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我一直认为晋武帝司马炎是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一位英明帝王,可能是最被低估的一位。

首先,司马炎是华夏帝王中极少数性格温和又气度恢弘的帝王。

东吴孙皓灭国后被带到洛阳,多次在宴会上顶撞司马炎,还说他曾在建康也给司马炎留过座位,修过宅邸,司马炎也只是一笑置之。

相比之下,号称大度的宋太祖赵匡胤只让后蜀孟昶在汴梁活了三天,就“因病去世”了。

他和妃子玩游戏,被妃子弄伤了手指抱怨了妃子不愧是粗鲁武将的女儿,结果被妃子当面怼回来“(司马懿)北伐公孙,西拒诸葛,非将种而何?”

他听到后不但不生气,反而觉得有点惭愧,这要是换了明成祖朱棣,别说妃子本人,恐怕就连这妃子宫里所有人都会被杀绝了。

他做世子时,一堆大臣想要让他父亲司马昭改立他弟弟齐王司马攸为世子,这要是换了曹丕,登基后肯定会找机会给司马攸小鞋穿,但是他依然对司马攸非常宽和,而且对当年党附司马攸的那些大臣也没有进行秋后算账。

大臣讥讽他像汉桓帝、汉灵帝,他也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我有你这样的臣子,可见我比桓、灵还是要强得多的”。

这要是换了朱元璋,这大臣九族肯定都是保不住的。

其次,司马炎治国说得上“宽仁”,在他所颁布的《泰始律》就以宽简著称,而且还废止了三国时代就一直流行的屯田制,使得经济和人口在他统治时期都稳步上升。

大家可能奇怪,为什么屯田制这么残酷呢?

原因是曹操发明的屯田制并不是真的招揽流民耕种,更像是一种无期劳改营,不但要承担沉重的田赋,还要接受曹魏无休止的徭役;每次有民众听说要被曹操带回去“屯田”,都会爆发大规模的逃亡;曹操征孙权不利,准备迁淮南民众回河南屯田,结果十几万淮南民众逃到了长江以南;曹操征刘备不利,准备迁汉中民众去陕西屯田,人口稀少的汉中,一下子逃亡了好几万人,就连投降曹操的张鲁军都出现大规模逃亡。

可因为屯田制确实能通过压榨民众让朝廷获得大量粮食,所以,虽然曹操的“屯田”极其不人道,但是曹魏一朝都舍不得废除。

直到司马炎篡魏称帝后才正式废除曹操堪称残暴的屯田制。

另外,在司马炎统治期间,四川没有发生任何一起起义事件,作为对比,五胡乱华后,前秦入蜀不到八年时间就爆发了两次数万人规模的起义,宇文泰建立的西魏入蜀,四年发生了四次数万人规模的起义。

由此可见,“蜀人服化,无携贰之心”绝非虚言,更为重要的是四川地区人口从灭蜀时的二十八万户增长到了三十万六千八百户,而且这还是在四川有三万户在灭蜀汉时被迁移道洛阳等地的情况下。

但是,为什么现在一提起司马炎,大家都觉得他是昏君呢?

主要是因为他选了司马衷这个“弱智”做继承人。

但这这件事司马炎都是有苦衷的,甚至可以说立司马衷是司马炎在充分吸取了曹魏倾覆的教训后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

司马炎知道不知道司马衷智商有问题?

他当然是知道的,不仅他知道,晋朝群臣都知道,所以才会出现司马炎得重病后,大臣们希望拥立齐王司马攸为“皇太弟”的事情。

但是司马炎之所以依然要立司马衷为皇太子,不仅因为他爱子心切,更重要的司马衷是司马炎的嫡长子,“立嫡”是周礼宗法制度的核心,而儒家学说最重视的就是周礼。

司马家取代曹家,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与士人集团斗争的延续或者说总结。

对于司马家来说,要证明自己“代魏”合法性,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塑造成“儒学士子”,而把曹魏和宦官以及法家划等号。以此来争取以儒学为家学的世家大族们对司马家建立的“晋朝”的支持。

所以司马炎登基称帝后多次下诏强调“嫡庶之别”:

丁亥,诏曰:“嫡庶之别,所以辨上下,明贵贱。而近世以来,多皆内宠,登妃后之职,乱尊卑之序。自今以后,皆不得登用妾媵以为嫡正。”——《晋书》

司马炎这份诏书其实就是在批评曹操以“倡家”出身的卞氏为王后,曹丕以“奴婢”出身的郭氏为皇后,奚落曹魏“没文化”,不知道天地大道。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当然不可能违背“立嫡”这个儒家意识形态里最根本的原则,不然如何证明司马家“代魏”的合法性?

更何况,虽然司马衷本人智力有问题,但是司马衷妻子家族势力足可以支持司马衷“垂拱而治”,司马衷的正妻贾南风是贾充之女,平阳贾氏不但是魏晋之际最重要的世家之一,贾充本人更是司马昭的死党,在司马炎做世子事情上,贾充起了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贾充不仅是司马衷的老丈人,还是齐王司马攸的老丈人。

也就是说只要平阳贾氏愿意支持司马衷,那么司马衷做一个“垂拱而治”的皇帝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后来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北齐皇帝高洋有精神病,但是由于他信任大臣杨愔,把国家大事都交给杨愔处理,结果反而形成了“主昏于上,国治于下”的局面,高洋统治时期,北齐“威震戎夏、四宇安定。”

而司马炎对于外戚的重用,以及和世家大族结为姻亲,本身就是司马家族反省曹魏倾覆教训的结果。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司马衷虽然智力有问题,但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却非常聪明,司马炎很喜欢这个孙子,所以在司马炎看来,就算司马衷智力有问题,但是只要平阳贾氏作为外戚好好辅佐,而司马遹能快速长成起来,那么其实问题也不大。

事实上其实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司马炎的判断,当贾南风除掉汝南王司马亮以及楚王司马玮,和赵王司马伦一块执掌朝政的八年,西晋政局很平稳,甚至出现了出现了“海内晏然”、“朝野宁静”的局面。

如果不是因为司马衷生病,贾南风逼害太子司马遹(非贾南风所出),导致宗室觊觎皇帝宝座发动兵变,那么西晋很可能和西汉初年一样,平稳过度,如果那样,司马炎选择司马衷为继承人,其实也就不算什么错了。

相关文章