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裏關於打架、打仗的累累BUG

一、先說打架,不管古裝片還是現代片,總有那種一個人單挑好幾個人的場面。大夥輪流上,然後被主角很瀟灑地一一打趴。但是在現實中多打一的情況下,如果大夥一起上,再厲害的高手也會被幹爬了。只要前期有一兩個上去吸引對手(充當承受傷害的肉盾),迂迴到側後方的隊友一人一腳,直接搞定。不然打架爲啥誰人多誰有底氣呢?我見過能打的,一打三都能贏,但那是苦戰。他說,如果對方是兩三個人,不得以動手時,能打翻一個是一個;如果對手是5人以上,則是能跑就跑,除非對方都是小學生。

二、多數影視劇裏,古代打仗跟打羣架一樣,一羣人衝在一起拿個刀啊槍啊亂砍,看不到半點軍事素養,街頭混混打羣架都知道要包抄排陣位,古代兵書記錄下來的那麼多陣法都被導演和編劇家的狗喫了吧。古代練兵練什麼?練陣法!弓弩手擺在哪,長槍手擺在哪,騎兵擺在哪,誰先動,都是有要求的好嗎?狼喫羊羣都有戰術,人打仗就混戰啊!戚少保創立的“鴛鴦陣”,在單兵兵力不一定比得上倭寇的情況下,得益於這種陣法,創造了敵我傷亡平均比例爲30:1的戰績。

三、說說抗戰劇吧,大家吐槽穿越槍支什麼的就不說了,還是說戰術。每次打仗都是在山谷裏伏擊,日本人就算再愚蠢也知道在山谷裏行軍太危險,編劇還總要人家往山谷裏鑽。過去那麼多優秀的游擊戰術又被編劇家的狗喫了嗎。破襲戰知道嗎,麻雀戰知道嗎?天天就知道山谷裏伏擊,搞得中國只有山谷能打勝仗似的!

四、機槍尤其是捷克式輕機槍不帶換子彈的,一個彈夾裏20發子彈,每分鐘射速600-700發,有經驗的射手都是點射,一方面省子彈,另一方面不讓敵人推斷出你換彈夾的空隙。你突突突打槍管早打紅了。機槍的用法不是排在正面,你在正面突突突,衝擊部隊稍微分散點,你就是在費子彈,機槍都是在側翼形成交叉火力的,這樣才能形成最大火力!

五、再說說打架,不管是帶武器還是不帶武器,哪有讓你大戰幾十回合不分勝負的,真正的比武幾下就能分出高低。就算是帶規則限制的各類格鬥比賽,都不會出現幾個回合不分勝負的,更何況沒有限制的比武。瞅準一個機會插眼踢襠或者給一刀,就差不多了。另外就是電視裏經常是打個半分鐘,裏面的人喘都不喘一下。你打一架試試,每一個攻擊都要全力防住或者迅速躲開,然後還要全力進攻,這個體能消耗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影視劇裏關於打架、打仗的累累BUG

六、繼續說說戰術,好多都是一堆人扎着堆往前衝,然後就被機槍突突死了。真正的衝鋒隊形要適度分散,不然一顆炮彈可以帶走一個班。我軍在抗日鬥爭中早已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衝鋒戰術,並在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中屢試不爽,這就是林彪經典的三三制衝鋒陣型。這種衝鋒以班爲單位分成了三個梯隊,一個班又分成了三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三人,以便相互接應。三人戰鬥小組呈箭鏃式進攻隊形每名士兵任務分工明確,進攻-掩護-支援,行動時呈“散兵線”隊形展開。

七、說說狙擊手,稍微涉及點神槍手的劇都會大量出現爆頭場景。現實戰爭中,中遠距離打個爆頭確實是難上加難。所以不是特別情況,狙擊手不會優先選擇爆頭。另外,爆頭不是打一個小洞洞。普通步槍打人腦袋會削掉半個頭,更不用說狙擊槍了。除此以外,影視劇裏常見的錯誤還有就是用狙擊鏡十字瞄準目標,地球有引力,還有風,還有水汽,還有自轉,你在中遠距用十字對着目標你百分百不中。

八、國產影視劇裏的炮彈和手雷的威力是個超級大的BUG。經常是在面對常凱申物流公司或日本鬼子的時候,邊區造手雷一枚下去,方圓兩米的敵人頓做騰空狀,而對方炮彈或手雷打過來就跟炮仗似的。想當年紅軍長征前,趕製了一批手榴彈,好多扔出去響聲都聽不到。手榴彈這類裝備主要是破片傷害,幾米之內的站立人員雖不會騰空飛起但都會受到破片殺傷。

另外說說炮彈,其實看看《集結號》裏的戰爭場面就知道了,一顆炮彈下來,落你附近就算炸不到你,也能把你震個半殘。炮彈到地上炸了不是掀起點土聽個響的,是一個彈坑,主角們對炮彈手雷的免疫,讓人真覺得不可思議。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轉發 :【來自知乎 文/Aurora Borealis】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