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店鋪的難做以及消費者對所謂“買家評價”的信任促使了“刷單”這種灰色產業的發展壯大。一些評價過千甚至過萬的店鋪,它們所銷售的產品可能並不像消費者所看到的那麼好。這也是線上購物的一個弊端,消費者看不到真實商品只能靠這些評價來決定是否購買。一些不法刷手正是抓準了刷單鏈是一種“灰色產業”,放單和商家們大多是敢怒不敢言,所以纔會鑽空子從中牟利。

在小編的身邊就發生了這樣一起真實案件。近日,小智(化名)就陷入了爲商家“刷單”的困擾。究其原因還要從今年暑假開始說起,小智是某師範大學的學生,今年暑假,因找不到合適的兼職,小智就想足不出戶在網上做兼職。

於是就在網上找到了一個社交軟件is語音並加入了一個羣聊,接着就有所謂的“主持”對她進行培訓,下一步就是交“會費”,只有交了“會費”才能成爲刷手。“會費”分爲不同的等級,小智考慮到經濟原因只選擇了最低的一百多交了。

在刷單之前會有專門人員進行簡單的培訓,培訓過後的小智就開始了暑假的第一份線上兼職,主要是爲一些線上店鋪刷流量和銷量,但漸漸地她發現這個有很多限制,例如一個某寶的號一個月只能刷幾次,並且佣金不盡人意。

經過第一次的教訓,她生出了一個念頭,自己是不是可以像給那些“主持”一樣放單子給別人做利潤會更可觀呢?於是她便找到了當初帶她入職的“師傅”進了放單羣,在利潤的誘惑下,她再一次交了“會費”。但這次的“會費”卻比當初刷單的要貴幾倍,斟酌之下,她依舊選擇了這裏的最低檔,大約六百多。此後小智就開始在放單羣裏接單子,一天能有幾十塊的收入。就這樣從暑假開始,她斷斷續續把當初交的幾百會費賺回來了。

但福禍相依,問題開始來了。放單要看所刷商品的價格,一般由放單的墊付給刷單的人,一開始小智做得很順,用自己的錢墊付後也收到了本金和佣金。在一次放單中,小智放了三十幾單,商品單價一百多,給刷手們付完本金和佣金後,有幾個刷手卻再次去某寶上把所買的東西退了,就這樣這些刷手就相當於拿了兩次本金。

小智馬上去聯繫刷手們,但此時刷手們早已微信把她拉黑,刷單時留下的電話號碼撥過去也是空號或者打不通。情急之下小智跑到羣裏向放單的人討教解決方法,但大部分人表示錢追回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並且這些放單的大學生和寶媽們多多少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至此小智把當初加的羣都刪了,明年暑假打算找一些正規的兼職機構。

大學生在暑假兼職應當按照勞動合同在正確的地點找一些正規的兼職機構去兼職,不要因爲貪圖小利而誤入歧途。

更多深度原創人物報道,請關注公衆號參考人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