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島內運動員發文反對“正名”:寧願以中華臺北出賽,也不要沒有舞臺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峯]臺灣一些人發動“2020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導致臺中失去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後,不少運動員表達對“正名運動”的不滿,捍衛自己在國際舞臺發揮的權益。

  劉威廷是臺灣著名的跆拳道運動員,曾獲得2016年亞錦賽銀牌、2017年世大運80公斤級比賽銅牌。據臺灣聯合新聞網7月31日報道,他日前在臉書發文稱,讓他擔心的並不單是失去主辦權這件事,而是越來越多的人搞不清楚什麼纔是對運動員好的事情。他說,“我是一名跆拳道選手,參加過大大小小許多國際賽。比賽時,我穿的是中華臺北或者簡稱TPE,拼搏了很久終於站上頒獎臺時,看到的並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而是中華臺北奧委會會旗,聽到的也是我們稱爲國旗歌的中華奧委會會歌”。他說,也想過爲什麼不能以“臺灣”或“中華民國”名義出賽,但瞭解幾個簡單卻很重要的狀況後,就能理解國際體壇的現實面:一是“中華臺北”這個名稱是1981年洛桑協議簽署確定的;二是國際奧委會憲章規定,若要更改會名,需先退出,以新名稱重新加入;第三,國際奧委會所承認的國家奧委會條件爲須是聯合國或國際紅十字會會員國,“簡單說,如果我們想以臺灣的名義出賽,也就代表我們無法參加奧運、亞運、各項目世錦賽和亞錦賽等國際賽”。劉威廷稱,也許有人認爲運動員是孬種,但“站在我的立場,我寧願以中華臺北出賽,也不要沒有舞臺……不只我,每個運動員都是付出自己的青春,用大半輩子就爲了拼一面牌。如果練了這麼久才發現,就算擁有實力也無法到這些舞臺比賽,那我到底是練辛酸的還是什麼?”他最後說,“我是劉威廷,是今年8月要前往印度尼西亞出征亞運的中華隊選手之一。我想說,比起正名卻冒着不能比賽的風險,我寧願維持現狀,以中華隊、中華臺北之名在國際舞臺上拼搏”。

  聯合新聞網稱,劉威廷發表上述文章後,被一些網民罵得很慘,批評他“短視近利又自私”。他敵不過龐大的言論攻擊,只好把上述文章刪除,但很快又在臉書重新發文說,有沒有能力在國際上立足等議題,“是政治人物該去努力的,並不是運動員能夠改變的”。也有不少人力挺他,認爲作爲一個運動員最重要的就是比賽,也就是舞臺,“運動員生涯有限,了不起20年,這絕對不是一句‘不過就是少比一場比賽’這句幹話這麼簡單”。還有人說,“加油,你們纔是真正爲臺灣發聲的人”。此外,臺灣知名舉重運動員陳葦綾也在臉書開直播講了一小段話聲援運動員,“天佑運動員的付出及努力,還給他們舞臺,用實力去競爭”。

  面對運動員的呼聲,“臺獨”分子無動於衷。據聯合新聞網報道,“東京奧運臺灣正名行動聯盟”舉辦“力挺東亞青運晚會”。“公投”提案人紀政聲稱“支持公投並不等於支持臺獨”,鼓動支持者讓第二階段的聯署破35萬人。對此,前“立委”孫大千批評說,紀政不把戴資穎(臺灣羽毛球運動員,單打世界排名第一)、謝淑薇(臺灣知名網球運動員)和曾俊欣(第一位在溫網青少年男單封王的臺灣選手)這些“臺灣之光”毀掉就是不甘心吧?他說,一位運動員夜以繼日地準備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用盡洪荒之力來展現光芒,“你今天何德何能去剝奪這些運動員的夢想啊?”在現今緊張的兩岸情勢之下,“正名公投”當然會被北京視爲標準的“臺獨”行爲,“你還要在這裏掩耳盜鈴,企圖狡辯掩飾,你和那羣懦弱沒種的臺獨分子是真的把天下人都當成白癡了嗎?”體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蘇嘉祥也呼籲,請政客們不要利用體育運動這塊淨土,給運動員保留一個純淨的活動空間,讓“中華臺北”繼續留在國際奧委會,“珍惜我們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參賽空間。搞臺獨的人、要正名的人,請遠離體育運動圈”。

責任編輯:張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