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日中午,香港蘇富比2018秋拍特設專場"舞袖迎風-御製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盌"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槌。清乾隆御製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盌以諮詢價形式上拍,以1.2億港幣起拍,1.48億港幣落槌,加佣金最終以169,413,000港幣成交。

這件天價瓷器爲何如此搶手? 除因虞美人圖案較罕見繪飾於瓷器之上,所採用的琺琅彩技藝更讓這件藝術品顯得尤爲珍貴。琺琅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它將銅胎畫琺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有"彩瓷皇后"之美稱。琺琅彩瓷從創燒到衰落全部由皇家壟斷不外傳,只侷限於宮廷之中供皇室使用。因而在歷代瓷器中,琺琅彩瓷器造價最貴,藝術水平也最高,被譽爲"官窯中的官窯"。

琺琅彩之盛,始於清朝,上至皇家下到百姓,在21世紀的今天仍然享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價值。在上海市徐彙區龍華古玩城的一角,一家名爲"上官古彩"的瓷藝工作室就是這琺琅彩仿製行業中的一員,多年來致力於瓷器古彩技術,傳承和弘揚釉上彩工藝。

"上官古彩"創辦人餘敬汪,是民國時期景德鎮的燒窯把樁大師,憑藉其深厚的看窯技法,一直以來都被任命爲官窯的一級把樁師傅,時人稱其爲"上官師傅"。子承父業,餘敬汪的兒子,在新中國成立後擔任景德鎮東風瓷廠窯爐的總工程師。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他開始下海經營仿古瓷,曾爲臺北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仿製清代彩瓷 。

半個多世紀的風雨磨礪,當年小鎮上的老師傅早已作古,但是這個家族卻越來越生機勃發。不僅在清代雍正琺琅彩、粉彩技法仿製上有很深的造詣,更在補瓷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曾爲多家拍賣行修復古瓷文物,爲清瓷器技藝的還原和推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盌被拍出天價,是對其藝術價值的肯定,這背後凝結的是瓷器工藝者的無數心血。在人心浮躁的今天,"上官古彩"依然秉持着這個行業的工匠心思細細打磨上彩技藝。爲了突出優良色澤及工藝質感,要求繪製圖案時畫出的線條立體飽滿,充滿張力。對於邊飾也毫不含糊,爲了一道圈也要耗費數小時重新入窯燒製;爲了製作出清代琺琅彩,用六十餘年研究出用髮色最接近博物館館藏琺琅瓷的原礦色料。不爭不燥,只爲打造最完美的藝術品。

"上官古彩"這個名字,不僅是對先祖的懷念,更是對釉上彩瓷燒製這門古老傳統技藝的傳承。漫漫歷史長河,當年那個優雅輝煌的年代早已模糊不清,而一件又一件精美的瓷器,卻彷彿在我們眼前重現了一個大清盛世。隔着歷史的重壑,我們得以觸碰宮燈婀娜,窯煙輕曳。"百年匠心,只爲傳世",上官古彩,秉持瓷器古彩技藝,做歷史的傳承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