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韩剧《金秘书为何那样》大火,差不多每周都要上一次热搜,故事围绕着一对互撩技能满分的自恋会长和能干秘书展开,随着二人的相恋升温,慢慢揭开他们本是青梅竹马的事实。看到这里,我总觉这剧情有点熟悉,回看《玉簪记》才发现,原来这个梗早在400年前就被明代戏剧家高濂用过了。

《玉簪记》中的陈妙常本是名门贵女,因为躲避战乱与母亲走散,无奈在道观出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她正值妙龄,恰逢道观观主的外甥潘必正应试落第,借宿观中。二人相识后,一起下棋、奏琴,潘必正对陈妙常心生爱慕,佯装生病求取妙常的探望和怜惜,后又偷取妙常写的诗句窥探女儿心。一系列的事件没能瞒过观主,在她的劝阻下,潘必正无奈只得乘舟离开道观再次赴考,陈妙常不舍就此斩断情丝,为掩人耳目私雇另一条小船去追,将玉簪赠予潘必正,潘必正也以鸳鸯扇坠回赠,二人立下誓约,相泣而别。

单看昆剧的简介会觉得《玉簪记》和《金秘书》实在八竿子打不着,可是如果看过原作就知道,落魄书生潘必正早有指腹为婚的对象,而这个对象恰好就是与母亲失散的陈家小姐妙常,串连两人姻缘的便是信物玉簪。

姻缘注定,久别重逢,虽然细节各不相同,却在脉络上殊途同归,不过若是论及甜蜜看点和文化底蕴,我会毫不犹豫地站《玉簪记》。

温沙版《玉簪记》剧照

左:潘必正-温宇航老师

右:陈妙常-邢金沙老师

2

上一次看《玉簪记》是去年4月在南京的兰苑,单雯小姐姐的陈妙常婀娜娇羞到让我一个同性看的心都要化掉,坐在观众席不停地给她发射爱心;施夏明小哥哥的潘必正一身绣花长衫,倜傥风流至极,沉迷撩妹不可自拔的他将男子遇见中意女子时,既猴急又怕唐突佳人的内心思演绎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陈妙常的道姑身份让《玉簪记》比起一般的才子佳人戏多了一丝禁欲感

外冷心热的俏丽道姑遇见多才幽默的俊俏公子,偏巧二人在琴棋书画上多有共鸣,一颦一笑皆是岁月静好,水袖翻飞都是你侬我侬,正如唱词里所说:

“怎教人断送青春”

温沙版《玉簪记》剧照

在这之前我也看过一些类似题材的昆曲,包括传统的《幽闺记》《牡丹亭》《桃花扇》《白蛇传》《长生殿》,还有后来的新剧《醉心花》,但《玉簪记》无疑是这些里面最有喜剧色彩的一个,同时它的剧情很有看点,与单纯的谈情说爱不同,《玉簪记》里的爱情线索是围绕着潘陈二人对琴棋书画的热爱,在品茗写诗的日常往来中展开的,有一股难得的“文气”。

温沙版《玉簪记》剧照

而它的喜剧内核也主要体现在二人的互动上,明明是郎情妾意,却要顾及读书人的体面和名门闺秀的矜持,加上明察秋毫的道观主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小厮,就像一只小猫,不停搔你的痒,却越搔越痒,有时你还会被它的萌相逗笑。

更有趣的是,《玉簪记》中的男女主人公互动时,台下观看的情侣们也往往会互换一个眼神,堪称大型恋爱教学现场,“教育意义”十分显著。

第一次陪我看昆曲的螃蟹君当即表示:

要多多向潘必正老师学习,做到他那样就不会有撩不到手的妹子,单身男同胞们记得划重点。

扫码即可购票

3

兰苑这场演出共有【琴挑】【探病】【偷诗】【秋江】四折,摘选了故事中的一些重要情节,从相识到试探,从试探到定情,从定情到分别,但遗憾的是,故事并没有讲完,就像一个拼图拼缺了一部分,看完后我心里一直有遗憾。

对《玉簪记》,我有一种看过还想要再看的私心。

因为它不止人设剧情有看点,唱词也极美,明代戏曲理论家祁彪佳在其著作《曲品》中评价《玉簪记》:

“摘其字句,可以唾玉生香。”

《玉簪记》全本中有很多经典唱词,但剧目中能够体现出来的有限,一直惦记着什么时候能有机会再看一场,要是能多一些故事情节就更好了。

温沙版《玉簪记》扮相

没料到心想事成,今年的七夕节,北京郎园Vintage虞社特别邀请到了昆剧表演艺术家邢金沙老师和温宇航老师于8月17日、18日连演两场“温沙版”小全本《玉簪记》。

在观众熟知的四折基础上增加了一出【催试】,填补了潘陈二人感情被观主发现之后的情节,而这也是从两情相悦到抑郁道别的关键所在,让人十分期待。

陈妙常扮演者——邢金沙老师

第二十四届梅花奖得主,师承姚传芗、沈世华、周雪雯、王奉梅、王芝泉等众多昆曲大家。扮相秀丽,嗓音甜润,身段优美,文武俱佳,一招一式尽显名家风范,也深得众位名家老师的精髓。老师沈世华以《琴挑》作为她的昆曲开蒙,可谓与《玉簪记》感情甚笃。与该剧久别重逢的金沙老师,将与陈妙常那难以琢磨又清纯可爱的少女形象在虞社的舞台上再度合二为一。

潘必正扮演者——温宇航老师

国际昆曲表演艺术家,工小生,师承名门。他嗓音清亮,扮相儒雅,功底扎实,曾获台湾金曲奖“最佳传统艺术诠释奖”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他参与的演出遍及海内外,这位学自大陆,身在台湾、盛名在外的小生演员,这次回到家乡舞台,虽不再青春年少,演起恋爱中的少年,依然温存风流,别有韵味。

4

虽然《玉簪记》看上去说的是爱情,但如果只是把《玉簪记》当做一个爱情喜剧看待未免有些暴殄天物。

故事看似是套路般的皆大欢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二人是两情相悦在先,得知对方为指腹为婚对象在后。指腹为婚这个情节只是锦上添花,故事更多想要展示的是二人如何突破身份、礼法和处境的障碍,履行爱的承诺。

喜欢一个人,与对方是什么身份(道姑),什么处境(落魄书生)全无干系,门第之说、身份禁锢都只是检验相爱之人的障眼法,契合的灵魂能够相遇才是最可歌可泣的。

温沙版《玉簪记》剧照

昆剧中的大多数女性角色都非等闲之辈,有能与男子共进退的名妓李香君,有为爱不顾一切的杜丽娘,也有幡然醒悟的杨贵妃,这出剧会吸引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敢于直面爱情的陈妙常。

她本就是寻常女儿,只是因为国难栖身道观,但内心是渴望自由和爱情的,不止渴望了,她还去勇敢追求了。

放下女子的身段和矜持,在大江上呼唤爱人的名字;忘记礼法的约束,先男子一步赠送定情信物,这都是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她在【琴挑】中有过这样一句唱词:长长短短,有谁评论,怕谁评论?

这句话对当下的女性也一样适用,因为身份和他人眼光而禁锢自我这种事,连规矩大过天的古代女子都要挣脱出来,我们总不能越活越回去吧?这正是我一再推荐《玉簪记》的原因。

扫码即可购票

上一次看《玉簪记》,迷恋的是正值青春年华的青年演员,因为有年龄上的优势,年轻的感觉更加强烈,诠释少年人的心性更有说服力,仿佛就是现实中的潘陈二人。而这一次,吸引我的是功力深厚、配合默契的大师级表演,身经百战的老戏骨一样有年龄上的优势,多年舞台经验总会有自己沉淀下来的独到表演风格,他们每一位都是昆剧界的宝藏,每一场都能带给观众新的惊喜。

曾有资深昆迷和我说过,看昆剧一定不要一味贪恋新一代演员的美貌而错过老一辈的精湛。

温、沙二位老师常驻香港和台湾地区,这一次北京首演是多年精心打磨的心血展现,喜欢昆剧和《玉簪记》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下面开始划重点啦!

为了感谢众多昆虫对猫森的关注,

主办方联合猫森赠送3张门票,

获赠方式及观看信息如下:

—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