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的防治,豬瘟的診斷與防治!

剖檢變化還可能包括:皮下出血;心包積液和體腔積水、腹水;心臟表面 ( 心外膜 )、膀胱和腎臟 ( 皮質和腎盂 )的出血點;肺可能出現充血和瘀點,氣管和支氣管有泡沫,嚴重肺泡和間質性肺水腫;瘀點、瘀斑 ( 較大的出血 ),胃、小腸和大腸中過量的凝血;肝充血和膽囊出血。本病傳染性甚強,病死率高,一旦發生就會導致嚴重經濟損失。因此,平時應採取預防措施,杜絕本病傳入;發生之後應採取緊急防疫措施,儘快撲滅疫情。

推薦辦法;非瘟清:拌料預防量0.2-0.3%(非瘟清2-3公斤/噸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療量0.4-0.5%(非瘟清4-5公斤/噸料),連用7天;適用於各日齡段的養殖動物。

用於非洲豬瘟、豬瘟,藍耳、圓環、鏈球菌、流感、附紅體、弓形體及混感等引起的豬發熱性(瘟熱性)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症見:高熱神昏、精神萎頓、結膜潮紅、充血;皮膚髮紅,體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會陰、臀部等部位尤其嚴重;咳嗽、喘氣、呼吸困難;嘔吐,食慾減退或廢絕,糞便乾硬、便祕或排膿性血便;母豬伴有不孕、流產、死胎。剖檢病死豬可見脾臟、肝臟、肺臟等臟器和淋巴結嚴重腫大,並廣泛性出血瘀血。

非洲豬瘟的防治,豬瘟的診斷與防治!

部分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的養殖場,豬羣發病非常急,最急性型不表現任何症狀而突然死亡,無特徵性剖檢病變。通常,最明顯的剖檢病變是:

脾臟顯著腫大,一般情況下是正常脾的 3-6倍,顏色變暗,質地變脆;淋巴結 ( 特別是胃腸和腎 ) 增大、水腫以及整個淋巴結出血,形態類似於血塊;腎臟表面瘀點 ( 斑點狀出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