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下日曆,確認下今天的日期,農曆正月初四了,在家蟄伏五天了,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天最關心的還是疫情的數據統計,期盼早點好起來,欽佩逆流而上的人,子弟兵,堅守在一線的醫療工作者,在我們這個城市,我們慵懶的在家無聊時,有很多默默奉獻的人,假期還在指導工作的當家人,結束休假回到崗位的醫療工作者,交通,公安,熱力,暖氣,供水,燃氣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人在支撐着默默奉獻,心存感恩之心,你們都辛苦了。

快節奏的生活突然慢了下來,做點什麼呢,陪伴家人,高度陪伴,而不是一人抱着一個電子產品自嗨,這場肺炎見到了太多生死離別,生命的脆弱,人生如白駒過隙,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美好的生活,珍惜家人,珍惜愛人,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在透支着自己的身體,迷戀很多光鮮亮麗的東西,卻忽視了工作生活的基礎是健康的體魄,熬夜加班,熬夜娛樂,沒有自制的生活,一步步在透支我們身體,這場疫情過後,你會懂得珍惜自己的健康嗎?

初中時政治課本上有一個名詞叫經濟全球化,當時並不懂,彼時的生活是這樣的,每個人都習慣生活在天圓地方小地域中,懼怕去陌生的環境,交通也不發達,蝦米童年的記憶中,除了門前的S321是坑坑窪窪的瀝青路,全都是泥巴土路,父親騎着大白象,籮筐(方言叫多羅)裏載着幾百斤蔬菜,一步步瞪着去濟南賣菜,那時的世界太大了,濟南對蝦米感覺是神聖的地方,因爲太遠了,那裏住着與衆不同的人,鎮上都沒去過幾次的蝦米,感覺鎮上就是經濟文化中心,趕着牛車慢悠悠的馳騁在田野下,那時的世界真的好慢好慢。

彼時的人們的生活也很自給自足,每個縣都有自己的麪粉廠,化肥廠,酒廠,毛巾廠,紡織廠。。。。。,小學那時候還在聽各種地域貿易壁壘的故事,那時的生活真的是貧窮而又自給,時光荏苒二十年,飛速發展的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蝦米有限的記憶中記得幾個名詞,WTO(入世),申奧,一帶一路,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並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趕着牛車的蝦米,則從嘉陵摩托,時風三路車再到汽車的轉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全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最直接的變化是產業做大做強,比如一些酒廠兼併諸侯成爲全國性品牌,已經不需要每個縣城都有面粉廠,化肥廠,酒廠了,便捷的交通物流,高鐵,高速公路,航空,強大的物流體系拉近了我們與世界的距離,人員地域流動加速,蝦米畢業時,不想離開自己的縣城,還曾經參加過多次考試,雖然每次都名落孫山,懼怕陌生的環境,戀家似乎是一種情結,然而現在,更多的年輕畢業生則更喜歡出去闖,喜歡大城市工作,在哪都一樣。

人員流動,如果以電子設備位移大數據分析肯定是一張特別震撼圖,經濟全球化在展現其優點時,也會讓你感受到其缺點,比如一個區域出現疫情,可能會波及非常廣大的區域,甚至跨越大洋彼岸,這也將是未來面對的一個課題。面對疫情,一些謠言以虛擬媒介傳播,造成人心浮動,科技的發展讓我們更全面瞭解世界,而我們也被科技支配,信息被其支配,造成一些誤判,輿情管理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杜絕謠言,及時快速的闢謠,懲治謠言,當然還有信息透明度等等,不展開討論,建議大家,瞭解信息一定要相信官方權威渠道,而不是道聽途說。

面對疫情,希望大家不要恐慌,科學防疫,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避免去人口稠密區域,對話保持距離,戰略上重視敵人,不要因爲信息不匹配,談虎色變,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近期出現的一些物品缺乏,比如口罩,主要是春節假期原因以及激增需求導致,節後生產力恢復運轉後,都會好起來。

思緒回到了過去,每家每戶糧食都存在家裏,推着小麥去村裏的麪粉廠換面,去屋後的菜地裏摘菜。。。。。。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