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是吴女士的两个女儿想给妈妈办一场特别点的寿宴,听鹂馆刚好与吴女士的喜好不谋而合,因为吴女士特别喜欢看《甄嬛传》《延禧攻略》,一场清宫主题的寿宴便由此而来。公元2019年,我们和吴女士一行人一起,梦回大清,在那儿“穿越”了一回。

隆年间,乾隆为孝敬其母修建了清漪园,也就是现在的颐和园

在颐和园内,有一个听鹂馆,我想他与他的母后,也曾在这里一同听戏赏曲。百年以后,慈禧太后也时常在这里休闲娱乐。再后来,这里变成了宫廷风味的饭庄,接待了很多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公元2019年,我们和吴女士一行人一起,梦回大清,在那儿“穿越”了一回。

吴女士,正是我们这个“穿越”故事的主角,一位来自新加坡的华人妈妈,也是一个事业型的女强人。

面对吴女士,很难猜出她的真实年龄。吴女士本人信奉“永远的二十一岁”,从她的笑容里就看得出她的乐观豁达。

这次是吴女士的两个女儿想给妈妈办一场特别点的寿宴,听鹂馆刚好与吴女士的喜好不谋而合,因为吴女士特别喜欢看《甄嬛传》《延禧攻略》,一场清宫主题的寿宴便由此而来。对清朝的偏爱,或许也是吴女士内心一种特别的情结吧。

既然是“清穿”主题,那“服化道”必然是“重头戏”。我们在“服化道”上花费了很大的心思。

根据寿宴人数采买了30多套清宫服饰以及若干配饰,大到披风,小到头饰、耳饰、朝珠、护甲套,应有尽有。

因为寿宴的风格是参照清朝宫廷风格,所以服饰上也要结合宾客的具体情况。考虑不同的角色扮演,年龄性别,花纹样式等。吴女士穿的正是《甄嬛传》中甄嬛(孙俪饰)当太后时所穿的服饰。

和之前我们在长城上办婚礼一样,要在听鹂馆这样的古建筑场地做设计布置,要特别注意对场地和建筑本身的保护。像古人一样,所有的道具基本靠人力运送,能借助像小推车这种级别的运输工具已经很不错了。

从北如意门步行10分钟左右,再过一个桥,就到了听鹂馆。进场的门宽只有70cm,搭建的难度不小。

寿宴的布置设计自然更要契合主题,仅从色彩搭配上就非常讲究。红金、明黄、祖母绿,大气的宫廷配色华贵不失生气,尽显雍容祥和。

寿宴的仪式正是在听鹂馆的戏台前进行。设计造型和元素运用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比如传统的园林造景手法——框景,就在仪式背景中得以巧妙引用。旁边细节处还垂挂着雕刻有福、寿二字的饰物。

金竹的元素在仪式区和观礼区都有体现,让人置身其中感受竹的挺拔与雅致。同样是竹的造景,但仪式背景和路引的花艺装饰区别很大。仪式处金色干枝搭配球型花艺,表现饱满端庄,而观礼区路引的花艺造型则更活泼一些。

说到花艺,取材上也都是用颇为大气的有中式文化特征的牡丹、朱顶、芍药等。

最富特色的应属主桌花的设计了。高度将近1.8m的大型树式造型,桃为腰身,花为衣。“金枝玉叶”,气场十足。

从地上的中式花几,到甜品台上各式的精巧摆件,不得不惊叹来自古人的智慧。

特意为寿宴采买的故宫文创餐垫,定制制作的菜单感谢卡。希望吴女士和她的亲朋好友们,能够完全沉浸式地,体验和融入其中。

我们还为吴女士准备了传统的,有中国特色的节目。

像民乐演奏、川剧变脸,当然还有那支让人过目难忘的惊鸿舞。

我们为吴女士设计模拟了和影视剧里相似的趣味出场。“公公”搀扶着她,身后是她疼爱的女儿,还有女婿和外孙女。有两位小伙伴担任着寿星秘书和礼仪指导的重任,所以扮演了宫女陪在吴女士身边。看得出来,她们也和吴女士一样,“穿越”得很开心。

寿宴当天,在现场的宾客中,有说英文的、说泰语的、说印尼语的,能说中文的只有十几个人。我们特意让英文比较好的小伙伴来帮忙当翻译,和宾客进行简单的交流沟通,保障仪式的顺畅进行,以及照顾和了解他们的情绪、需求。流程环节上简化繁冗的传统仪式,偏自由轻松。

看着吴女士仪态优雅的样子,那一瞬间我真的入戏了。我猜小伙伴们在一套一套细心兼耐心熨烫这些精美的旗装时,也会讨论起那些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吧。

吴女士的名字,有着强烈的中国色彩,是她的妈妈为她取的,希望她无论去到哪里都能记得自己的根。

中国人的情感,总是更为内敛和细腻,正如那源远流长的几千年文明的无上魅力,需要传承着去感受。

新加坡到中国,将近6000公里的飞行距离。时过境迁,一代又一代,或许了解的文化,能说的中文越来越少,但骨子里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像吴女士的妈妈,吴女士她们一样,只要身上还流着和我们一样的血,她们就永远不会忘记“故乡”。

站在听鹂馆的戏台前,时空倒回。那些风云人物的身影就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

“穿越”这个主题,真的超级神秘和迷人了。生日、求婚、派对、甚至是婚礼。如果你也想办一场,不妨来找我们聊聊。

场地 | 颐和园听鹂馆

今天想和你们聊的话题

如果有一天你能“穿越”,你会去谁的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