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隨着歙硯硯石產量的減少,歙硯的產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歙硯市場行情逐漸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傳統手工雕刻的歙硯作品逐漸成爲高端藝術品市場、書畫名家、收藏和鑑賞愛好者的寵兒,低端市場則逐漸使用機械化生產的方式,降低成本,增加產量。歙硯製作工序分爲選料、製坯、設計、雕刻、磨光、上油、包裝等環節。

人民日報記者:徐靖

歙硯不僅以其石質堅潤、宜墨養毫的實用價值享譽古今,更因爲雕琢精細、造型優美的雕刻工藝而蜚聲中外。歙硯,因產於歙州而得名,包括今安徽省歙縣、休寧、黟縣、祁門及江西省婺源一帶。歙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河硯、廣東端硯、山西澄泥硯齊名。

歙硯起源於唐代。南唐時期,歙硯風靡一時,南唐後主李煜也曾說:“歙硯天下冠。”宋代,歙硯高度發展,歙硯精品不斷湧現。自此,歙硯爲歷代文人所稱道,柳公權、歐陽修、蘇東坡、米芾、黃庭堅、唐伯虎等,無不對歙硯推崇備至。

歙硯硯石的特點是看似平滑而暗藏鋒芒,墨汁稠密而潤滑。歙石天然紋飾,主要有金暈、金花、金星、銀行、銀暈及眉紋、角浪、水波等。金銀的色彩原爲黃鐵、白鐵等含硫黃物質,而紋飾多爲遠古的沉澱物。歙硯硯石質地堅硬,硯面上石英微細顆粒均勻分佈,質地堅硬細密,也就形成了歙硯“發墨養毫貯墨久而不涸”的特點。

歙硯製作工序分爲選料、製坯、設計、雕刻、磨光、上油、包裝等環節。

歙硯的選料必須按照一定規格、形狀、工藝要求進行選取,然後剝板,將石料鑿平,鋸成一定形狀,用水砂細磨成硯坯。

歙硯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鄭寒(見圖,資料圖片)認爲,選材,就是讀石。“每塊石頭的造型和紋理都有差異,在着手對硯石進行設計和雕刻之前,要先在心裏有一個總體印象和感覺。”

製坯分爲定型坯、自然形坯兩大類。定型坯是按計劃生產的規格型坯,如正方形、圓形、不規則形等。自然形坯則是就硯石之自然形狀加以修整,鋸磨成坯。

設計是製作硯臺過程中極其重要的關鍵性工序,要根據硯石的石質形態,考慮題材、立意、構圖、造型以及雕刻的刀法刀路。

“雖然硯臺往往是以精湛的雕刻技藝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但其實設計纔是決定一方硯臺是否能夠成爲精品的關鍵。”鄭寒說:“要把每件作品做成孤品,不但要與他人的作品不一樣,還要與自己以前的作品不一樣,選擇最新的、最有表現力的方式去把每塊硯石最獨特的美展現出來。”

雕刻,即在設計完成後,對硯坯進行精細化加工。歙硯的雕刻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傳統,雕琢雍容大方,圖飾勻稱飽滿,刀法以挺秀剛健見長。

“嚴格來說,歙硯雕刻運用的刻刀有上百把。”鄭寒說:“歙硯雕刻以淺浮雕爲主,要在細節上做文章,注重疏密結合、深淺結合、剛柔結合、粗細結合。”

在雕刻完成後,一方硯臺的主體工作就已經完成,後續再完成磨光拋光、上油打蠟、包裝等工序就正式完成。

近些年來,隨着歙硯硯石產量的減少,歙硯的產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歙硯市場行情逐漸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傳統手工雕刻的歙硯作品逐漸成爲高端藝術品市場、書畫名家、收藏和鑑賞愛好者的寵兒,低端市場則逐漸使用機械化生產的方式,降低成本,增加產量。

“機器雕刻的硯臺可能很漂亮,但是線條缺少張力。如果僅作爲練習使用,倒也未嘗不可。”鄭寒說。

鄭寒認爲,手工制硯仍然會繼續引領歙硯發展的方向。“歙硯無論藝術價值多高,首先都是硯臺,必須確保實用性;而在實用性的基礎之上,手工雕刻融入了作者對於藝術的追求,展現了他心中對於美的理解,這是藝術品永恆的生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