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成立的网联,作为央行强加给第三方支付的一个中介机构,旨在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改变目前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业务的情况,以节约连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此前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实际就是财付通)曾试图主导网联的架构,并一度成功地施加影响使得支付清算协会的方案设计者们制定了南北两大中心的方案,但这一方案遭到了其他第三方机构强烈反弹,最终未被采纳。

“国家队”收编支付宝们,下一个目标或将是自媒体大V!

这两天,占据各大财经媒体头条的热门消息,非央行出招收编支付宝们莫属。

就在上个周末,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

新成立的网联,作为央行强加给第三方支付的一个中介机构,旨在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改变目前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业务的情况,以节约连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社会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测。其控制权,自然也在央行。

“国家队”收编支付宝们,下一个目标或将是自媒体大V!

而梳理各方报道,不难看出:网联的成立充斥着关联方的博弈。

2016年央行欲牵头成立网联的消息爆出,经济观察报就曾报道,接近央行人士坦言,网联的筹建其实也有着重复投入的顾虑。“然而,且不论支付宝和银联的恩怨纠葛,从眼下的竞争态势而言,支付宝已经在实际意义上承担了最大的线上支付清算功能。从交易笔数来看支付宝已经超过了银联,让支付宝接入银联系统的想法不是没有动议过,但是支付宝基本不可能接受。”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某种程度上来讲,银联也希望承接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之间的转接工作。但银联一直作为央行的‘亲生子’饱受诟病,与支付宝这样的行业巨头又存在比较深的纠葛,相关工作很难推进。支付清算协会是中立机构,由它来牵头再组一个机构,合情合理。”

资料显示,早在今年3月31日,网联平台已启动试运行,并成功完成首笔资金交易验证,正式接入央行支付清算系统。

但关于由谁主导网联一直没有结果。

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此前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实际就是财付通)曾试图主导网联的架构,并一度成功地施加影响使得支付清算协会的方案设计者们制定了南北两大中心的方案,但这一方案遭到了其他第三方机构强烈反弹,最终未被采纳。反对的理由一方面是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顾忌巨头垄断,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自身的信息保护等。而该方案亦与央行主导“建设金融基础设施,让所有第三方支付机构得以在互联互通基础上平等竞争”的主旨相悖,因而最终作罢。

最终,网联横空出世,终结了银联吃独食的时代,同时整体“收编”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和财付通的超级金融梦想,遭遇天花板。

而央行通过组建网联,把对第三方支付的控制权牢牢抓在手中,并获得了更多的金融大数据,防止“数据寡头”垄断。这也呼应了7月14日-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会议风向标——金融稳定压倒一切,监管优先于发展。

“国家队”收编支付宝们,下一个目标或将是自媒体大V!

范围放大来看,网联的作用和意义还远不止于此。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网联的设立,不会改变用户对第三方支付服务的使用方法。若网联系统设计得当,性能良好,则也不会影响用户体验,安全性将得到提升,有争议也更易于维权。

这里,我们主要关注是用户中的特别群体——自媒体大V(同类还包括游戏主播)。

目前,自媒体大V的收入盈利包括广告收入、付费阅读、线下收益,以及用户打赏。

很多用户自愿打赏和付费阅读,并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和打赏大V。

用户付款阅读,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使用自己的建行账户向收费方的农行转账。如果是传统的银行卡汇款,这笔钱从自己的建行账户流出,进入银联的清算系统,然后到达农行。而第三方支付出现后,用户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从建行转出的钱,进入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建行账户;然后,由第三方支付机构从自己的农行账户,给收款方打相同金额的钱款。这样,除了支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一个中介机构、监管机构可以看到这笔交易。

同样还有微信支付。不论是微信转账还是微信红包,都是由财付通作为底层的支付系统。早有媒体担忧,匿名收款与付款,如果发生洗钱、恐怖融资,微信支付将无法按照法律要求做到交易可追溯、可还原、可回溯。如果匿名用户存在交易纠纷或者诈骗,微信也很难协助解决。

风控上的缺失,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致命伤。而监管缺失,除了央行的金融监管,还包括尚未在列的税务监管。

“国家队”收编支付宝们,下一个目标或将是自媒体大V!

一直以来,在你身边,无论是月入达到百万的自媒体大V,还是月入几千的自媒体人,因其收入性质难以界定,在相关营业税、个税等方面的管理和征缴处于空白地带。

想一想,单位发工资都尚须交税,还要主动报税。关于自媒体大V这一块,税务机构虽然目前尚未有相关动作,但随着网联的成立和运行,金融数据经过堆积,很快便能实现对这些群体的甄别。

届时,自媒体大V们该要做好心理准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