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流量”明星运气这么好,一年之内再上一次《新闻联播》钱江晚报2019-09-25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不少献礼大作纷纷上档。作为每一帧都是精挑细选、会被“过度解读”的《新闻联播》,简直就是这个时期的晴雨表。

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23日播出的一期节目就剪辑了电影的多个片段。其中,大热的朱一龙有一个非常标准的敬礼镜头被完整呈现。

这一幕被粉丝争相转发,一时间成为朱一龙粉圈的一大“盛事”。今年年初的春晚,朱一龙就曾在采访中露脸,这是一年内他的画面第2次出现在新闻联播。

其实,在这一组题为《优秀电影展映活动开展》的镜头组合中,同时还出现了一同出演本部电影的其他年轻演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陈飞宇、刘昊然的镜头。

可以说,最近一段时间,借多部爱国主义题材作品的东风,年轻的演员们都去《新闻联播》露了一波脸。

今年8月,“饭圈女孩”和“帝吧出征”先后登上《新闻联播》《人民日报》评论,这是中国粉丝圈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可以说,对这些长期以社群形式存在的组织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这意味着,从今年起,追星与爱国,并不冲突。

网友把爱国偶像化,用追明星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出现了“守护阿中哥哥”等饭圈表达。在这方面的情感转化,以三家中央媒体为代表的操作功不可没。

从2017年开始,央视开始召集多名当下最流行的艺人登上春晚舞台,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少活久见的画面。

TFBoys在新闻直播间正襟危坐,和主播面对面访谈,

李易峰在后台畅谈作品背后的思想价值观。

央视用这种形式吸引了年轻一代的关注,逐步把观众从“吐槽春晚”的死循环里,拉到一个“哪些明星最好看”,再进一步升华为“明星表演什么作品最好看”。

这种议程设置的成功,也是前所未有的。央视成功把传统意义上的春晚、国庆等媒体仪式,进行互联网“流量”形式呈现,这也是这个时期央视改革(更准确的说是融合)特征之一。

对广大网友和粉丝来说,什么样的情况下,自己的雪花才更容易登上主流媒体呢?

透过前文举出来的所有案例,你可以发现,所有得到肯定的,无一例外,都是靠作品说话的。

如果你的雪花现在还没有登上过《新闻联播》,不要灰心,好好做人、好好工作,没准有一天他就来了,带着新的作品喜提着新闻联播的logo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