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複雜情緒和交友問題的困擾,而家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有效地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積極的引導,幫助他們養成健康、可靠的情感和社交技巧。在這門課程中,肯尼迪-摩爾博士將根據她豐富的臨牀經驗,和現實生活中養育4個孩子的生活經歷,結合嚴謹的科研成果,爲家長提供很多切實可行的育兒技巧。

開篇詞

你好,歡迎來到《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家教課程。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複雜情緒和交友問題的困擾,而家長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有效地給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和積極的引導,幫助他們養成健康、可靠的情感和社交技巧。關於育兒的大道理有很多,但家長們更需要的是針對具體問題的具體解決方案。

《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由艾琳·肯尼迪-摩爾博士主講。她是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一位臨牀心理學家,主要研究領域就是育兒、兒童社交與情感發展。在這門課程中,肯尼迪-摩爾博士將根據她豐富的臨牀經驗,和現實生活中養育4個孩子的生活經歷,結合嚴謹的科研成果,爲家長提供很多切實可行的育兒技巧。

爲了方便你的學習,我們精心製作了中文版的音頻課程,並邀請國內知名育兒專家——蝦米媽咪餘高妍擔任中文腳本的審閱專家。

本課程共包含12個單元。前六個單元,主要關注的是各個年齡段孩子的情緒健康問題。比如:家長應該怎樣成爲孩子的“情緒教練”——在孩子情緒崩潰時、焦慮時、憤怒時,要如何理性、有效地回應孩子。

有些孩子似乎很愛發脾氣,假如家長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哭鬧個不停,家長束手無措,只能無視,或者對孩子吼叫,甚至是打罵孩子。當孩子離開家走上社會時,難以控制情緒就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

但有時候孩子難以管理情緒並不是因爲天性,而是由他們的發育階段或生活環境決定的。如果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的情緒特點,理解孩子表現不好並不是因爲要跟家長作對,而是因爲他們還沒有學會,或者還不能用更好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那麼家長就可以更理智、更從容地應對,用關切和積極的方式教孩子調節自己的情緒。

此外,在這一部分你還將學到,家長應該怎樣成爲孩子的“幸福導師”——在孩子發展自我認知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建立起真正的自尊、養成對他人真誠的同理心,並且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培養他們需要的“幸福感”。

絕大多數家長都不願看到孩子受苦,他們都希望孩子可以幸福、快樂地成長,但痛苦和挫折總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孩子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不快樂,甚至還有些孩子從小到大都覺得不幸福。在一項針對全球幾千名兒童的調查中,大約五分之一的孩子會在18歲之前經歷一次嚴重的抑鬱。

作爲家長,我們並不能直接把幸福帶給孩子,但如果能幫孩子養成一種態度,學習一些技巧,就能讓他們更容易體會到幸福的滋味。

本課程的後六個單元,主要關注的是孩子社交技巧的習得和健康友誼的培養。要想幫孩子交到好朋友,家長首先需要知道,對於不同年齡段孩子來說,友誼是意味着什麼——從學齡前熱情又自我的友誼觀,到小學高年級學生中風靡的“小團體”,再到青少年之間的親密友誼。

通過學習,你會發現,孩子身上的很多消極的社交行爲,其實在特定的發育階段都是“正常的”,比如:孩子拒絕跟別人打招呼,那是因爲他們覺得尷尬、難爲情;再比如:孩子與小夥伴爭搶玩具,那只是因爲他想跟對方一起玩。如果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各個階段的小心思,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教他們一些交友的小技巧,幫助他們找到更合適的夥伴、更好地玩耍、並且更恰當地處理與朋友之間的矛盾。

另外,到了小學和小學以後,孩子們會越來越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同時也會遭遇一些更加殘酷的問題,比如:同齡孩子之間的八卦和小團體、在校園中遭受欺凌或欺凌他人等等。除了現實生活中的難題,在當下的網絡世界中,孩子也會面臨很多挑戰,比如:沉迷電子遊戲、遭受網絡暴力,甚至是患上社交媒體抑鬱症等等。如果家長能夠重視孩子的心理發展,在孩子不知所措的時候提供幫助,就能夠避免他們的很多痛苦。

針對這些問題,肯尼迪-摩爾博士在本課程中都會爲你帶來科學的解答。無論你是作爲新手父母,正在尋找育兒旅程中正確的引導;還是作爲有經驗的父母,希望在棘手的問題上尋求建議;或者,你已經在教育或育兒行業中從事工作,想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這門課程都會幫助你更瞭解孩子,用明智、科學的養育方式,讓孩子更健康、更幸福地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