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韓劇《金祕書爲何那樣》大火,差不多每週都要上一次熱搜,故事圍繞着一對互撩技能滿分的自戀會長和能幹祕書展開,隨着二人的相戀升溫,慢慢揭開他們本是青梅竹馬的事實。看到這裏,我總覺這劇情有點熟悉,回看《玉簪記》才發現,原來這個梗早在400年前就被明代戲劇家高濂用過了。

《玉簪記》中的陳妙常本是名門貴女,因爲躲避戰亂與母親走散,無奈在道觀出家。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她正值妙齡,恰逢道觀觀主的外甥潘必正應試落第,借宿觀中。二人相識後,一起下棋、奏琴,潘必正對陳妙常心生愛慕,佯裝生病求取妙常的探望和憐惜,後又偷取妙常寫的詩句窺探女兒心。一系列的事件沒能瞞過觀主,在她的勸阻下,潘必正無奈只得乘舟離開道觀再次赴考,陳妙常不捨就此斬斷情絲,爲掩人耳目私僱另一條小船去追,將玉簪贈予潘必正,潘必正也以鴛鴦扇墜回贈,二人立下誓約,相泣而別。

單看崑劇的簡介會覺得《玉簪記》和《金祕書》實在八竿子打不着,可是如果看過原作就知道,落魄書生潘必正早有指腹爲婚的對象,而這個對象恰好就是與母親失散的陳家小姐妙常,串連兩人姻緣的便是信物玉簪。

姻緣註定,久別重逢,雖然細節各不相同,卻在脈絡上殊途同歸,不過若是論及甜蜜看點和文化底蘊,我會毫不猶豫地站《玉簪記》。

溫沙版《玉簪記》劇照

左:潘必正-溫宇航老師

右:陳妙常-邢金沙老師

2

上一次看《玉簪記》是去年4月在南京的蘭苑,單雯小姐姐的陳妙常婀娜嬌羞到讓我一個同性看的心都要化掉,坐在觀衆席不停地給她發射愛心;施夏明小哥哥的潘必正一身繡花長衫,倜儻風流至極,沉迷撩妹不可自拔的他將男子遇見中意女子時,既猴急又怕唐突佳人的內心思演繹得淋漓盡致。

值得一提的是,陳妙常的道姑身份讓《玉簪記》比起一般的才子佳人戲多了一絲禁慾感

外冷心熱的俏麗道姑遇見多才幽默的俊俏公子,偏巧二人在琴棋書畫上多有共鳴,一顰一笑皆是歲月靜好,水袖翻飛都是你儂我儂,正如唱詞裏所說:

“怎教人斷送青春”

溫沙版《玉簪記》劇照

在這之前我也看過一些類似題材的崑曲,包括傳統的《幽閨記》《牡丹亭》《桃花扇》《白蛇傳》《長生殿》,還有後來的新劇《醉心花》,但《玉簪記》無疑是這些裏面最有喜劇色彩的一個,同時它的劇情很有看點,與單純的談情說愛不同,《玉簪記》裏的愛情線索是圍繞着潘陳二人對琴棋書畫的熱愛,在品茗寫詩的日常往來中展開的,有一股難得的“文氣”。

溫沙版《玉簪記》劇照

而它的喜劇內核也主要體現在二人的互動上,明明是郎情妾意,卻要顧及讀書人的體面和名門閨秀的矜持,加上明察秋毫的道觀主和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小廝,就像一隻小貓,不停搔你的癢,卻越搔越癢,有時你還會被它的萌相逗笑。

更有趣的是,《玉簪記》中的男女主人公互動時,臺下觀看的情侶們也往往會互換一個眼神,堪稱大型戀愛教學現場,“教育意義”十分顯著。

第一次陪我看崑曲的螃蟹君當即表示:

要多多向潘必正老師學習,做到他那樣就不會有撩不到手的妹子,單身男同胞們記得劃重點。

掃碼即可購票

3

蘭苑這場演出共有【琴挑】【探病】【偷詩】【秋江】四折,摘選了故事中的一些重要情節,從相識到試探,從試探到定情,從定情到分別,但遺憾的是,故事並沒有講完,就像一個拼圖拼缺了一部分,看完後我心裏一直有遺憾。

對《玉簪記》,我有一種看過還想要再看的私心。

因爲它不止人設劇情有看點,唱詞也極美,明代戲曲理論家祁彪佳在其著作《曲品》中評價《玉簪記》:

“摘其字句,可以唾玉生香。”

《玉簪記》全本中有很多經典唱詞,但劇目中能夠體現出來的有限,一直惦記着什麼時候能有機會再看一場,要是能多一些故事情節就更好了。

溫沙版《玉簪記》扮相

沒料到心想事成,今年的七夕節,北京郎園Vintage虞社特別邀請到了崑劇表演藝術家邢金沙老師和溫宇航老師於8月17日、18日連演兩場“溫沙版”小全本《玉簪記》。

在觀衆熟知的四折基礎上增加了一出【催試】,填補了潘陳二人感情被觀主發現之後的情節,而這也是從兩情相悅到抑鬱道別的關鍵所在,讓人十分期待。

陳妙常扮演者——邢金沙老師

第二十四屆梅花獎得主,師承姚傳薌、沈世華、周雪雯、王奉梅、王芝泉等衆多崑曲大家。扮相秀麗,嗓音甜潤,身段優美,文武俱佳,一招一式盡顯名家風範,也深得衆位名家老師的精髓。老師沈世華以《琴挑》作爲她的崑曲開蒙,可謂與《玉簪記》感情甚篤。與該劇久別重逢的金沙老師,將與陳妙常那難以琢磨又清純可愛的少女形象在虞社的舞臺上再度合二爲一。

潘必正扮演者——溫宇航老師

國際崑曲表演藝術家,工小生,師承名門。他嗓音清亮,扮相儒雅,功底紮實,曾獲臺灣金曲獎“最佳傳統藝術詮釋獎”及“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他參與的演出遍及海內外,這位學自大陸,身在臺灣、盛名在外的小生演員,這次回到家鄉舞臺,雖不再青春年少,演起戀愛中的少年,依然溫存風流,別有韻味。

4

雖然《玉簪記》看上去說的是愛情,但如果只是把《玉簪記》當做一個愛情喜劇看待未免有些暴殄天物。

故事看似是套路般的皆大歡喜,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二人是兩情相悅在先,得知對方爲指腹爲婚對象在後。指腹爲婚這個情節只是錦上添花,故事更多想要展示的是二人如何突破身份、禮法和處境的障礙,履行愛的承諾。

喜歡一個人,與對方是什麼身份(道姑),什麼處境(落魄書生)全無干系,門第之說、身份禁錮都只是檢驗相愛之人的障眼法,契合的靈魂能夠相遇纔是最可歌可泣的。

溫沙版《玉簪記》劇照

崑劇中的大多數女性角色都非等閒之輩,有能與男子共進退的名妓李香君,有爲愛不顧一切的杜麗娘,也有幡然醒悟的楊貴妃,這齣劇會吸引我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敢於直面愛情的陳妙常。

她本就是尋常女兒,只是因爲國難棲身道觀,但內心是渴望自由和愛情的,不止渴望了,她還去勇敢追求了。

放下女子的身段和矜持,在大江上呼喚愛人的名字;忘記禮法的約束,先男子一步贈送定情信物,這都是她的與衆不同之處。她在【琴挑】中有過這樣一句唱詞:長長短短,有誰評論,怕誰評論?

這句話對當下的女性也一樣適用,因爲身份和他人眼光而禁錮自我這種事,連規矩大過天的古代女子都要掙脫出來,我們總不能越活越回去吧?這正是我一再推薦《玉簪記》的原因。

掃碼即可購票

上一次看《玉簪記》,迷戀的是正值青春年華的青年演員,因爲有年齡上的優勢,年輕的感覺更加強烈,詮釋少年人的心性更有說服力,彷彿就是現實中的潘陳二人。而這一次,吸引我的是功力深厚、配合默契的大師級表演,身經百戰的老戲骨一樣有年齡上的優勢,多年舞臺經驗總會有自己沉澱下來的獨到表演風格,他們每一位都是崑劇界的寶藏,每一場都能帶給觀衆新的驚喜。

曾有資深昆迷和我說過,看崑劇一定不要一味貪戀新一代演員的美貌而錯過老一輩的精湛。

溫、沙二位老師常駐香港和臺灣地區,這一次北京首演是多年精心打磨的心血展現,喜歡崑劇和《玉簪記》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下面開始劃重點啦!

爲了感謝衆多昆蟲對貓森的關注,

主辦方聯合貓森贈送3張門票,

獲贈方式及觀看信息如下: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