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羅經:
羅經本來只有十二地支方位,年有四時春夏秋冬,氣行於地,每季度分有孟仲季三個月,一年十二個月,對應一年日月同會十二次。天一生水,居於正北,用子爲定在正北,順時針平均分佈十二地支。那麼北方有亥子醜,東方有寅卯辰,南方有巳午未,西方有申酉戌。子午位於正南正北,今國際將零度經線稱之爲“本初子午線”。

後來古人在原本十二地支方位基礎上,在地支兩兩之間插入天干和四維,平均分成二十四份,對應二十四節氣;那麼,一個卦內分配三個,對應天地人。天干甲乙屬木,所以把它安在東面;天干丙丁屬火,所以把它安在南面;天干庚辛屬金,所以把它安在西面;壬癸屬水,所以把它安在北面;戊己屬土,歸於中爲極點。八卦中,坎離震兌與子午卯酉重合,所以只用地支;而乾坤艮巽,則按原來位置,對應插入。於是乎,古人將天干,地支,八卦,三者合而爲一,而生成了二十四山方位。

二十四山的陰陽:
後天八卦對應洛書,一三七九奇數,居四正,爲陽;二四六八偶數,居四隅,爲陰。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正北於子,天頂在亥。是故,以子加臨於亥位,二十四山陰陽逆旋兩格,則二十四山之河洛陰陽由此而分。所以三元二十四山陰陽是有適用範圍的,只符合我國中原大地範圍。以上爲天,中爲人,下爲地,則三元尤分!
天元:子午卯酉,乾坤艮巽
人元:寅申巳亥,癸丁辛乙
地元:辰戌醜未,甲庚壬丙
三元風水陰陽相合:
黃石公《青囊經》雲:“一六同宗,二七同道,三八爲朋,四九爲有,五十同途”。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居於北;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居於南;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居於東;天四生金,地九成之,居於西;五十爲土,鎮於中爲皇極。因此天對天,地對地,人對人,兩兩陰陽相合交媾。

一六相合:天子與天乾合,地壬與地戌合,人癸與人亥合。
二七相合:天酉與天坤合,地庚與地未合,人辛與人申合。
三八相合:天卯與天艮合,地甲與地醜合,人乙與人寅合。
四九相合:天午與天巽合,地丙與地辰合,人丁與人巳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