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現階段資本市場已經反映了經濟下行壓力的悲觀預期,除非出現重大不可預測的外部政經環境衝擊,宏觀環境的一些邊際改善因素及超預期的表現將會很快反映在資本市場上。另外,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進程持續推進,考慮到我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的體量,李康認爲,外資的持續流入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原標題:2020首席展望|湘財證券李康:過度看空中國經濟沒說服力)

2019年滬深股指上漲表現亮眼,實現“慢牛”。

2020年A股市場是否會延續2019年的上漲走勢?近日,澎湃新聞記者陸續採訪了一批行業首席分析師、經濟學家等,回顧2019年市場,展望2020年行情。今天刊發的是對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兼研究所所長李康的專訪。

湘財證券首席李康:過度看空中國經濟沒說服力湘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副總裁兼研究所所長李康。

李康認爲,2020年的宏觀經濟環境,下行壓力還是存在的,內外部環境也較爲複雜。

“我們對經濟形勢評價的關鍵詞是‘外圓內方’。外圓即‘鬥而不破’,內方是‘堅持改革’。但無論如何,短期內或者說準確地定焦在2020年度的話,中國經濟仍舊處在世界大經濟體的中高增長率國家的前列,過度看空中國經濟的觀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政策方面,李康表示,我國仍有較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空間,會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同時提高財政投資效率,一些高景氣如5G、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支持政策的出臺,也將會對經濟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

此前李康曾提出,2020年的資本市場會比宏觀經濟更樂觀一些。他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時解釋,資本市場雖然以宏觀經濟作爲基本面的錨,但是兩者的節奏卻不一定相同。因爲資本市場的表現除了經濟基本面的因素之外,還有市場預期、宏觀政策等影響因素。

“資本市場作爲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改革紅利也將持續釋放,雖然對經濟的影響是一箇中長期的過程,但短期將會極大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李康進一步解釋稱。

另外,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進程持續推進,考慮到我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的體量,李康認爲,外資的持續流入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同時,在全球優質資產逐漸稀缺的時候,我國經濟仍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長,資本市場中的一些優質的白馬標的相較美股來說估值並不高,仍具有較高的吸引力。”李康最後表示。

以下爲李康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的問答全文:

澎湃新聞:展望2020年的宏觀經濟環境會怎麼樣?是否繼續面臨下行壓力?要注意來自哪些方面的風險?

李康:展望2020年的宏觀經濟環境,不可否認下行壓力還是存在的。我們將三駕馬車拆分來看,出口方面,雖然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訂,但並不能說中美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已經解除,2020年上半年對美出口可能會受益於第一階段協議的簽訂,但因爲2020年是美國大選年,第二階段的談判可能更具挑戰。從外部環境看,主要發達經濟體12月的PMI再次回落,2020年經濟增速較2019年可能仍會進一步放緩,因此外部需求可能還是趨弱,所以從出口項來看明年基本屬於弱勢平衡的一個狀態。

消費方面,已經成爲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力量,對GDP累計同比貢獻率超過60%。作爲慢變量,消費一方面決定了我國增長的韌性,另一方面也難在短期對經濟產生較大的拉動作用。我國居民部門高企的槓桿率仍然會對消費形成制約,從主要的消費品來看,房地產銷售低位震盪使得地產後週期消費難見大幅回升,乘用車銷售在2019年低基數的基礎上降速趨緩。因此,2020年消費大概會是震盪築底的走勢。

投資方面,2019年經濟的韌性主要來自房地產投資,隨着竣工面積和新開工面積逐漸收斂,而土地出讓維持在低位,2020年的房地產投資大概率會在趨勢上出現緩慢下行。基建投資會是2020年穩增長的一個重要工具,但是考慮到資金和項目因素,增速雖然會較2019年上升,上升幅度可能仍會受限。製造業投資2019年維持在低位震盪的水平,趨勢性的回暖可能還需要等待下游需求的復甦及企業利潤的逐步回升。

所以我們說,2020年的經濟從細分項來看還是存在下行壓力的,內外部環境也較爲複雜。主要面臨的風險,從外部看一些地緣事件如美國大選可能會對國際經貿形勢產生超市場預期的影響,內部來看要防止房價出現大幅波動的風險,也要處理好地方債務積累的風險等。

我們對經濟形勢評價的關鍵詞是“外圓內方”。外圓即“鬥而不破”,內方是“堅持改革”。但無論如何,短期內或者說準確地定焦在2020年度的話,中國經濟仍舊處在世界大經濟體的中高增長率國家的前列,過度看空中國經濟的觀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澎湃新聞:此前你有提出“保6”是有必要的,能詳細講一下“保6”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嗎?

李康:先談必要性,當經濟面臨週期性需求不足時,政府通過一定的逆週期調節政策來維穩,是宏觀經濟調控的應有之義。現階段我國經濟面臨着需求週期性不足的問題,CPI雖然在豬肉價格的推動下達到了近年的高位,但核心通漲和PPI仍然較爲疲弱,從全球主要經濟體來看,也處於週期性下行階段。所以採取一定的逆週期維穩政策是有必要的。

其次,“保6”更多的是在預期層面爲市場指明方向。如若經濟增速破6並持續走低,市場主體會在悲觀預期下進一步削減消費和投資,從而形成經濟和需求的負面循環,會放大經濟週期下行的壓力。而“保6”則是守住市場預期,相應的逆週期調節政策效果也會在市場預期逆轉的情況下更顯著。

同時,我們知道經濟學理論中,經濟增長和就業具有較高線性關係,近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再次將“六穩”中的穩就業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來。要解決我國每年超過1000萬的新增勞動力,“保6”也是很有必要的。

再從可能性來看,2020年經濟雖然存在下行壓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邊際改善的積極因素,同時我們管理層也仍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箱。

積極因素來看,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簽訂可能意味着短期內全球貿易環境的改善,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海外主要經濟體也在進行逆週期調節政策,包括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擴張的財政政策,近期消息稱特朗普準備出臺新一輪的減稅政策,這也有利於促進全球經濟的見底復甦。

內部來看,我國仍有較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空間,會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同時提高財政投資效率,一些高景氣如5G、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支持政策的出臺也將會對經濟產生一定的拉動作用。近期的一些經濟數據也顯示出,經濟下行的壓力略有減輕。同時需要強調的是“保6”並不意味着貨幣及財政政策的全面放鬆,而是適度有效的逆週期需求管理政策。

澎湃新聞:你對2020年的貨幣政策有哪些預期?出現實質性寬鬆的可能性大嗎?

李康:2020年的貨幣政策基調在維持穩健的基礎上更加強調靈活機動,仍會是以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爲主要目標,更加註重精準滴灌,而不會出現“大水漫灌”的情形。我國的貨幣政策雖然和海外發達國家相比仍具有較大的空間,但正如中國人民銀行易綱行長此前所說“珍惜我國現階段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

一方面,食品項推動的CPI上漲一定程度上需要我們的貨幣政策警惕物價的持續上行,另一方面,貨幣政策也需要兼顧調結構的重任,要防止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而是要更多地支持實體企業。所以說從穩增長的角度看,2020年的貨幣政策邊際上會較2019年寬鬆,而且節奏也會較2019年不同,邊際寬鬆的程度可能要視經濟下行壓力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定。

澎湃新聞:你此前提到2020年的資本市場會比宏觀經濟更樂觀一些,背後是哪些邏輯,可否詳細解釋一下?

李康:資本市場雖然以宏觀經濟作爲基本面的錨,但是兩者的節奏卻不一定相同。因爲資本市場的表現除了經濟基本面的因素之外,還有市場預期、宏觀政策等影響因素,歷史上資本市場表現比宏觀經濟表現好的階段也有許多例子。

2020年資本市場會比宏觀經濟樂觀的判斷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現階段資本市場已經反映了經濟下行壓力的悲觀預期,除非出現重大不可預測的外部政經環境衝擊,宏觀環境的一些邊際改善因素及超預期的表現將會很快反映在資本市場上。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庫存週期接近尾聲帶來的企業盈利增速企穩回升等因素都有可能是宏觀基本面超預期的因素,從而帶動資本市場上行。

第二,相較於海外主要發達經濟體,我國還具有較大的貨幣政策空間,明年的貨幣政策邊際上較2019年寬鬆,實體經濟融資利率下行的同時,資本市場也將受益。

第三,資本市場作爲實體經濟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改革紅利也將持續釋放,雖然對經濟的影響是一箇中長期的過程,但短期將會極大提振資本市場的信心。

第四,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進程持續推進,考慮到我國經濟佔全球經濟的體量,外資的持續流入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在全球優質資產逐漸稀缺的時候,我國經濟仍然保持着中高速增長,資本市場中的一些優質的白馬標的相較美股來說估值並不高,仍具有較高的吸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