读量计一分,一元打赏计十分,一个留言计十分(一个读者不能重复留言,多留视为无效)。

3、此次活动,一等奖作品荣登《中国乡村》杂志,二三等及优秀奖择优选入《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作者,免费包邮赠送杂志一本。

中乡美

中乡美视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