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了《孩子三年級成績集體下滑,因爲6歲前忽略了這4件事》,相對全面的提醒了孩子在學齡前需要注意的四個方面的培養,但後臺還是很大一部分家長提到了幼小銜接班的問題。

  幼小銜接班要不要上這個問題,在六六入學前我就諮詢了很多老師,基本都不建議上,於是我就選擇了直接入學。但沒有馬上分享,因爲我需要看到家裏這個沒上幼小銜接班的小朋友,入學後是否能適應學校,而且,她入學後我能接觸到更多的老師和小學生家長,得到的信息也能更全面一些。

  現在六六入學兩個月了,我一直都和學校老師保持着順暢的溝通,比較瞭解她在學校的情況,是否有必要上幼小銜接班,在心裏也有個大概的結論。但這個很重要的問題,我還是怕自己不專業,於是邀請了六六所在小學,有十幾年一線教學經驗,並且非常用心鑽研教學的小周老師來跟大家詳細聊。她作爲全校最年輕的高級教師,帶過的一年級學生幾百個,而且基本都是從一年級到畢業班,對學生整個小學階段狀態的瞭解,遠超過我這個只有一個孩子的小學生媽媽。希望這篇她的分享,也可以解決你心裏關於幼小銜接班最疑惑的問題。

  在小周老師分享前,我亂入一些她任教學校的背景資料:

  小周老師所在小學是省實驗的某分校,重點中學的升學率(非升學人數)在全市能排第一,也是最難進的學校。比如去年考上楓楊外國語(重點中學之一)的學生數量,他們雖然全市排第二,比第一的某公立小學少3個人,但人數排第一的公立小學畢業生是3000多人,他們總共才216個。而且據我瞭解,這個學校出去的孩子,在重點初中表現也比較好。而這些成績,都是老師們從一年級開始的負責任和高要求換來的,並非佛系養娃的地方。

  所以,這個學校老師對幼小銜接班的看法和意見,在我看來是有參考價值的,因爲我們最擔心的,應該也是孩子進入這種老師高要求,學生家長都比較注重教育的環境裏,不搶跑是否能跟得上吧。

  文:小周老師

  羅羅希望我根據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來跟大家聊聊,孩子升入小學前到底是否應該上學前班(幼小銜接機構)。這是我和身邊同事,以及教育系統內朋友經常會討論的問題,也算有過深度的調研和思,所以今天就以一個資深教師和幼兒園小朋友媽媽的角度,來跟大家講講我的看法和選擇。

  目前關於到底要不要上幼小銜接班,主流的兩種說法一直是對立存在的。一方面,教育部一直在喊停幼小銜接班,呼籲學生零起點入學;而另外一面,各種培訓機構層出不窮,各種宣傳無孔不入的給焦慮的家長們洗腦。鄰居家的孩子都上了,我們是否要上?大家都在上,一定是有好處的吧,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機構?開學後,如果班裏的大部分孩子都有學前基礎,我們的孩子會不會跟不上?帶着這些疑惑,很多家長就迷迷糊糊的給自家孩子報了學前班,就算不知道效果如何,也要圖個心安。

  關於幼小銜接,小周老師認爲有幾個重點關注事項,對於孩子上小學的幫助非常大:

  

  1

  入學前的確是應該有一些知識儲備的。

  但這個知識儲備,與教育部所說的“零起點”入學並不違背。零基礎指的是不要提前學小學課本上的內容,按照我們的教材編排,一年級上期數學才學到20以內加減法了,結果有些培訓機構爲了吸引眼球,號稱一個月的課就能讓學生熟練掌握100以內的加減法,這顯然與孩子接受知識的規律相違背。

  那麼我這裏所說的知識儲備是什麼呢?生活經驗、數學思維、口頭表達、閱讀能力等等。這樣說比較寬泛,說具體一點吧。還是以數學方面的例子入手,孩子不需要熟練掌握10以內的計算,但你給他幾個小圓片,讓他擺擺5+3等於幾,他應該會吧;給他倆數字,他應該能分辨誰大誰小吧,分不清,沒關係,拿幾個水果一擺就清楚了;給他講繪本,這一頁上有幾隻小白兔,讓他數一數,他能做到手眼口一致嗎;收拾自己的玩具時,他能準確的分類嗎;等等這些,在生活中有技巧的對孩子進行一些邏輯思維的訓練,學到的知識儲備應付一年級已經夠了。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嘛!

  2

  適度增加識字量

  這裏提到的識字量應該來源於閱讀。從親子共讀開始,就建議家長在給孩子讀書時,用手點着字讀,這樣讀一個字點一個字,每一次讀書的過程就是孩子潛意識去認字的一個過程。而家長示範點讀的過程,也在告訴孩子讀書看報要一個字一個字的來,而不能一目十行,隔字漏字。以我自己的孩子爲例,今年四歲半,我就是堅持給她指讀,現在已經能認識一些簡單的字,有時講過幾遍的故事,她靠着幾個認識的字,再加上一點點記憶,就可以自己“讀”出來,講給我們聽了。有了基礎的識字量,再加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於孩子入學後的讀題有很大幫助,而一開始養成的讀題習慣,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我知道有一些說法在反對指讀繪本,覺得孩子讀繪本時注意力應該在畫面而非文字上,但我認爲欣賞畫面的美和識字是不衝突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那些適合的繪本本來字就很少,帶孩子先欣賞一下圖片,再開始閱讀也是沒問題的。

  在這些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孩子手眼腦不協調,比如看着題的時候漏數字,漏符號。其實這些問題,只需要孩子在做題時,用手點着題目,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出來,慢慢練習,就能糾正和避免了。

  3

  養成傾聽的習慣

  平時在家和孩子交流時,要彼此看着對方進行談話,在家會看着家長的眼睛,聽家長說話的孩子,來到學校,他就知道老師講課時,要看着老師,就會在一開始有一個很好的聽講的習慣。而會聽講的孩子,學習都不會差。

  4

  要有足夠的手部力量

  一進入小學,孩子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寫字。零基礎入學,之前沒寫過字沒問題,但手部力量不夠,適應確實會慢一些。同樣是零基礎入學,手部力量強的孩子經過同樣多的練習,能夠更快的把字寫好,寫漂亮。至於如何鍛鍊手部力量,最簡單有效的就是從小幫做家務活,當然,其它的一些手工活動、畫畫、彈奏樂器、樂高積木等,都是對手部力量的鍛鍊。

  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家長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完成的至於各種幼小銜接機構呢?

  現在學前班很多,但大部分都是把一年級課本中所涉及的知識通一遍。試想就放在我們成人身上,已經學過的知識,過了幾天,又要坐在教室裏從頭再學一遍,聽講起來是否會索然無味呢?規矩點的孩子,坐在那看似在聽,實則自認爲都會,心思早就飛走了,這反而不利於他在小學的開端養成良好的聽講習慣;愛表現的孩子,上課時老師剛一提出問題,他就噼裏啪啦的把答案全說了,既影響老師的講課進度,又影響其他同學的聽講,久而久之,老師同學都不喜歡他;還有的孩子會因爲入學前學的太多,就認爲自己根本不用下功夫,成績就能棒棒噠,恃寵若嬌,結果到了三四年級,老本喫完了,又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一落千丈。

  所以小周老師認爲,如果家長有精力和時間帶着孩子去體驗生活,陪孩子閱讀,引導他們去做有益的遊戲,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那麼完全可以不走幼小銜接班這條路。

  但如果你是一位不夠自信的家長,或者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或者自己耐心不足,還是更想選擇合適的輔導機構,那我建議從以下幾點考查、選擇幼小銜接班。

  

  1.不要盲目迷信他們宣揚的讓孩子學多少多少知識,你要記住,知識的掌握一定是要循序漸進的,拔苗助長不得,教育本就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2.看他們的宣傳重點,是關注孩子的知識學習,還是關注習慣養成。一年級的知識很簡單,但重點是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對於學前班來說,第一個問題就是要解決怎麼讓孩子安靜下來40分鐘,知道上課爲何物,知道如何上好一節課。

  3.一定要考查從教老師的專業性,所授知識方法與課本的契合程度。我遇到過不少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入學前學了不少,口算倒是很快,一問方法都是與書本相違背的,短時間內看似沒有影響,但是隨着系統性學習加深,他堅持自己的方法,一直與老師不同,到了高年級,孩子基礎沒打牢的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關於幼小銜接,我們要討論的問題太多了,不僅是孩子的準備,還有家長的心理準備也非常重要,大家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留言給我,咱們一個個慢慢聊。

  

  END 羅羅有話說:

  關於幼小銜接要不要上,理論上,我諮詢過的所有小學老師都是反對的,但大家都沒有把幼小銜接一棒子打死。因爲可能真的存在卓立校長所支持的那種班,比如重點小學自己辦的班,學校老師任教,知道要培養的是習慣而非知識的搶跑,即使教些知識,也和學校的教育方法是契合的。那種班很少,但並非不存在,所以,小周老師文末也提供了篩選幼小銜接班的方法,實在想選擇,注意別掉坑。

  昨天有這麼一個留言,大體上我是認可的,但對最後一句有些不同意見。其實最大差別可能還不是水平高低,而是目標不同。

  小學老師,尤其送一到六年級的老師,更在意的是孩子的後勁和長遠發展,而機構要做到的是儘快出成績,讓家長覺得錢沒白花。所以,目標不同,他們教學方法必然不同,會更在意短期效果。在該打牢基礎的時候,孩子囫圇吞棗,進入一年級喫老本也能覺得自己不錯。隨着年級增高,不會聽講的問題暴露出來,反而不好補了,在數學上尤其明顯。爲了搶跑,花錢反倒讓孩子走了彎路,會是特別可惜的事情。

  看到小周老師投稿最後一句的時候,我真的挺開心的。關於家庭輔助教育的一些內容,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分享,比如快速學拼音的方法,比如握筆姿勢之類的。但大多數大家關心的學校教育內容,我來解答也是喫力的,但這些又是很重要的問題,不但大孩子需要,而且還能倒推出很多學齡前孩子需要的教育乾貨。所以,小周老師主動願意來解答大家關心的問題,真是咱們的好運氣,一起文末點個贊表示下咱們的感謝吧~~

  對了,昨天還收到這麼一條留言。

  公號一天只能推送一次。而且現在咱們有各行業專家志願者來分享內容,一週能給我閒聊的時候也不多。所以這種比較隨手的分享,我就發在微博或者朋友圈(微信號:7943549,加過的就不用加了)。比如地震繪本,我就發在了微博(@六媽羅羅)。

  公號,羅羅就努力讓內容越來越好越來越越專業,微博和朋友圈就是朋友間隨時的互動和分享,大家覺得咋樣?:)

  延展閱讀

  點擊《90%孩子都會報的這個課外班,當心跟風不對坑了娃》

  點擊《開學第一課推薦的珠心算,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去學?》

  回覆關鍵詞查看REPLY

  回覆 “ 婚姻 ”可同時查看:

  去你的“老夫老妻”,老孃還想要抱抱!

  最好的婚姻是:歷盡滄桑,我仍愛着你

  夫妻都get這兩點,終將聽到幸福敲門的聲音

  這麼重的寶寶,你生的時候該有多疼啊?

  好的婚姻,不可能永遠靠撒嬌賣萌

  變成男人喜歡的樣子,就會有好婚姻嗎?

  回覆 “ 情緒 ”可同時查看:

  母親的情緒,對孩子有多嚴重的影響?

  好媽媽就不能對孩子發脾氣?誰規定的!

  打掃房間你在行,打掃孩子的垃圾情緒你會嗎?

  你發火不是因爲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自己的心太累了。

  回覆 “ 繪本 ”可同時查看:

  66本不可錯過的幼兒繪本推薦

  家長必讀 | 養成讀書好習慣,什麼時候都不晚(附實用具體的引導辦法!)

  淚奔 | 最火繪本!看完再也不想做“惡”媽媽!

  每日繪本|多多什麼都愛喫

  繪本 | “我不要睡覺!!”你家娃娃這樣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