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勞動的育人價值及功能被家長忽視,是非常遺憾的。

曾有行家言:一個人的勞動素養在成長和生活中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就像一個人的書卷氣無法掩飾,一個人的勞動素養甚至可一目瞭然。

過去在農村訂親,婆家人首先要託人偷偷觀察女孩的家務活做得怎麼樣,而孃家人也會託人觀察小夥子幹農活怎麼樣,手腳是不是利落,眼裏是不是有活兒。通過這些來考察一個人是不是勤快,是不是聰明,是不是孝敬老人,是什麼性格。懶漢找不到媳婦,笨姑娘也嫁不了好人家。這說明,我們一直有重視勞動素養的傳統。

勞動教育有利於孩子

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

當然,勞動在今天已經有新的內涵。通過勞動來發育大腦,恐怕是當今家長最樂意讓孩子接受勞動教育的最多訴求。其實,勞動教育的價值遠不止發育大腦,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能夠養活自己、能夠照顧自己和他人,都是通過勞動素養的培育達成的。

幾乎所有的勞動都具有複雜性和系統性,完成任何一項勞動都需要能力和經驗的積累。像做飯,看似簡單,其實由無數細節構成,具有一定的系統性。例如廚具如何擺放,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做菜過程中一系列的細節如何把握,都是對一個人勞動素養的培養。勞動過程中,孩子們要面對大量的細節,在細微之處的拿捏,在整體過程的設計規劃等,都爲孩子們養成系統和條理的思維方式、嚴謹的做事風格,積累了體驗和成長營養。

家庭中強調孩子做家務,對孩子的成長還有更加具體的意義,至少可以避免孩子做“寄生蟲”的可悲境遇。

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在我國並不被廣泛重視,尤其是課業負擔較重的背景下,很多家長以爲孩子只做作業看書就行了,不要爲別的事耽誤時間,幹家務活是家長的事兒。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將會爲孩子的成長,甚至長大後進入婚姻的家庭關係帶來深層的隱患。

孩子從小不幹家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生活依靠家人,難以作爲一位平等的家庭成員深度融入家庭,逐漸形成自我中心的習慣,成人後難有照顧他人的情懷和能力,融入社會、建立自己的家庭也面臨風險。家長對孩子負責任的態度是,無論孩子將來幹什麼,什麼地位,做多大貢獻,總要從養活自己、自己照顧自己、做好自己的事開始。

只有具備較高的勞動素質

纔是一個健全的人

“勞動創造了人”,從教育角度看,這是一句真理,只有積極參與勞動,有比較高的勞動素質,纔是一個健全的人。孩子參與勞動,就是在接觸外部世界,就是在建立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也在動手改造這個世界。勞動又是人對自我的開發,在勞動中人發現自己的潛質,獲取信心,感知創造的樂趣,從而改良、收穫美好的人生。

隨着社會的變遷,科技日漸發達,勞動正在發生變化,正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能把自己想到的付諸行動,這是時代要求的一種優秀品質,一種健康精神。大多數勞動要求人與人的團結協作,甚至要求高品質的人際配合,需要協作精神和能力,這也是勞動素養所涵蓋的,這是個體深度融入現代羣體的基本素養,是人的社會化必經之路。

怎樣讓孩子積極參與家務勞動?

給家長几個小建議

在家庭中開展勞動教育,讓孩子積極參與家務勞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對家長是個不小的命題。家長可能會遭遇孩子不配合、有始無終、效果沒有保證等可能。這裏給家長几個建議:

家長要給予孩子勞動必要的尊重。孩子參與勞動,可能不熟練,甚至帶來很多麻煩,但家長要明白,這是孩子在成長,應給予鼓勵,應付出耐心。

家長不能把勞動教育簡單化“今天你洗碗”,把活兒一推,就不管了。這樣無意中就把勞動解釋爲負擔,會產生負面影響。家長切忌急功近利,教育的一大敵人就是急功近利。要精心設計孩子參與勞動的層次,遞進展開。一開始太複雜,孩子沒有辦法完成,就會索性一推了之。要精心設計你的激勵辦法,讓孩子有成就感;多注意孩子勞動的細節,在細節上及時肯定。當然,如果孩子在整個過程規劃上有創新,就更值得明確表揚。

家長要有物質準備,這在國外很普遍。例如給孩子配備工作間和工具,讓孩子根據興趣自主勞動。勞動的主動性,比被動完成家長安排的工作更重要。

多設計一些集體勞動項目,最好大家一起動手,羣體勞動教育效果更好。尤其不要大人在打牌、聊天,讓孩子一人做家務。要認識到,一起勞動是難得的與孩子交流的機會。一起勞動,家長和孩子處於平等狀態,容易打開心扉,平日的一些疙疙瘩瘩也許就因此解開了。

總之,優質的勞動教育可謂一本萬利,值得我們高度重視,整體規劃,次第展開。可以想象,長期接受勞動教育的孩子,長大才會成人,家長將會得到一個勤快、孝順、獨立、自信的好孩子。

End

ID:tyhls6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