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29日訊 1月23日10時,武漢暫時關閉離漢通道,進入“非常狀態”。7天過去了,記者探訪武漢各處發現,城市經歷最初的波動後逐步穩定。

應急交通發揮作用 市民生活有序

武漢市交管局直屬大隊漢警快騎隊隊員李祖運和隊友的執勤點被安排在府河收費站口。

23日,很多武漢人還沒看到1號通告,仍然按照之前的出行計劃出城。行駛到出城口時,被執勤人員攔阻,又調頭回城。李祖運說,雖然打亂了很多武漢人的出行安排,但得知是爲了防止疫情擴散,大家都表示理解,轉頭就回去了。

當天,武漢警方在3小時內緊急調動了數千警力,加強天河機場、三大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的宣傳引導和現場執勤。上午10時,關閉離漢通道後,全市57個疫情檢測點和79個高速路、國道、省道出口實現封控,2000餘名警力24小時值守,確保封控、覆蓋到位。

隨後,過江隧道關閉、中心城區區域實行機動車禁行管理等通告先後發出。

交管部門連夜發佈9號通告問題解答,進一步明確車輛禁行的實施方案,被禁行的車輛會收到短信,沒有收到短信的車輛可正常行駛。

不出城”的武漢七日,這些變化悄然發生……

(圖爲公交集團三公司承擔“醫療通勤”,接送援漢“白衣天使” 。通訊員趙志宏供圖)

26日以來,武漢市中心城區的主次幹道上,幾乎看不到機動車的影子、家住關山大道的陳林說:“雖然我沒接到禁行的短信,但我還是減少開車出門,不給防疫工作添亂!”

交管部門的出行數據顯示,全市擁堵指數、交通事故數量直線下降。7天時間裏,武漢中心城區交通事故數和擁堵指數幾乎趨於零。數據背後,是市民們對於遏制病毒傳播的無聲支持。

從1月26日0時至1月29日12時,爲保障醫務工作者、城市運行一線工作人員等的應急出行,以及全市商超員工的上下班通勤保障等,武漢公交集團共出動應急保障車輛2236個車次,運送醫護人員及相關人員共計3717人次,運送患者154人次,運送各類防疫物資36489箱(件)。自26日0時始,市交通運輸局緊急組織安排6000輛出租車(網約車),分配到基層社區爲生活不方便的居民提供上門送菜、送藥、送餐服務。

“菜籃子”水電氣正常供應 市民不慌了

1月23日上午,武漢不少商超菜場擠滿了囤菜的市民。不少網友擔憂:武漢人的“菜籃子”會不會喫緊?

24日,白沙洲農副產品市場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23日當天經與交管部門溝通,所有蔬菜運輸車輛均可在高速公路上通行,在檢查車上人員的健康情況以及未攜帶活禽後,可進出武漢市。同時,市場內會儲備3天左右的蔬菜供應量。

果然,24日開始,市民們發現,商超菜場供應穩定,不再愁買不到瓜果蔬菜。

不出城”的武漢七日,這些變化悄然發生……

(圖爲1月24日(除夕),中百超市東湖城店,生鮮蔬菜貨源充足,價格平穩。記者邱焰 攝)

來自省外的供應也源源不斷。1月26日,來自重慶無償支援武漢市的南瓜、土豆、四季豆、黃瓜等20多個品種400噸蔬菜陸續抵達武漢。未來10—15天內,壽光市每天將調運約600噸質優價廉的新鮮蔬菜供應武漢市場。

在保障城市運轉的水電氣關鍵領域,不少人在“加油,武漢”的激勵聲中默默堅守。

23日以來,多項保供措施相繼出臺。水、電方面,不會對欠費客戶停水、停電催收。天然氣方面,武漢三鎮均有網點正常營業。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探訪武漢盤龍城、後湖、常青等全市10餘個加油站和加氣站發現,均24小時正常營業,油價正常。

發熱門診就診人數減半 武漢醫護人員與病毒賽跑

從多家醫院改造隔離病房,到全面實行24小時接診,“無條件收治所有疑似患者”,到現在社區醫療資源加入,發熱門診就診人數減半。7天過去了,武漢抗擊疫情的決心更足了。

23日當天,武漢確定9家醫院爲定點醫院,推行同濟醫院等7家醫院對口包保漢口醫院等7家醫院。

除夕,位於蔡甸區知音湖大道的武漢火神山醫院如火如荼建設中。爲解決現有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武漢市參照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建設火神山醫院,可容納1000張病牀,將在2月3日前建成。之後,武漢又新建雷神山醫院,病牀約1600張。

不出城”的武漢七日,這些變化悄然發生……

(圖爲1月28日,在火神山醫院施工現場,建設者們正在爭分奪秒施工。記者喻志勇 攝)

門診和病區也在不斷擴大。多家醫院改造隔離病房,從25日起,武漢市集中調度使用醫療牀位,首批新增1438張牀位,當天增加收治660多名發熱病人。

25日起,社區醫療資源加入,分級分類診療。有疑似發熱的病人,就近報告社區,在社區醫院初篩,再根據情況送診。當晚7時許,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走進武漢市第五醫院等發熱門診探訪發現,就診量與24日相比已經減少一半。從26日起,市內所有醫院發熱門診24小時接診。

27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在漢正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社區服務中心瞭解到,醫護人員最初口罩是兩三天一換,現在口罩可以一天一換,但護目鏡只有個位數庫存,醫用防護物資缺口正在加緊堵上。

提速,與病毒“賽跑”。28日起,在現有10家新型冠狀病毒檢測機構的基礎上,武漢市還增加8家檢測機構,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全城動員 武漢市民默默奉獻

23日,武漢市發佈“暫時關閉離漢通道”通告時,家住青山區團結大道的市民小李和妻子商量後,放棄了去妻子老家過年的計劃,退掉了火車票。

1月27日、28日晚,長江燈光秀亮出了“武漢加油”的字樣,兩江四岸風景璀璨依舊。

這一次,市民們的觀景臺,不在江堤,而在朋友圈。

“頭一次發現,在家裏躺着不動彈,也是對社會作貢獻。”網上,不少武漢人發出這樣的自我調侃,調侃的背後,其實是武漢人遏制病毒蔓延的自我犧牲。7天來,絕大多數武漢市民自覺將自己“宅”在家裏,“哪也不去,也是在阻擊病毒”。

也有不少市民在自發行動。

不出城”的武漢七日,這些變化悄然發生……

(圖爲私家車組成的愛心車隊在爲醫院配送募捐的防護物資)

1月26日,全市網約車暫停營運,網約車司機們並沒有閒着。

司機唐良平立即響應公司號召,成爲一名“社區專車”志願者。此前一天,他的小女兒剛剛降生。當天早上6時,唐良平就身穿防護服在社區門口等待。他的第一趟活是送市一醫院的醫生上班,回到社區後又接送一名患者到市人民醫院取藥。就這樣,一天下來要接送五六趟,晚上7時回到賓館只能喫泡麪。

7天裏,市民爲城市奉獻力量的方式多種多樣。

1月29日,市民易女士踩着單車騎行近30分鐘,照常趕往武漢市紅十字會當志願者。到下午3點半換班時,她已經接聽並詳細記錄了70多個來電。從1月23日開始,每天都有新的志願者過來做義務接線員。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全國醫療隊馳援武漢

“我們責無旁貸!”23日夜,原第一軍醫大學赴小湯山醫療隊全體隊員按下25個紅手印、寫下請戰書,要求馳援武漢。

就在當日的下午,上海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醫生半小時內報名組建完畢,準備開拔馳援武漢。江蘇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也吹響了出征的號令。

據統計,從1月24日深夜第一批來自解放軍和上海、廣東的醫療隊抵達武漢,到目前已經有30支醫療隊一共4130人到達了湖北開展工作。

不出城”的武漢七日,這些變化悄然發生……

(圖爲28日晚浙江第二批援漢醫療隊抵達武漢 天河機場供圖)

1月28日,13支醫療隊大約1800人到達武漢。截至1月28日晚上,有來自全國各地醫療隊的將近6000人支援湖北的疫情防治工作。

據悉,自1月23日接到聯防聯控機制轉來武漢物資需求清單後,有關部門立即通過中央醫藥儲備向武漢緊急調配各類應急救援物資。

京東平臺的數據顯示,全國各地用戶下單發往武漢市的商品中,包括口罩在內的“呼吸防護用品”、包括護目鏡在內的“眼臉部防護用品”、心電/血氧儀訂單量,都在1月20日之後猛增數十甚至數百倍以上。

(記者魏娜 王剛 付莎 夏奕 黃師師 陳永權 楊佳峯 通訊員呂作武 倪望明 蘇丹丹 萬建國 桂蓮 許小平 謝銘輝 王欣 蘇守明 實習生吳金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