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宋國吳郡太守顧覬之,清正廉潔,風節嚴峻,受到人們的敬重。

一天,他的朋友來看望他,說:“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顧覬之笑了笑,說:“有話請講,不必顧慮。”

那位朋友猶豫了一會兒,說:“是關於您公子的壞話。”

顧愷之嚴肅地說:“那更應該講,若隱瞞於我,那倒是害了我呀!”

那朋友見顧覬之並不反感,誠心誠意,就說:“您的兒子顧綽,這些年來,收積錢財,不擇手段。他在外放債,收取高利。若不管束,怕是越演越烈了啊!”

顧覬之聽了,大喫一驚。

南朝太守不謀私利,懲治兒子,燒債劵,恩惠鄉里

他向友人連連道謝說:“謝謝你告知我此事,不然,我被蒙在鼓中,恐怕要害人害己啊!”

客人走後,顧覬之叫來了兒子顧綽。

顧綽可能已有預感,哆嗦着問父親:“父親喚我有何吩咐?”

顧覬之十分生氣地問:“聽說,你很有錢?”

顧綽點點頭,答道:“是。”

顧覬之又問:“錢是怎麼來的?”

顧綽想了想,慢慢地說:“做生意賺了些錢,又將錢放債出去賺的。”

顧覬之一跺腳,罵道:“逆子!誰讓你去謀財放債!你趕緊懸崖勒馬。不然,我決不饒你!”

顧綽連連答應說:“遵命,兒子一定照辦。”

從此,顧綽表面上收斂了一些,但實際上仍然放債,只是做得更隱蔽了。

俗話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

顧綽年復一年,本利相加,越賺越多,致使鄉里士庶,大多欠了他的債。

顧覬之幾次提醒兒子,顧綽表面上聽從,實際上照舊幹下去。

顧覬之的幾個朋友和親戚又幾次對他講了顧綽的放債劣行。顧覬之想了想,把身邊的隨從叫來,叮囑一番,設下一計,決定以智取勝。

顧覬之坐在堂上,命侍從說:“叫顧綽前來。”

顧綽知道父親叫他沒有好事,不是教訓,就是追查,放債的事。

南朝太守不謀私利,懲治兒子,燒債劵,恩惠鄉里

他向父親施禮後,問:“父親喚兒有何吩咐?”

顧覬之和顏悅色地指指旁邊的椅子,說:“我兒坐下。”

父子談話氣氛並不緊張,顧綽的心落了地。坐下後,等待父親再問。

顧覬之望望兒子,臉上有些爲難,說:“聽說我兒有些債劵,爲父十分高興。這也是我們顧家財產嘛!爲父若有難處,需用這些錢時,我兒不知可給我用?”

顧綽一聽,父親不再怪罪自己。聽那話語,他似乎願意和兒子一起幹了。

顧綽微微笑着說:“父親若用一些,當然可以。”

顧覬之停了停,便問:“不知我兒有多少債劵?”

顧綽想了想,帶着驕傲的口氣,誇耀說:“可不少呀!”

“很多?”父親故作驚訝地再問。

“很多!“兒子揚眉吐氣地再次肯定。

“爲父可以看一看嗎?”

“父親不相信?”

“拿來我看,就信了。”

“好,您等我去取來。”

不大功夫,顧綽搬來一隻箱子,放在大堂中央。

南朝太守不謀私利,懲治兒子,燒債劵,恩惠鄉里

顧覬之不慌不忙地說:“打開。”

顧綽打開鎖,掀開箱蓋,喝!果然一箱子債券!

顧覬之走到箱子跟前,說:“好,好,待爲父看來。”

他仔細看了看,沒有假,便直起腰來,突然大聲呼喚:“侍從過來!”

幾個侍從跑過來,顧綽還沒明白父親什麼意思,那幾個侍從抬起箱子就走。

顧綽急忙問:“你們幹什麼?”

顧覬之制止兒子說:“不要急,你稍等,就知道他們幹什麼了。”侍從將一箱子債劵抬到院中,一把火點燃起來,忽地一下子,將劵全部投入火中。

顧綽一看,哭着衝上去,喊道:“不能燒,不能燒!”

已經來不及了,長長的火苗,很快燒光了那些沾滿了無數人家血淚的債券。

顧覬之哈哈大笑,說:“顧綽,不用哭。你已經陷得很深了,燒了這些債券,從此你就可以清清白白地做人了。”

南朝太守不謀私利,懲治兒子,燒債劵,恩惠鄉里

顧覬之對侍從說:“傳言鄉里,有借顧綽債的,一筆勾銷,不用還了!”

遠近鄉里聽到這個消息,無不讚揚顧愷之嚴於律己,嚴於教子,清廉公正的品格。

古代百姓崇尚歡迎清官,顧覬之應是清官。他不貪財,也不允許兒子去斂財放債,坑害鄉里。

不義之財不可取,不義之事不可做。

當前,我們深化改革開放,西方的拜金主義燻壞了我們周圍的很多人。他們的兩隻眼睛盯在金錢上,見利忘義,坑害別人,坑害國家,實在是令人不寒而慄。

有些人放縱自己,也縱容兒女不擇手段,去掙那些不義之財,這些人骯髒的靈魂,真是愧對古人,愧對我們的先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