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武侠电影,犹如美国的西部片,已成为民族类型电影的标识之一。无疑是中国电影独一无二的招牌,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独树一帜。武侠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也一直是中国电影高票房的代表,它们对于年度国产电影票房的贡献一度超过40% 。2000年,李安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2001年,张艺谋以《英雄》在国内将2.4亿人民币票房收入囊中。2011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一共有35部影片票房过亿,其中国产片18部,而武侠电影占了一半。然而武侠动作大片对中国电影产业的贡献却依然掩盖不了其近10年发展进入瓶颈的现实。

中国的武侠电影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一部《火烧红莲寺》风靡大江南北开启了武侠电影的大门。“武侠时代”是从1967年开始,这一年张彻导演了王羽主演的《独臂刀》,此片一举突破百万票房,创造了香港电影的新纪录。很快,胡金铨的《龙门客栈》上映,再次刷新了票房纪录,他们把武侠片变成主流的商业电影。九十年代的《新龙门客栈》堪称经典,在武侠电影的世界,徐克是一面不倒的旗帜。虽然中国的武侠电影风靡世界,但是真正被国际认可,却是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开始。《卧虎藏龙》的成就,不仅使得西方电影观众对中国电影有了更大的认同,同时也使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开始了对武侠电影创作尝试,使得武侠电影的创作队伍不断壮大。

3000万美金的大投资,全明星整容的《英雄》创造了2.4亿的票房,自此以来中国的武侠电影进入大片时代。新世纪以来的武侠片大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精良,无论服装、配乐、还是摄影都无可挑剔,给观众带来了空前的视听效果,这所有一切都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无可否认,新世纪以来的武侠电影在武打动作与场景的设计上让人眼前一亮,《卧虎藏龙》中竹林打斗的场景堪称经典。大片还倾向于对海外市场的渴望,对中国来说最容易出口的是武侠电影,因为英雄主义、刺激没有国界之限,还有古代中国的神秘感。

现今的时代,一部分武侠片失去了本该传扬的侠义精神,甚至变成了娱乐大众的一种赚钱工具。几乎三成观众是因为影片密集的宣传而前去观影,无法想象如果没有那些偶像明星的噱头,没有公映前的一系列炒作与宣传,武侠电影的票房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状况。《武侠》上映打出了“微观武侠”、“医学武侠”等创新牌;徐克导演的《龙门飞甲》更是不惜“血本”打出3D牌;影片的宣传强调武侠寻变的心思,但这种创新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无奈的现实,作为国内最拿的出手的武侠电影,如今已日趋没落、鲜有佳作。我们不知道,是观众不再喜欢,还是导演不再自信,而让纯粹的武侠片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满城尽带黄金甲》被观众吐槽内容完全是中国的《雷雨》,过分的宣传人性的丑恶与复杂暧昧。武侠片中充斥着疯狂凶残而又血腥的杀人场面,《夜宴》中的空中“棍杀老臣”、《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杀人如麻”,就如同在炫耀奇异的杀人技法,完全不能理解创作者的心态。作为中国特色的武侠电影,总让人感觉缺少了什么,如果不在内容上下功夫,而是一味的靠视觉的轰炸,将会离观众越来越远。在电影观念上,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理解首先是“戏”,其次才是“影”。如今中国的武侠电影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继续商业模式还是回归“武侠”值得每个人思考。

武侠电影的题材多取材于中国的历史或神话故事,不只是剧本短缺还是其他原因,最近几年翻拍盛行。但都让人感觉除了把惨烈的打斗变成优美的类似舞蹈表演的动作,让人感觉与众不同的飘逸感,其余无论是在内容诠释还是表演上都不如原版。想象力是电影的生命之源,时下的中国武侠电影力严重萎缩,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