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些学生突然发现饭卡中多出几百元,原来是学校“偷偷”打给他们的。学校通过分析学生在校刷饭卡的大数据,比对困难生库,结合学生综合表现,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元的学生进行资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不是个例,南京理工大学也是如此,学校通过研究学生饭卡的消费情况,若发现学生每月在食堂吃60顿饭、平均一顿不到7元,就会“偷偷”给学生打钱,保证每顿饭都能吃饱。

高校“偷偷”给贫困生打钱,凸显育人须用仁心

图据上海热线

暖心的新闻总是让人感动不已,网友纷纷点赞,说这是精准扶贫,是最真实的帮助,有网友甚至眼红说“又是别人家的学校”。对贫困生进行资助,几乎每个高校都在做,为什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做法会成为新闻呢?

韩愈在《师说》中提出“传道授业解惑”师者之职的观点,其实就是教书育人的意思,简称为教育。别小看了这个“育”字,如果说“教书”可以通过上课、考试等进行的话,那么,“育人”又该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进行呢?教条化的方式当然也能育人,但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我们经常读到一些回忆老师、学校的文章,尤其是写老师的,基本上无一不提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这就是育人,于传授知识外对学生进行心智、德行等方面的培育。俗话说:“医者仁心。”这样的老师也是充满了仁心的,用仁心育人,让学生茁壮成长,学生若干年后仍记忆深刻,感激师恩。

贫困生是学校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般来说,贫困生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自尊心、自卑感都比较强,心思也更敏感,心灵很容易受伤。不少贫困生学习刻苦,成绩较好,希望以此证明自己并不“低人一等”,与其他同学没有两样。所以,贫困生在同学面前是很忌讳“贫困”的,不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做贫困生对待。那么,老师、学校该怎么对待他们呢?

我有一个事业比较成功的朋友,一直对高中时的校长耿耿于怀。他家在农村,很穷,他和哥哥当时都上高中,家里负担很重。高中6个学期,他有5个学期都申请了学杂费缓缴,期限是期中前。他成绩相当优异,全校师生都认识他。

高二下学期,因为哥哥面临高考,家里的经济向哥哥倾斜,我这朋友的学杂费一直拖到半期考试后都没缴。那天星期一全校早会,校长面对全校师生,在大喇叭里直接点出他的名字,隔空喊话,叫他赶紧把学杂费缴了。

“我当时气血上涌,脑里一片空白,觉得我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怪物,供人肆意观看、取笑。”他后来在周记中这样写道。班主任老师看后,把他叫去好言安慰,开导他说贫困不可怕,怕的是生活在贫困中走不出来。

若干年后的今天,朋友很客观地说,从工作的角度来说,校长催缴学杂费是没问题的,是他的职责所在。但校长的做法太粗暴,太伤自尊,为何不可以“偷偷”地找他提醒及时缴费?一个正值蓬勃青春期的贫困生,自尊心也近乎于爆表,校长是在用心育人吗?当时要不是班主任安慰及时,他可能都厌学流浪社会了。

育人方式千万条,唯有仁心显真情。同样是对贫困生,方式方法的不同,结果也会完全不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偷偷”给贫困生打钱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助困效率,也保护了贫困生的尊严,这样的暖心之举,凸显的是在用仁心育人,用真心待人,善莫大焉。

红星新闻签约作者黄益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