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紡錘形蘋果園憑藉其較高的經濟效益以及較低的管理成本,已在歐美許多國家得到廣泛應用。在我國,由於缺乏相關技術指導,此樹形還只是在部分地區處於引進示範階段。爲了使廣大果農能夠掌握這種先進的生產技術,推動喬化稀植果園向矮砧密植果園的轉型,筆者從以下9個方面詳細介紹高紡錘形果園的建園要點,供參考。

1、園地選擇

園地選擇是建立果園的基礎工作,對果園的管理和效益有着長遠的影響。高紡錘樹形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樹體結構,需要較好的立地條件和肥、水管理措施:建園地點最好選擇在光照條件好、灌溉便利、有緩坡的地塊,對土壤類型沒有特殊要求,一般以沙土到壤土爲好,有機質含量不低於0.8%,土層1m深即可。此外,交通便利、遠離污染源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

2、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對於果園的經濟效益有很大影響,想獲得早期高產,密植是關鍵,但建園時較高的栽植密度在帶來較高產量的同時,也會提高投資成本。高紡錘形蘋果園栽植密度可以低至每667 ㎡栽151株(1.3 mX3.6 m),也可高到667 ㎡栽246株(1mX3.3 m)。爲了選擇合適的栽植密度,需要考慮品種和砧木的長勢以及土壤肥力等條件。長勢旺的品種應選用矮化作用強的砧木,採用較大株行距栽植;反之,長勢弱的品種宜採用矮化作用弱的砧木,用較小的株行距裁植。例如,富士、陸奧、喬納金、旭等長勢較強的品種,建議用1.2m的株距:而蜜脆、元帥、帝國、嘎拉等生長勢較弱或者一般的品種,建議株距在0.9~1.0m。在平地和坡地的行距分別是3.3-3.6m和3.6~3.9m,果農可以根據自己果園的肥水條件以及選擇的砧木和品種做適當的調整。

3、成苗生產

高紡錘形果園要想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第2年和第3年必須有明顯的經濟產量,如果用無分枝苗或者小苗,需要4~5年才能結果,投入的成本會超過潛在的回報。建立高紡錘形果園建議用直徑不小於16mm,有10~15個分佈合理、長度不超過30cm 的分枝,最底部的分枝與地面的距離不小於70 cm的大苗(又稱knip苗)。knip苗的生產在開始時可以用芽接也可以用枝接。若用枝接的苗子培育,需要2年的時間,若用芽接的苗子培育,需要3年的時間。以芽接爲例,第1年,培育砧木苗,並在砧木苗上芽接品種;第2年,在春天萌芽前剪砧,在生長中隨時除去砧木萌芽和樹幹下部的分枝:第3年,在距離嫁接口以_上50cm處對苗子進行短截,短截後只留第一芽健壯生長,其他芽子全部抹掉,進行正常管理,同時採取相關措施促進分枝的生長。例如用手把項芽附近的兩三片未展開的幼葉掐掉,這樣做的目的是減輕生長素的分泌,解除了頂端對側芽的抑制,使得側芽當年就可以萌發長成枝。運用此技術要格外小心,千萬不能傷到頂芽,否則會出現不理想的側枝;也可以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來促進側枝生長,當苗子長到離地面90 cm左右的高度時,開始噴施500mg/kg 的6-BA,每10d噴1次,連續噴3次。按照以上方法獲得的成品苗即爲knip苗,是非常適合用於建立高紡錘形果園的。

4、定植修剪

在樹形形成的早期,樹體在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中更傾向於營養生長。對於由高紡錘形樹形構成的高密度的果園,目標是使樹體儘快進入結果期,達到這一目標的最好途徑是儘量減少頭4年的修剪。如果使用knip苗建立高紡錘形果園,不管是在裁植時還是頭4年,除了剪掉直徑超過與主幹相接處主幹直徑一半的分枝外,都不要對主幹或分枝進行短截;如果採用分枝較少的大苗,除了需要去除直徑超過主幹2/3的分枝外,還需要將樹體短截到1.5 m左右,如果苗子好的分枝不足3個,則全部留斜茬去除,在中幹上60~100cm處間隔刻芽,以催生整齊一致的分枝。

5、主枝開角

定植後另外一項工作就是儘快將所有大的主枝(超過25cm)拉到水平線以下,這對於果園的早期豐產是十分重要的。因爲處於直立角度的主枝往往比水平或下垂的主枝生長更加旺盛,並常常保持不結果的狀態。水平或下垂的樹枝頂端生長點分泌的生長素較少,這就使得枝上的腋芽可以不再休眠而開始生長。同時,在矮化砧木的作用下,被拉的主枝長勢不會太旺,其上面的主芽也就不會長成旺盛的直立枝條,而是長成結果的短校。到第2年,這些短枝會大量開花、結果,使果農較早地見到效益。

此外,經過拉枝的果樹會保持中庸的樹勢,在促進結果的同時能夠防止主枝長得過大,樹體的生長也就不會超出分配給它的生長空間:沿着主於長出的新梢也不需要額外地處理或修剪,因爲第3年所結果實的重量會自然地將新梢壓到水平線以下,減少了後期整形修剪的工作量,從而建立起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爲密植裁培提供了條件。但是,需要注意一點,如果在較熱或需冷量不足的氣候條件下,新生成的主枝往往還沒有被果實壓彎前就已經長得過大,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廣大果農在頭3~5年裏每年都要拉枝,直到樹勢緩和下來,開始大量結果爲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