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流量”明星運氣這麼好,一年之內再上一次《新聞聯播》錢江晚報2019-09-25

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不少獻禮大作紛紛上檔。作爲每一幀都是精挑細選、會被“過度解讀”的《新聞聯播》,簡直就是這個時期的晴雨表。

以《我和我的祖國》爲例,23日播出的一期節目就剪輯了電影的多個片段。其中,大熱的朱一龍有一個非常標準的敬禮鏡頭被完整呈現。

這一幕被粉絲爭相轉發,一時間成爲朱一龍粉圈的一大“盛事”。今年年初的春晚,朱一龍就曾在採訪中露臉,這是一年內他的畫面第2次出現在新聞聯播。

其實,在這一組題爲《優秀電影展映活動開展》的鏡頭組合中,同時還出現了一同出演本部電影的其他年輕演員,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陳飛宇、劉昊然的鏡頭。

可以說,最近一段時間,借多部愛國主義題材作品的東風,年輕的演員們都去《新聞聯播》露了一波臉。

今年8月,“飯圈女孩”和“帝吧出征”先後登上《新聞聯播》《人民日報》評論,這是中國粉絲圈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可以說,對這些長期以社羣形式存在的組織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

這意味着,從今年起,追星與愛國,並不衝突。

網友把愛國偶像化,用追明星的方式表達愛國情感,出現了“守護阿中哥哥”等飯圈表達。在這方面的情感轉化,以三家中央媒體爲代表的操作功不可沒。

從2017年開始,央視開始召集多名當下最流行的藝人登上春晚舞臺,於是我們看到了不少活久見的畫面。

TFBoys在新聞直播間正襟危坐,和主播面對面訪談,

李易峯在後臺暢談作品背後的思想價值觀。

央視用這種形式吸引了年輕一代的關注,逐步把觀衆從“吐槽春晚”的死循環裏,拉到一個“哪些明星最好看”,再進一步昇華爲“明星表演什麼作品最好看”。

這種議程設置的成功,也是前所未有的。央視成功把傳統意義上的春晚、國慶等媒體儀式,進行互聯網“流量”形式呈現,這也是這個時期央視改革(更準確的說是融合)特徵之一。

對廣大網友和粉絲來說,什麼樣的情況下,自己的雪花才更容易登上主流媒體呢?

透過前文舉出來的所有案例,你可以發現,所有得到肯定的,無一例外,都是靠作品說話的。

如果你的雪花現在還沒有登上過《新聞聯播》,不要灰心,好好做人、好好工作,沒準有一天他就來了,帶着新的作品喜提着新聞聯播的logo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