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國家衛健委赴武漢專家組成員、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廣發在社交媒體發文,詳細講述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過程。

令人欣慰的是,王廣發教授確認,經過1天的治療,已經不發熱了。

以下是王廣發微博全文--


國家專家組成員回憶:我是怎麼感染的?

終於病情好轉了,感謝大家對我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經過1天的治療,今天終於不發熱了,甚是高興。也有了精神瀏覽微信、短信及網上消息。真的很令人感動。

那麼多的祈禱、祝福、鼓勵,佔了相識和不相識朋友留言的絕大部分。在此真的要感謝大家善意和關懷。

當然,也有人質疑,包括一些香港媒體,"你不是說可防可控嗎?自己得了,還可控嗎?",你是國家級專家,都被感染了,是不是防護上有缺陷?"今天,病情好轉,我對這些問題從技術層面也進行了思考,下面想和網友溝通交流。

1、疫情真的可防可控嗎?


答案是肯定的,最終疫情會控制。

但不同的疫情階段達到疫情控制的措施是不一樣的。

今天的疫情控制,在武漢當地和其他地區是不一樣的。在疫情初期,針對華南海鮮市場的處理措施是迅速、有效的,而且很快初步認定了病原。這較之2003年SARS疫情,無疑是巨大的進步。

有了病原學的認定,很快發展起了核酸診斷方法,雖然專家層面對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曾有過爭論,這無疑對疫情控制提供了有力保障。對於疾病的傳染性和人羣易感性,我們當時確實沒有資料證實,因此不能忘下論斷是強還是弱。在我回京前,通過各個醫院發熱門診的走訪,意識到疫情的確較前有了明顯的惡化。

但仍然是可防可控,只不過,社會爲此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包括親情、人情、健康和經濟。關鍵是我們要因地施策。

國家專家組成員回憶:我是怎麼感染的?

2、我是怎麼感染的?

這是我患病後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


我梳理了我在武漢的軌跡和細節。最有可能的是兩個節點。

一是到武漢第二天去金銀潭醫院去ICU看重症病人,正好趕上插管。

我有一個近距離的接觸。但都是全副武裝,戴着防濺屏,感染的可能極小。另一個節點是在回京前2天去了幾家醫院的發熱門診和臨時隔離病房,有的醫院的發熱門診比較擁擠,裏面很可能存在新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當然我們也高度戒備,都是戴N95口罩進入。

國家專家組成員回憶:我是怎麼感染的?

現在回想起來,在發熱門診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我現在突然意識到,我們沒有配備防護眼鏡。

一個重要的線索是,我回京後出現最早的症狀是左下眼瞼的結膜炎,很輕。

2-3個小時後出現了卡他症狀和發熱。

基於我看到的病例,還沒有以結膜炎爲首發表現的。當時我還以此爲依據,把自己排除在新冠狀病毒肺炎之外,而更多地考慮是流感。但經抗流感治療無效,發熱時斷時續,最後做了新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呈現陽性。

國家專家組成員回憶:我是怎麼感染的?

說明我的結膜炎很可能也是新冠狀病毒引起,而且是局部結膜首發。因此高度懷疑是病毒先進入結膜,而後再到全身。如果這個推測成立,則我的防護盲點就在沒有戴防護鏡。

此前報道,北大一院21日證實,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正在隔離治療。

王廣發於1981年進入北京醫科大學醫學系,1995年曾前往日本進修,1998年出任北大一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並在北京大學獲得碩士及博士學位。

2003年SARS疫情期間,王廣發自當年3月初起,即始終奮戰在抗擊SARS的第一線,並擔任北大一院SARS的主檢醫師和專家組長,全面負責醫院的SARS疾病治療和SARS病房的籌建工作。

去年12月31日,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現後,王廣發等國家專家組成員抵達武漢,展開相關檢測覈實工作,成爲了疫情中的逆行者。

王廣發教授在文章中提到,防護盲點可能在沒有戴護目鏡。

國家專家組成員回憶:我是怎麼感染的?

對此,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院士23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醫護人員由於直接接觸發熱病人,需要佩戴護目鏡進行防護。普通民衆如若不住院、不接觸發熱病人,暫不需要護目鏡,用口罩可以防護。




我梳理了我在武漢的軌跡和細節。最有可能的是兩個節點。

一是到武漢第二天去金銀潭醫院去ICU看重症病人,正好趕上插管。

我有一個近距離的接觸。但都是全副武裝,戴着防濺屏,感染的可能極小。另一個節點是在回京前2天去了幾家醫院的發熱門診和臨時隔離病房,有的醫院的發熱門診比較擁擠,裏面很可能存在新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當然我們也高度戒備,都是戴N95口罩進入。

國家專家組成員回憶:我是怎麼感染的?

現在回想起來,在發熱門診感染的可能性最大。

我現在突然意識到,我們沒有配備防護眼鏡。

一個重要的線索是,我回京後出現最早的症狀是左下眼瞼的結膜炎,很輕。

2-3個小時後出現了卡他症狀和發熱。

基於我看到的病例,還沒有以結膜炎爲首發表現的。當時我還以此爲依據,把自己排除在新冠狀病毒肺炎之外,而更多地考慮是流感。但經抗流感治療無效,發熱時斷時續,最後做了新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呈現陽性。

國家專家組成員回憶:我是怎麼感染的?

說明我的結膜炎很可能也是新冠狀病毒引起,而且是局部結膜首發。因此高度懷疑是病毒先進入結膜,而後再到全身。如果這個推測成立,則我的防護盲點就在沒有戴防護鏡。

此前報道,北大一院21日證實,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正在隔離治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