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楊國忠派遣鮮于仲通帶領着劍南的人馬去攻打南詔,起初南詔王閣羅鳳主動的承認了錯誤,但是唐玄宗還是沒有看到。楊國忠看到閣羅鳳這個人是一塊硬骨頭,但是他隱瞞了失敗的消息,只是跟唐玄宗講,南詔快要被攻下了,現在應該在加派點人馬,並且在派遣一名將領去合攻。

唐朝發動兩次不義之戰,寫史的人都看不下去,直接誇大唐朝的損失唐朝這兩次戰爭,爲何寫史的人都看不下去,並且誇大己方的損失

唐朝自從李世民時期開始向強盛的方向挺近,後來又經過李治、武則天等人的努力,使得唐朝的發展逐漸的接近頂峯,當唐玄宗上位之後,推了唐朝一把,使得唐朝順利了的登上了頂峯,可能是推過頭了,唐朝也在唐玄宗時期走下坡路。

唐玄宗在前期的時候是一個非常精明的皇帝,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李家人的老毛病就犯了,唐玄宗開始寵信貴妃,甚至於還寵信安祿山、李林甫、楊國忠等人,也正是這些唐玄宗最信任的人,使得李淵建立的唐朝慢慢的崩潰了。

唐朝這兩次戰爭,爲何寫史的人都看不下去,並且誇大己方的損失

在唐玄宗時期曾經發動過兩次對南詔的不義之戰,而這兩次征戰可以說失敗的非常的徹底,因爲正義的一方不在唐朝。

公元748年,南詔王閣羅鳳上書請求和唐朝修好,繼續加強團結合作的友好關係。當時和南詔接壤的地方是劍南,而唐朝一位大將李宓擔任劍南節度使留後兼雲南都督,這個人和閣羅鳳的關係非常的好,兩家人每年也都來往。

這一天,閣羅鳳帶領着自己的夫人去拜訪李宓,但是在留宿姚州的時候,被姚州太守張虔陀欺負,他的夫人更是遭到了侮辱,閣羅鳳非常的生氣,當即返回南詔給朝廷寫了封信,控告張虔陀的罪行。

朝廷確實收到了這封信,可是沒有到皇帝的手中,而是被宰相楊國忠給扣押了,楊國忠剛剛當上宰相不久,也一直想要建功立業,顯示一下自己的本事。所以他扣下了這封信,想着能幹點什麼事情,結果後面發生的事情正如楊國忠所願。

唐朝這兩次戰爭,爲何寫史的人都看不下去,並且誇大己方的損失

南詔王看到自己的夫人被欺負,而朝廷也不回信,張虔陀還在那裏逍遙法外,憤怒的他帶領着南詔的兵馬發動奇襲戰,破了姚州城,然後抓住張虔陀就把他殺了。

閣羅鳳爲自己的夫人報了仇,可是卻也給了楊國忠一個把柄,他不分青紅皁白就告訴唐玄宗,閣羅鳳要造反。

對於皇帝而言,不管古代哪個皇帝,只要是聽到有人造反,那麼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滅了他。唐玄宗也不例外,他讓楊國忠全權負責“平叛”的事情。

楊國忠派遣鮮于仲通帶領着劍南的人馬去攻打南詔,起初南詔王閣羅鳳主動的承認了錯誤,但是唐玄宗還是沒有看到。

鮮于仲通率領着大軍浩浩蕩蕩的向着美麗的蒼山洱海出發,可是閣羅鳳也不是喫素的,打仗謀略都是一把好手,要不然也不會成爲南詔王。鮮于仲通被閣羅鳳打的大敗,只有鮮于仲通逃了回去。

唐朝這兩次戰爭,爲何寫史的人都看不下去,並且誇大己方的損失

楊國忠看到閣羅鳳這個人是一塊硬骨頭,但是他隱瞞了失敗的消息,只是跟唐玄宗講,南詔快要被攻下了,現在應該在加派點人馬,並且在派遣一名將領去合攻。

唐玄宗一看這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當即招募兵馬,可當時的人們都清楚是怎麼回事,全部都知道這是楊國忠在中間搞鬼,所以根本沒有人響應,楊國忠就派人去抓捕那些農民,就這樣楊國忠再次的組建了一個隊伍。

如果有人說唐朝的精銳都在哪?那些人都在鎮守西邊和北邊,而且楊國忠也不想讓那些人出力搶了自己的功勞。

這一次楊國忠派遣的將領正是李宓,上面我們提到過李宓一家和閣羅鳳關係非常的好,可是轉眼之間雙方就成爲了敵人,李宓帶領着自己的五個兒子出征,在他的心中,卻是非常的不願意的,第一南詔沒有錯,第二南詔王閣羅鳳是他的朋友。

唐朝這兩次戰爭,爲何寫史的人都看不下去,並且誇大己方的損失

李宓出發前,給自己的女兒一把佩劍,那把劍是閣羅鳳送給他的。李宓告訴自己的女兒,如果我一年之後沒有回來,你就拿着這把劍去找閣羅鳳,他會善待你的。

李宓帶領着招募來的農民,也不進行過多的訓練就前往了南詔,那時候那片地方是煙瘴之地,所以很多的士兵們在路上就去世了,閣羅鳳看到自己的老朋友前來攻打他,不忍心出戰,閉城不出,希望李宓能夠在糧草耗完之後主動的退去。

根據史書上面的記載:李宓在糧草將盡的時候,對閣羅鳳發起了進攻,在通過一座木板吊橋的時候,李宓清楚的知道橋面已經被換成了壞木板,但是李宓還是快馬跳了上去,最終跌落,掉進了下方的河水中。

李宓代表的唐朝大敗,南詔閣羅鳳完勝。

唐朝這兩次戰爭,爲何寫史的人都看不下去,並且誇大己方的損失

唐朝發動的這兩次不義之戰,最終以南詔的勝利而告終。在這兩次不義之戰中,寫史的人是誇大了唐朝的損失的。

根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鑑》的記載,當時在劍南駐紮的軍隊人數不會超過三萬人,而且第一次對南詔的征戰中,鮮于仲通率領的人絕對不會超過三萬人,因爲還要留下來一些人防守,可是寫史的人卻說這次的戰爭唐朝損失了6萬人。

再來看第二次對南詔的征戰,其中還涉及到了一首詩,是高適寫的《李雲南徵蠻詩》,這其中寫到這樣的一句:“歸來長安道,召見甘泉宮。”

也就是說李宓在打了南詔之後還得到了皇帝的召見,可是這顯然是和史書上記載的不一樣。寫史的人說第二次的征戰唐朝損失了十萬人,還說主將李宓戰死,這顯然有點誇大。爲什麼要這麼記載呢?這其中就涉及到了那個人。

唐朝這兩次戰爭,爲何寫史的人都看不下去,並且誇大己方的損失

因爲寫史的人非常的厭惡楊國忠,他兩次徵南之戰的罪魁禍首,如果不是楊國忠,唐朝就不會有這兩次的戰爭,而很多的人依舊在安居樂業。

寫史的人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楊國忠的不滿,一個記載歷史真相的人寧願脫離事實的真相,目的就是爲了表達自己的不滿,可見楊國忠是一個多麼遭人恨的人,後來楊國忠的下場也是應得的。你們覺得楊國忠是奸臣還是小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