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物】諸暨四件“寶貝”入選“浙江藏寶圖”

近日

諸暨市博物館的

一套南宋慶元六年文房用品

入選“浙江省藏寶圖”

這套“鎮館之寶”文房用品共5件,分別爲“碧玉子”銘隨形端硯、石雕龜鈕水注、石雕犀牛鎮紙(一對)石雕山形筆架,於1981年7月下旬,在諸暨城西望雲亭電除塵器廠在基建施工中發現的兩座並列磚室墓出土,爲南宋慶元六年紀年墓的隨葬品,經鑑定皆爲國家一級文物

01

 “碧玉子”銘隨形端硯

直徑22.4cm,厚3.5cm。端石製作。圓形,邊緣不規則。硯面多灰白色,面與底均磨製光滑。硯面不開墨堂和墨池,以乳白色爲主,伴以青色和淡黃色,石質細膩溫潤,有玉之質感。硯面一側陰刻隸書“碧玉子”三字。在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以端硯最爲著名。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而聞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

02

石雕龜鈕水注

高4.0cm,口徑7.0×10.5cm。外緣不規則,形似假山,高低起伏,內琢一橢圓形水池。有蓋,蓋面正中爲龜鈕,龜昂首顧盼,四足着地,作匍匐之姿,龜背隆起,陰刻龜背紋,刻線清晰流暢,形態逼真。蓋的一端鏤一小孔,作出水用。通體黝黑,石質細膩光亮。

03

石雕犀牛鎮紙(一對)

大小造型一致,縱9.2cm,橫3.1cm,高5.0cm。犀牛呈臥伏狀,四肢蜷曲。昂首突目,頭部長一獨角,向後傾斜,角尖朝上,口鼻上翹,兩耳聳立,作警覺狀。軀體渾圓壯實,蹄足粗壯有力,尾巴緊縮臀後搭至後腿。造型生動,琢工精細。通體黝黑,石質細膩光滑,表面有鐵鏽色沁斑。

04

石雕山形筆架

縱26.8cm,橫2.9cm,高5.9cm。通體雕琢錯落有序的山巒32座,中部峯巒拔地而起,巍然屹立,邊緣隨勢綿延起伏不斷,顯示出崇山峻嶺層巒疊嶂、逶迤連綿的雄姿。其造型前後錯落排列,整體造型兩側低、中央高,層次清晰,一山接着一山的山形與連綿佈局,充滿韻律之美。一般的筆架以五峯或七峯爲主,像這種有32座山巒的頗爲罕見。山與山之間凹下的山谷正好可以放置毛筆,設計自然而巧妙。

曾被收錄於《國寶大觀》、《古玩鑑賞》等書。2010年,這套“文房四寶”漂洋過海,代表浙江赴中國臺灣地區參加“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時,當地專家就驚歎,稱這個石雕筆架爲“絕無僅有”。

這套文房用品用材獨特,雕工精湛,保存完好,不僅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也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其生動的造型,精湛的工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期人們獨特的審美趣味和文化追求。

浙江有300多家博物館,每個館都有其鎮館之寶,它們有的陳列於展廳,有的深藏於庫房,有的家喻戶曉,有的鮮爲人知。

今年4月,浙江日報聯合浙江省博物館以及省內各大博物館,推出了浙江省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它纔是你心目中的鎮館之寶”。在經歷長達半年的寶物徵集、專家初評、大衆投票和專家終評等幾個環節後,來自全省10個地市30家博物館的50件“寶貝”脫穎而出,入選“鎮館之寶:浙江省藏寶圖”。

……

來源:文廣局 | 供稿:徐可良  宋美英

審覈:袁 金

責任編輯:趙 娟

轉載請註明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