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

作者兰台,系***签约作者

长期以来,在中文互联网上有一种说法,意思是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军队不仅在热兵器上输给了英军,就连冷兵器肉搏上也输给了英军。

网上有许多许多段子来嘲笑清军在冷兵器肉搏上都比不过英军。

这是不是事实呢?

应该说这是一部分事实,因为鸦片战争以前,清军主力是绿营,而绿营士兵的训练程度是很低的,很多时候与其说绿营是一支军队,不如说是治安警察,许多绿营士兵还拖家带口的,完全没有什么战斗力。

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方面就有一名英军冲进清军几十人防守的炮台,结果这几十名清军看到英军士兵,直接全部逃跑的记载:

他冲进这座炮台敞开的大门,里面四五十个守兵枪放在身边,正在懒洋洋地或坐着或躺着吞云吐雾。他们看见他后,没顾得上看一看他是没有援军的,就冲出对面的大门,跑到山后面去了。——《英军在华作战记》,作者:[英]宾汉

而且清朝承平日久,别说普通绿营,就是清朝满蒙勋贵们依为长城的黑龙江马队和蒙古马队,其实也都堕落成普通牧民水准。

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朝从黑龙江征调了一批骑兵去江北大营效力,结果根据史料记载,这批黑龙江骑兵每次出战,连门框都会拆卸下来带走,回江北大营发卖,可见鸦片战争前后,关外骑兵水准也急剧下滑。

但是,这绝不等于鸦片战争时所有清军都差劲,更不意味着英军就喜欢用冷兵器进行白刃战。

十九世纪英军

根据19世纪英军作战守则,英国陆军在作战时都是尽量避免与敌军进行白刃战的,鸦片战争时期英军通常是利用火炮优势,在火炮掩护下陆军从清军侧翼出击,往往可以造成清军全线崩溃。而整个鸦片战争时期,并没有英军大规模与清军肉搏战的战斗发生。

而鸦片战争时期,虽然大部分清军表现很差劲,但是少部分清军顽强抵抗还是给英国侵略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据英国学者蓝诗铃最新的《鸦片战争》一书,在书中第276页用英方史料记载了英军在宁波与清军进行了长达几个小时的白刃战,而且这部分清军在白刃战中取得了很好的战果,夺取了两座城门,并且清军从南门一直冲到了宁波市中心。

一个中国人举着火把,独自一人走向城门,英军巡逻兵用不太标准的当地方言告诉他走开,但他继续往城门走,巡逻兵开枪,打死了这个中国人。但是此时南城门和西城门遭到攻击。南边的清军很快冲到城中心的市场。西城门的战斗持续较长,双方进行了几个小时的白刃战。——《鸦片战争》,作者:[英]蓝诗铃

可是英军在宁波城中心早已经准备好了榴弹炮(链弹),这门榴弹炮拯救了即将崩溃的英军:

到榴弹炮停止射击的时候——仅仅打了三轮,眼前痛苦翻滚,高声惨叫的这场大屠杀死伤者堆在一起,足足有十五码长。———《对华作战记,从开始到南京条约订立英军所有作战行动的记述》

而在慈溪,英方史料也记录了有大约500名清军士兵拒绝投降,结果全军阵亡的记载。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大沽口清军面对武器装备更加精良的英法联军表现的并不差,英法联军方面则表示在占领大沽口炮台时,不少清军甚至没有武器,就赤手空拳的向英法联军发动决死冲锋。法军参战上尉贝奇亚表示对清军死时如归的精神表示钦佩。

第一次鸦片战争

事实上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几乎没有白刃战的记载,英军战报历来以详细著称,然而中方学者查遍英军当时战斗详报都没能找到大规模白刃战的记载,事实上正如我前面讲述的宁波之战那样,英国陆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已经习惯了依靠炮兵解决数量庞大的清军,而不是依靠肉搏和白刃战。

事实上白刃战是非常伤害士气的行为,即使是被军国主义洗脑的侵华日军,他们也没办法承受严酷的白刃战,二战时日军一般能承受20%甚至更多伤亡,而部队还能保持战斗力,但白刃战伤亡一旦超过10%,这支部队战斗力会迅速下降,必须要撤回二线休整。

综上所述,清军在两次鸦片战争时,白刃战表现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差劲,如果当时还处于冷兵器时代,也许英军、法军可以凭借训练水准在白刃战中获得优势地位,但是西方国家想在冷兵器时代依靠白刃战征服华夏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虽然大部分清军训练以及战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只要有几支队伍在白刃战中能给西方侵略者军队产生伤害,西方侵略者军队士气就会逐渐低落下去,又因为距离的关系,使得西方侵略者无力征服华夏。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