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菲爾德級”來到中國會怎樣?

​ D95“曼徹斯特”號,屬42型第三批次(Ⅲ型)首艦,與一二批次相比,明顯的在左右舷加了一條“長加強肋”(加長了艦體所致)!排水量也由Ⅰ型的滿排4100噸上升到了5300噸。

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級),是英國1960年代末期研製的一型區域防空驅逐艦,首艦“謝菲爾德號”1970年1月開工建造、1971年下水(建造速度已經很快了)、1975年2月正式服役於皇家海軍,該級驅逐艦從1970年~1986一共建造了12艘,有趣的是還出口到阿根廷兩艘,這也是二戰以後首次出現敵對國家共同擁有一種大型武器的現象。

42型驅逐艦本質上來說,是大英帝國軍費開資逐年下降、還要維持軍事實力的折中方案!在82型大型驅逐艦昂貴的建造費用壓力下,只好在控制建造費用的原則下降低造艦的標準,簡少武器裝備的安裝量,而獲得一型“低成本”的區域防空艦。

“謝菲爾德級”來到中國會怎樣?

“謝菲爾德級”最主要的武器裝備就是“海標槍”中程防空導彈,也是該級艦最出彩的地方,要知道1970年代初垂直髮射技術是不成熟的,世界各國海軍的防空導彈都是傾斜發射器,以“謝菲爾德級”4000多噸的排水量安裝中程防空導彈是不容易的,這需要先進的環境工程學、人機工程學設計,並且導彈系統的電器設備和機械設備設計的要比較緊湊,機械部分加工要精細纔行!只有辦到這些才能將幾十立方米體積的“海標槍”導彈系統安裝進主炮後和艦橋前的一小塊空間內。

42型驅逐艦所安裝的“海標槍”是輕量化版的Mod2型,導彈採用大後掠三角翼,頭部帶有衝壓進氣口和極化天線(吸收目標的反射雷達波)導彈全長只有4.36米,裝有一臺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奧丁衝壓發動機,尾部帶有推力爲16000公斤的火箭助推器,“海標槍”導彈彈徑420毫米、翼展920毫米,發射重量550公斤,裝有破片式戰鬥部。

“海標槍”系統的作戰過程大概是:先由965遠程搜索雷達探測到目標,艦載半自動火控系統開始工作(導彈這個時候開始通電),評估目標的威脅程度和優先順序,下達跟蹤指令,馬可尼909雷達開始照射目標,導彈做好發射準備。發射時首先點燃火箭助推器,3秒鐘後導彈加速到2馬赫,衝壓發動機點火,助推器分離,導彈加速到3.5馬赫的最大速度,理論上最大射程爲80公里,導彈的速度範圍和制導精度的把握都非常優秀。

“謝菲爾德級”來到中國會怎樣?

“海標槍”導彈通常被認爲是一種失敗的防空武器,是因爲它在“馬島海戰”當中沒有起到應有的區域防空作用,也是它沒有來到我國的根本原因…但理性的說,迎擊掠海飛行的“飛魚”導彈失敗的責任不能都由它承擔,42型驅逐艦雷達存在死角和艦本身缺乏應有的近防武器系統纔是導致“謝菲爾德號”被擊沉的根本原因。當時,皇家海軍的小航母沒有艦載預警機,需要多艘42型密集部署以提高遠程預警能力,這就讓“謝菲爾德號”成爲衆矢之的…其實,“海標槍”導彈的戰場表現還是不錯的,戰爭期間一共擊落了7架阿根廷空軍的戰鬥機,還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又擊落了一枚偷襲美軍航母的伊拉克的岸艦導彈,使得英制武器找回一些面子。

“謝菲爾德級”來到中國會怎樣?

42型驅逐艦第二個值得借鑑乃至需要引進的就是就是“奧林普斯”TM3B燃氣輪機,英國是最早研製艦用燃氣輪機的國家,也是最早將燃氣輪機安裝在軍艦上作爲動力系統的國家,而且英國的燃氣輪機的設計與製造都比美國略強一些,以至於美軍到現在都大量的裝備英國的燃氣輪機,TM3B燃氣輪機是性能比較優秀的燃氣輪機,全重只有20.5噸,最大功率27200馬力,持續功率21000馬力,油耗233可/馬力.小時,進氣溫度15℃,從靜止加速到全工況狀態僅需30秒的時間,TM3B整體設計緊湊、先進,油耗適中,海況適應性良好…是一款較爲出色的燃氣輪機。

“謝菲爾德級”來到中國會怎樣?

老“055型”驅逐艦,就是在42型驅逐艦基礎上改進的。

1970年代末隨着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與歐美國家的關係趨於正常化,同時也加強了軍事交流,我國派出大量的軍工製造專家走出國門考察歐美先進國家的武器裝備發展狀況…當時英國向我國推銷剛剛服役不久的42型驅逐艦,由於該級艦排水量適中、動力系統先進、防空系統“出色”…等綜合性能優勢明顯,我國當時確實想引進整艦或者一部分子系統,經過洽談英國人要價超過了一億美元,超過了我國當時的承受能力,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外匯儲備僅十幾億美元,雖然也適當的引進了一些急需的武器裝備,但有限的外匯還是要用在刀刃上,引進成套的工業設備對於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顯然要大於引進一艘驅逐艦!而且,隨後的“馬島戰爭”42型驅逐艦也被貶的一無是處,我軍也就沒有再和英國人談判購買的事宜,最後“謝菲爾德級”也就沒有落戶到我國。

“謝菲爾德級”來到中國會怎樣?

“馬島戰爭”結束後,皇家海軍在1980年代中期在42型驅逐艦的左右兩舷各安裝了一門“密集陣近防炮”(橙色箭頭所指),有效的提高了末端防禦能力。

現在回過頭看看這段歷史,如果我們當時引進了“42型”驅逐艦的整艦或者部分“子系統”也不是說一點價值都沒有…首先,如果我海軍在1980年代初就有了“中程區域防空能力”,就會在南海有了更多的主動權!收復的島礁會更多一些,當時我國與美國關係處於“良好狀態”與蘇聯關係也大爲緩和,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下有了防空驅逐艦這樣的裝備對南海的控制力度會更大一些。

第二,42型驅逐艦在1970年代屬於先進的裝備,在設計和建造的過程中工程管理、工程質量是一流的,如果我國引進之後可以將造艦水平從1950年代大步的提高到1980年水平!這對於我國提高裝備質量是大有益處的,就算是引進了MT3B燃氣輪機這個子系統也會使我軍戰艦的燃氣輪機化至少提前10年的時間,而且我國早在1970年代就引進了英國的“斯貝”航空發動機…都是“英系”產品,它們之間在技術上是互通的。

“謝菲爾德級”來到中國會怎樣?

歷史已經過去了,當時有諸多的原因使得“謝菲爾德級”沒有來到我國,但是30年過去了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成爲世界經濟實力第二強大的國家,國家有條件拿出更多的經費去改善部隊的裝備,同時科技水平的進步使得我國有能力去設計/建造比“謝菲爾德級”強大了許多的戰艦!

所謂“百年海軍”就是在強大的國力支撐下才能建設,國運強則海軍強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