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男女團體賽跟中國隊都分在同一小組,羅馬尼亞隊的教練和隊員直搖頭,"想要贏中國隊太難了!"隨着近日成都大運會乒乓球項目比賽開打,中國大學生乒乓球隊也展開了捍衛國球榮譽之旅。上一屆意大利那不勒斯大運會上,中國隊包攬7枚金牌。本屆大運會乒乓球項目,中國隊將參加男女團體、男女單打、男女雙打和混雙7個小項的比賽。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運會乒乓球項目由華東理工大學組隊參賽,男女隊10名運動員分別來自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體育大學、西南大學等多所高校,平均年齡23歲,其中華東理工大學學生佔據半壁江山。

說到高校乒乓球,華東理工大學是全國響噹噹的一塊牌子。1992年,全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爲止唯一一個由高校組織的乒乓球俱樂部"華東理工乒乓球俱樂部"成立,以學校爲"龍頭"與依託,探索大中小學校學生文化學習、運動教學訓練以及梯隊建設等體教結合的"一條龍"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百餘名學生奪得世界冠軍與中國乒超冠軍,開全國普通高校之先河。

幕後的"草根英雄"

華東理工大學探索體教結合之路的背後,離不開一位"草根英雄"--教練臧玉瑛。她曾帶領華東理工大學乒乓球隊,代表中國大學生長期征戰於世界學生比賽疆場,斬獲金牌近百枚。年過六旬的她,至今仍奮戰在一線。隊員們都說:"有臧指導在,我們心定。"

1982年,臧玉瑛從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訓練專業畢業後,進入華東理工大學擔任乒乓球隊教練。作爲一名基層教練,臧玉瑛除了春節假期休息幾天,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撲在工作上,年教學工作量達到4500課時左右。同事們常說很難看到臧指導,她總是開玩笑回應,"那是因爲我不是在球館,就是在去球館的路上,或者是在外地帶隊比賽。"

在體教結合探索初期,華東理工乒乓球俱樂部以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中學、上海啓新小學合作共建爲模式,如果乒乓球運動員比賽成績足夠好,就能獲得小學至大學的"一條龍"升學途徑。

臧玉瑛(右)與隊員們

有了俱樂部的外殼,還需要有運動員這個內核。臧玉瑛跑到全國去挑選好的運動員苗子。對孩子來說,初到上海面臨着適應期的挑戰。本着對學生負責的原則,每個年齡段只選3至5人。俱樂部每個月都會進行水平評定和比賽,表現優異的運動員留下,表現不佳的淘汰,淘汰率高達30%。

俱樂部成立初期,由於經費和場地緊張,臧玉瑛和學生們一起在學校的餐廳裏訓練,到了喫飯的時間就得撤球檯擺餐桌讓其他同學喫飯。每逢重要比賽的備戰集訓期,爲了保證營養跟得上,她還會親自下廚給運動員們加餐。"不管是什麼樣的條件,只要我在球館裏,就要把訓練抓得牢牢的、把伙食搞得好好的、把學生照顧得妥妥的。"

"要在中國把大學生的乒乓球水平弄出點樣子,只有拼。"這是臧玉瑛的職業信條,"乒乓球是一項高難度的競技項目,在實際訓練教學過程中沒有捷徑,只有通過不斷練習,纔能有所突破。"臧玉瑛不斷吸收先進的訓練理念,並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指導學生刻苦訓練。

臧玉瑛帶隊獲得的諸多獎盃

走"雙高"發展之路

競技體育就像千軍萬馬走獨木橋,能夠站到金字塔頂端的畢竟是鳳毛麟角。華東理工大學乒乓球俱樂部在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過程中,始終以文化水平高和運動水平高的"雙高"爲發展方向。

考慮到學生在入校時學習基礎不同,但運動水平較高這一實際情況,學校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和培養方針,將運動員統一編班,進行統一的授課、管理和訓練,並在適當時間集中補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因材施教,以培養出更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畢業生。

本屆中國大學生乒乓球隊領隊、華東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瀋海濤告訴記者,這種將運動員特招生的教學、訓練、管理統一起來的培養模式,有利於制定和實施符合運動員特招學生特點的教學計劃,提升運動員特招生的文化課學習效果,爲提高大學生運動員的訓練與競賽水平創造必要的條件。

要打好球,更要做好人。臧玉瑛的教練團隊在各方面都有着明確的規章制度,"至少要讓孩子知道是有人在管着他們的,違紀了都要扣分,會影響參加比賽的機會。這個階段是孩子人品成形的關鍵時期,比打球更重要,是要影響到孩子一生的"。

孩子們一批批地開花結果,有的成了乒壇名將,更多的帶着乒乓球這個終身的技藝在各行各業一展身手。臧玉瑛給孩子們制訂了一個目標:"很多孩子一看進不了國家隊就放棄了,但我告訴他們,往國家隊衝可以是你們的目標,但如果達不到,你也應該努力達到你自己的最高境界。"

優良傳統有了接班人

1997年,首屆中國乒超聯賽拉開戰幕,華東理工大學作爲唯一一支業餘球隊參賽,取得了女團第六名的優異成績,此後球隊一直堅持打聯賽,2012年更是勇奪乒超冠軍。在高校乒乓和職業聯賽兩條路上都能達到頂尖水平的俱樂部球隊,華東理工大學又是一枝獨秀。

從華東理工乒乓球俱樂部走出一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運動員。這其中有2001年北京大運會上擊敗張怡寧、牛劍鋒等國家隊名將、奪得3塊金牌的帖雅娜,還有高軍、張瑞、喬雲萍、鄔娜、單曉娜、王藝迪等世界名將等。

"每當我培養的學生運動員站在最高領獎臺上,我都感到非常幸福。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無論這些運動員的天賦如何、水平多高,我都是她們的臧老師。"直到現在,臧玉瑛去各地打比賽,看到好苗子還是會兩眼發光,主動跟家長接觸。

臧玉瑛指導弟子馬越斐

如今的教練組中,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馬越斐是華理乒乓球體教結合"一條龍"模式培養的優秀典範,她還是本屆大運會開幕式上的執旗手之一。馬越斐曾作爲大學生運動員參加過四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從自己拿冠軍到帶隊員拿冠軍,她也從臧玉瑛的弟子成爲與老師並肩作戰的同行。

三十出頭的馬越斐有着年輕教練員的特點,與時俱進。她通過數字化手段,梳理多年積累的技術數據、戰術錄像和國外前沿資料,把它們用到訓練計劃修正、技術討論和戰術訓練分析等環節,建立和完善多媒體訓練平臺。本屆大運會,她承擔着大量技戰術分析的工作。

馬越斐(左)如今也轉型當了教練

基於華東理工大學三十餘年高水平乒乓人才培養的雄厚積澱,今年7月初,上海市體育局與華東理工大學簽約聯辦乒乓球項目優秀運動隊,探索乒乓球運動新型發展模式,以培養更多高水平運動員和教練員,積極承擔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學青會、各級各類學生運動會等賽事任務。未來,華東理工大學乒乓球項目發展將有更廣闊的舞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