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接待超過1億人次,22年來,她開的600家餐廳累計接待超過10億人次。問她祕訣,她淡淡一笑,“就是做好一餐飯而已”。鄉村基創始人李紅,一個低調而有定力的人,她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走近她。《洪波高端訪談》週刊欄目策劃/主持 :陳洪波(紅餐網創始人)31年前,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全新的快餐體驗令本土餐飲人躍躍欲試。最早做中式快餐的品牌中,紅高粱曾因進軍北京王府井正面叫板麥當勞,而受到大量的新聞關注,創始人喬贏被冠以“中國連鎖快餐領頭羊”的名頭。紅高粱的風頭一時無兩,然而短短5年後就宣告破產了。但中式快餐並未氣餒,以一種更繁盛的姿態生長着,不斷有人試水。時至今日,中式快餐已細分出了多種品類,各踞一壁江山,要說市場佔比誰是老大,那當屬米飯快餐。四川是人口大省,算上重慶,整個川渝地區有1.3億人口,對米飯的消耗量極大。與當年紅高粱的“挑戰”戰略不同,選擇“借力”戰略的鄉村基在川渝地區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同樣都開在洋快餐旁邊,鄉村基22年來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創始人李紅將其歸結爲八個字“精準定位,順應時代”。李紅談鄉村基的發展 1 始於偶然,成於必然李紅很低調,不愛接受採訪,說話時語調平緩,沒有過多手勢。提到爲何走上餐飲這條路,她說是源於一場莫名其妙的安排。16歲那年,受父母安排,她拜師名廚,用兩年的時間學得了一手好廚藝。1996年,李紅和丈夫在重慶的繁華地段開了一家餐館,起名“鄉村雞”,專營川菜。一年後,肯德基在重慶開了店,生意十分紅火。一街之隔,洋快餐那邊人流如織,李紅也想引流,於是將菜單結構調整爲西餐爲主,輔以川菜,中西兼備。薯條漢堡都有了,但效果並不好,“你不專業的嘛,沒有品牌效應,顧客不認你。”牛刀小試雖不理想,但李紅從中發現了另一種商機。她發現,雖然很多人都喜歡去肯德基嚐鮮,但畢竟愛喫米飯的更多,那些陪小孩去喫洋快餐的家長往往挑不到自己喜歡的飯菜。於是李紅把心思又放回到了川菜上。彼時,以“紅高粱”爲代表的一波中式快餐正在與洋快餐的市場爭奪戰上此消彼長,她逆勢而爲,不去對槓,而是借勢。李紅總結洋快餐之所以受歡迎,一是因爲好喫,二是因爲環境好,簡簡單單的紅椅白桌,不佔地方坪效又高,衛生也打掃得好,而且還設有整潔明亮的免費洗手間,這樣的服務令人有種賓至如歸的放鬆感。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麥肯的選址都在人流量最大的區域,它們開在哪兒,哪兒就是地標。2006年,李紅將“鄉村雞”改名爲“鄉村基”。改名是借東風,也是爲將來拓寬公司產業鏈做準備。當時,相比肯德基人均20多元的消費,鄉村基的價格穩定在12元上下,只有肯德基一半多點兒的消費,而且菜式更豐富,點餐率較高的如香辣口味的泡椒滑雞飯、宮保雞丁飯,酸爽口味的酸菜肉絲米線,都很符合川渝地區的大衆口味,還很實惠,可以無限量添飯加湯。因爲毗鄰肯德基,不缺引流。很快,鄉村基就留住了客人。按常理說,鄉村基應該抓住時機開始擴張了,但實際上,從1996年到2006年,鄉村基只開了10家店。緩坡上行,李紅有充足的精力去打造經營模式。做餐飲,頂重要的是食材,好喫是第一要義。李紅是喫川菜米飯長大的,對大米的選擇非常嚴格,大米要怎麼洗、煮多久,都有精確的規定。她四處尋找好米,後來選中了哈爾濱的五常大米;她用油講究,使用的泡椒均爲地道的非遺產品“紅珠子”;酸菜米線裏的酸菜一定要老壇泡足280天。2010年後,鄉村基走上了快車道,時至今日,鄉村基及旗下品牌大米先生已開到了600家門店。食材挑剔最直接導致的就是成本增加,一年下來是個不小的數字。“高出的成本只能靠效率來消化。”李紅坦然地說道,“我們要求30秒必須出餐,這也是10多年來一直不斷訓練磨合的結果。” 2 30秒出餐的祕訣相對於“快餐”,李紅更傾向於稱自己的品類是“中餐廳的簡化版”。一聽到“快餐”,人們的第一印象都是廉價和沒營養,喫快餐就是爲了趕時間,有時間誰去快餐店?“如何讓顧客喜歡來店裏喫飯?”這是李紅一直思考的問題,食材和口味她有信心,剩下的就要在效率和服務上下功夫。1 中央廚房調料標準化 要想效率和效果雙達標,就要做到高度標準化,十年間,鄉村基的核心團隊不斷實驗,最終形成了中央廚房調料的標準化,每天由中央廚房來統一製作醬料,配送到店,剩下的炒制環節全部交由門店來完成,每家門店都會配備專業廚師,最大程度地簡化了門店流程。2 產品保持90%的標準化和10%的差異化 鄉村基的SKU一直保持在25~30個,王牌產品如滷肉飯、酸菜肉絲米線等已經暢銷了20年,此外,每個月都會推新品。這個數據是通過長期的用戶數據分析得出的,保持了很多年。△招牌滷肉飯李紅不喜歡產品變來變去。首先,菜式更換太頻繁,會增加廚師在標準化方面的時間成本,出餐的速度就會降低。其次,產品也很難形成壁壘,提起鄉村基,大家下意識地會想到滷肉飯和鐵板牛排,但如果菜單變動頻繁或菜品過多,會讓顧客很難形成記憶或促發選擇困難症,這無形中又增加了時間成本,降低了效率。3 對信息化領域持續投入 鄉村基一年要接待1億人次,一年開上百家直營店,人才的供應缺口極大。爲此,團隊利用信息化工具來提升組織效率。除了利用互聯網平臺,鄉村基內部使用了8種不同功能的ERP軟件,如物流調度系統、財務系統、訂單中心繫統和餐飲管理系統等,每年在系統優化上的投入超過千萬元。僅拿財務系統一項而言,鄉村基開500家店時的財務人員總數並沒有比100家店時要多。目前,鄉村基的員工有8000多人,基層員工離職率僅5%,這與降損是分不開的。△紅珠泡椒牛肉飯曾經的試水讓李紅明白,肯德基能開遍全球,沒那麼容易模仿和超越,如今大家看到鄉村基的擴張速度快,出餐速度快,品質服務又到位,這種模式是經過了10年的探索後纔有的,有了“慢”的付出和打磨,纔會有“快”的效率和效果。3 成功不可複製,要能順應時代肯德基的全家桶30年沒怎麼變過,銷量依然很好。而中國的飲食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地域廣口味雜,不可能用一套方案打天下,李紅常對向她取經的創業者說一句話“成功不可複製,你能做好的,就是順應時代。”舉個例子,今天方興未艾的外賣,鄉村基從2010年就開始做了。“那時候用的是400電話外賣,5年後,電話外賣的業績下降得厲害,因爲互聯網平臺起來了。鄉村基立馬成立了互聯網事業部,與美團外賣開始合作。然而,轉交給第三方做,業績還是沒有明顯提升,開始靠的是平臺補貼,補貼停了以後業績就下降了。有一次叫外賣的經歷啓發了李紅:點了同一品牌兩家店的外賣,一家近一家遠,結果遠的先送到了。鄉村基一開始設定的是每個門店做好自己負責的外賣範圍就行,沒有交叉。李紅感覺這樣無法形成競爭,從顧客角度來看,不管近遠,誰家體驗更好,我就訂誰的,後來團隊就把商圈就做了交叉,接着又擴大範圍,進一步增加了二級商圈,發現了更大的市場需求,增漲了80%的訂單量。如今,鄉村基每個月的外賣總訂單能過百萬。回到快餐本身,怎麼順應時代的發展呢?她認爲:一個是要做你擅長做的菜。另外一個,是要做符合顧客消費習慣且翻檯率高的產品。先是堂食,然後是外賣,最後纔是零售。深挖堂食顧客體驗還有很多機會,所謂新零售、跨界打劫不會一下子就顛覆現有的商業模式。△高峯期準備外賣的飯菜李紅認爲,智能化和標準化是是未來的餐飲趨勢,能做到這兩點,再配備跟得上銷量的物流系統,企業和顧客的效率及效果就能兼顧。這就叫做順應時代。4 “我是馬拉松選手” 李紅是個有定力的人,很難從她臉上讀出“着急”的情緒。她像是馬拉松選手,跑得不快,走得很遠。比起別人的規劃,她更喜歡按自己的節奏來,“原來,我曾經每天給華爾街報計劃,壓力很大,整個企業是被推着走。但是沒有華爾街推力的時候,反而更快了”。她很好學,一直沒停下過學習,在今天講品類講定位的文章滿天飛的時候,她8年前就已經精讀了那部著名的《品類戰略》。她很少接受採訪,媒體舉辦活動邀她發言,她能推則推,但要有大咖講課,她基本每場都到。△在“第22屆中國快餐產業大會”上演講她身上有老派餐飲人的追求和堅守,但也並不止步對新生事物的探索,問到怎麼看新零售以及其他新生事物的挑戰?她還是淡淡一笑,不急不緩地說:“我也不知道未來的競爭對手究竟來自哪裏,也許是新零售,也許是其他行業,線上也好線下也好,再怎麼開發,我一家也做不完,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一直保證堂食的品質。”“打個比方,同樣的價格,你是願意去便利店買快餐微波爐加熱喫,還是來鄉村基喫一頓30秒現炒的新鮮飯?總而言之,就是做好一餐飯。當然,餐飲跟零售的結合一定是未來趨勢,不要被別人帶節奏,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務實、好學、持重造就了她內力的建設,最終形成了我們所見到的,一位成功女企業家的模樣。未來的路能走多遠,李紅覺得,誰說的都不算,路,只在自己腳下。記者 | 紅餐_樊婷編輯 | 紅餐_左永君視頻 | 紅餐_劉鑫、王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